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新编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新编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湖北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科研楼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施工方案九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科研楼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2013年5月目录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23、施工条件 34、施工设计 35、混凝土搅拌和浇筑 86、质量保证措施 107、安全保证措施 108、主要施工机具及材料计划 119、关键部位处理措施 1210、控制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1211、现浇混凝土允许偏差12、施工中不可遇见性事发措施 14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与创业街交叉路口),工程总用地面积(规划)6529.62㎡,总建筑面积:15979㎡,其中地下:2339.76㎡,地上:13639.24㎡。

地下一层、地上十七层;局部十八层,建筑总高度73.60米(室外地坪至屋面高度),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长:59.9m;宽44.7m;厚:筏板一:1.7m;筏板二0.8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筏板砼:C45抗渗砼、抗渗等级0.8MPa,采用C15、100厚砼垫层。

筏板一配筋:Ⅱ级25钢筋、@120双层双向。

筏板二配筋:Ⅱ级20钢筋、@180双层双向。

图中未注明为筏板二。

本工程由湖北省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兴建,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中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责任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察,湖北东泰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湖北九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95)9、《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8、《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11)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信产通信科研楼施工组织设计14、信产通信科研楼施工图纸三、施工条件1、钢筋隐验合格,各部位埋件、线管复核无误。

2、测量已复核完毕,标高、轴线已符合设计要求。

3、筏板钢筋、柱、外墙插筋和高出300mm的吊模及其它部位的模板已验收合格。

4、基础筏板底板100厚C15砼垫层已验收合格。

5、在施工作业面铺置人员脚手马道。

6、备足振动棒、初平抹光机等施工用具。

7、备好作业面的连接电源箱和夜间施工电源。

8、掌握天气情况,备足遮盖防雨布。

9、现场将运输车道清理到位无障碍物。

10、将养护覆盖材料运到现场备用。

11、泵车停点提前平整、清理。

12、备好通讯联系工具。

四、施工设计1、施工方法信产通信科研楼,均为大体积砼筏板,主楼的砼筏板为1.7 m厚;裙楼0.8m厚,混凝土浇筑量约***M3;针对本工程基础筏板实际特点,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延续部分大于4米,不得留施工缝。

每层浇筑厚度450mm,以后浇带处为一作业段,每一段从东向西一次性浇注,另:上翻300高的外墙待基础底板浇注约2小时后再浇注,沿一端进行依次浇注.大于4M1.7M每层浇筑高度为450mm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前,由试验室配制出混凝土配合比,然后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浇筑,并留置试块、测试坍落度,并做好记录。

混凝土外加剂添加要准确,水平运输由砼泵车运输至工地,再用‘地泵’车架输送管将砼足片分层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平行后退。

每台班配6台振动器负责振捣,每个工作班与班、层与层之间要互相穿插协作,定人定位,责任到人,a、由一端向另一端退浇;b、6台振动棒均匀退振,防止漏振;c、分层自然成坡浇筑,每层高450mm。

浇筑砼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每作业面分前、后两排振捣砼,边浇筑边成型,及时抹平底板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抄平,用细白线严格控制板面标高,用两米靠尺检查并控制表面平整度。

•墙体砼浇筑:外墙300mm高与基础底板一起浇注,先从外墙一端开始循环浇筑,施工缝留在后浇带处。

2、施工能力设计采用1台地泵,两个流槽浇筑,理论泵送加流槽每小时平均按65m3计算,筏板砼2871.51m3左右,需要44.18个小时才能浇筑完毕。

因此施工设备配置为:塔吊1台牵引式地泵1台活动流槽两个搅拌运输车359辆(8 m3/车)3、砼温差控制设计大体积砼内外温差超过25℃时,砼开裂的可能性很大。

需要通过合理的保温、增湿养护,有效控制砼内外温差,使其小于25℃,并使砼表面尽量少出现微裂缝.大体积砼采用蓄热增湿养护。

砼终凝后,在基础筏板砼表面交叠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上盖养护毯。

其厚度由计算确定若出现内外温差超过25℃,可再增加保温材料,其热功计算如下:(1).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计算Tmax=mcQ/CρTmax—混凝土最大水化热温度升值.C-----混凝土的比热在0.84~1.05kJ/kg·K之间,一般取0.96k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J/kg),可查下表求得.m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求得Tmax=55.63oδi=0.5hλi(T b-T a)K/λ(Tmax-T b)式中δ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h---结构厚度(m)λ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可按表11-19取用;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o C).T b----混凝土表面温度(o C);T a----混凝土浇筑3~5天空气平均温度(o C);0.5----指中心温度向边界散热的距离,为结构厚度的一半;K---传热系数的修正值,即透风系数.对易透风的保温材料组成取 2.6或3.0(一般指风大的情况),对不易透风的保温材料取1.3或1.5;对混凝土表面用一层不易透风材料,上面再用容易透风的保温材料组成,取2.0或2.3.由于浇筑时有些因素是变化的,所以塑料薄膜上养护毯厚度根据实际情况按以上计算公式计算确定。

主楼筏板混凝土测温:测温点分为9个测区,每个测区分上、中、下三个测试点,共27个。

上下测点分别在距上下表面400㎜处,中间测点距上下表面850㎜.其测点布置图见附图.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14天考虑。

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4小时测温1次;以后每天6次,并做好测温记录。

及时调整覆盖层,使砼在优良的环境下进行养护。

同时应测相应大气的温度。

预防混凝土温差过大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二是减少水泥用量。

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七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八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九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养护毯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十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4、现场组织(1)、砼搅拌及运输分为两大班作业,每班作业时间为12h。

每班主要人员安排:负责人1 人、外部协调(搅拌、运输)2人、工长 1人、技术 2人、质检 1人、安全 1人、物资 1人、后勤管理 1人、机械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及现场操作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安排。

(2 )、砼浇注及养护分两班作业,每班定25人,作业12h。

每组设分负责人,值班管理人员,班组长各1人砼振捣工、钢筋工、模板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及现场操作人员跟班作业。

五、混凝土搅拌和浇筑1、砼搅拌(1)、严格按试验室出据的配合比进行搅拌,计量要准确,砼搅拌时,根据砂石含水率和粒径及时调整配合比,派专人控制坍落度。

砼坍落度:考虑即便于泵送、浇筑时流淌又不致过远,取200mm正负20mm。

砼从出机到入模时间不得超过120min。

(2)、基础筏板为C45P8砼,提前一周上报计划,确保足够的车辆供应。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提前联系另一厂家为备用单位。

2、砼浇筑步骤:塔吊配合、布置泵车、流槽→砼供货验收→开机泵送砂浆润管→浇筑第一层砼→振捣→作业面推进→返回浇筑第二层砼→振捣→作业面推进→浇筑第三层砼→振捣→循环作业→砼表面第一次赶平、压实→第二、第三次赶平压实→砼及时覆盖、保湿养护→砼测温监控。

(1)、底板砼浇筑(2)浇注前作业面应清理干净。

(3)、底板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保证“软接茬”;砼应梅花点式振捣密实,每插点时间以20-30秒为宜,以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快插慢拔,均匀振捣。

(4)、砼浇筑由1台地泵和两长边各一个流槽、并有塔吊配合,同时从短边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每部位两台振动棒同时振捣,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砼浇筑流动工作面。

第二层砼要在第一层初凝前浇筑完毕。

用插入式振动器逐步进行振捣密实,浇筑时砼浇筑流淌面每层平面长度要大于4m,为了防止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5)、基础筏板砼成型后,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不仅会引起混凝土表面收缩开裂,而且会影响其表面强度,故等表面凝结前必须用木抹子搓压表面,以防止表面龟裂,至少抹压三遍,最后一遍在混凝土终凝前抹压平整,并且用条帚扫成纹理,以增加美观度,同时形成毛面,装修时不再凿毛。

混凝土浇筑终凝后加塑料薄膜及养护毯等覆盖 ,养护期7—14天,既可降低内外温差,又可防止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砼未达到足够强度前,严禁敲打或振动钢筋。

3、砼的温度监测采用预埋管上、中、下三层进行测温。

(为一组)100mm 100mm400mm筏板厚度1.7M 450mm预埋测温管450mm400mm4、砼养护养护时间:砼终凝后(考虑为18小时)开始,7~14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