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案例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工BE04140年前为了打破美国垄断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市场格局欧洲四国联合创建了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2003年空中客车在全球的交付量首次超过竞争对手跃居成为世界头号民机制造商。
法国航宇公司生产含驾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最后总装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身其余部分和垂尾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现福克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客舱门、起落架舱门和平尾。
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工地上至少有1万人在工作2004年5月7日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总理拉法兰在空中客车A380总装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
当天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开始总装。
该公司称空客A380将于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
大块头A380从中国起航南京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用于A380部件运输的滚装船今年2月底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将于4月交付。
空中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博龙说“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积极参与了A380的研制中国也为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中国参与A380项目为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为中国为A380A380制造运输船制造运输船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选择题1、空中客车公司分别设在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15家企业参加了A380的制造生产。
据悉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内航空企业将参与以后A380的制造。
这表明A.国际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B.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各国经济合作是巩固政治关系的需要D.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竞争2、空中客车公司的A380飞机建设了创新和技术的新标准。
A380飞机更大范围地采用了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到目前为止各国航空公司已订购了149架空客A380。
可见A、降低成本是打开市场的主要方法B、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进步C、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获得丰厚利润D、节能产品具有竞争力BB3、2005年6月2日欧盟空中客车公司就“大规模非法补贴”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分别向WTO提起的诉讼。
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B、空中客车公司垄断了世界飞机制造市场C、WTO和各国公司竞争D、WTO 是能解决金融争端的国际组织。
4、影响空中客车公司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自然条件C、国际生产关系性质D、上层建筑E、跨国公司的出现AACDE论述题:为什么西欧各国不选择单独生产空中客车而是选择分工合作答生产大型喷气式客机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和大量的科研力量西欧各国如若各自单干也许能生产出这种飞机但由于西欧各国的市场相对较小他们生产的飞机达不到经济批量势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失败。
西欧各国通过联合开发生产“空中客车”飞机。
由于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又有整个西欧大市场作为基础就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效应现在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已成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
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最初含义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位的生产结果是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制造品。
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
当今中国的制造业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的目标仍非常遥远。
尽管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
1985-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亿美元增至410亿美元同期中国出口额从
260亿美元增长为2490亿美元。
1991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出口中外国子公司所占份额为17制造业中占16。
2001年所有产业出口的50和制造业出口的44来自于外国子公司。
跨国公司的目标导向并非是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恰恰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劳动要素密集的独特优势将在中国的投资点作为其—下游生产性角色的固定化。
200年前当国际分工仅发生在原材料开采及加工制造之间三次产业之间“世界工厂”显然比“原材料生产地”具有更强的增值能力具有更高的分工地位。
而在知识密集环节与劳动密集环节的分工体系下在主要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将更多的生产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甚至完全退出生产让特别是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合同制造商从事生产的今天“世界加工厂”的位置显然是极为被动且极具风险的即便是“世界工厂”也并不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
在充当制造基地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及其品牌并没有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显要的位置更别说是领袖的位置这是中国目前被冠之以“世界工厂”的美名而却截然不同于以往历史上数个“世界工厂”的最大差异也是最值得担忧的。
只有当中国本土的企业有效吸收并转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积累起将国内生产要素与外来生产要素融合的竞争能力时才有望使国家跨越自然资源秉赋所决定的静态分工位置成功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自主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