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1)节奏性的动作; (节奏贯穿始终)
2)教学形式的多样; (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
3)音乐素材的多样; (西洋、民族、古典、现代各种音乐风格)
4)相关领域的涉及; (美术、科学、数学、体育、人文社会等)
5)多元化的延伸; (一项活动具有多种教育目的和角色赋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即兴性——突出幻想与创造。即兴是对一 个人一切禁锢的放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的基本理念:
Orff之基本理念在于“感觉” 优于“理 解”。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感觉、感知、 感情、感悟)到理性。孩子学习历程应该着 重在听觉、肢体、触觉刺激,而非要求孩子 去理解一些课的乐理或抽象符号。“音乐必 须与律动、舞蹈、语言结合才能产生意义” 窥探出哲理,更强调采用自己本国家的舞蹈、 语言、乐器、民谣等本土化教材。
1)语言的创造 2)肢体的创造 3)造型的想象 4)戏剧性的创造 5)旋律的创造 6)声音的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3、回归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 本。自然简单并非天才教育。取自离生活最近经验。 不在于讲在于用。
1)节奏与说话 2)声势与节奏 3)动作与情绪(敲门、兴奋地叫)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Orff是一种经由诱导、尝试即兴,以达到创 造目的之教学。
它经常利用团体教学,让孩子有独立表现与 合作训练的机会。 孩子也经常自游戏、音乐的学 习和表演中获得兴趣和内在回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6、利用“戏剧”表演活动引发孩子创造思考及创 造行为。
创造性戏剧教学最大的益处:目标多元化、 教材趣味化、课程统整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娱自乐的音乐家
音乐可以带给我很多东西,每个人对 艺术活动的评价接受反思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学习音乐应该持有的观念:
1、 所有的孩子都具有音乐的潜能 2、 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环境中,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兴趣 和独特的能力 3、 透过音乐概念的获得,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思考的能力 4、 孩子早期的音乐经验来自于各种不同的音乐背景 5、 孩子应该多去经验一些好的乐声、活动和材料 6、 孩子们不应该被要求去做一些为了达到表演目的,而 防碍了其它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 7、 孩子的工作即是游戏 8、 孩子们应该在愉快心情和良好社会环境下从事学习 9、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备适合孩子不同能力需要的学习 环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从钢琴凳上解放出来的音乐;
○ 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散发心灵力量的 一种手段;
○ 原本的音乐。(接近土壤、接近自然、接近机体, 每个人都能学会并体验。)
○ 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 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自我游戏、说 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对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 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 最初经验。
在一个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儿童剧中,不 但能刺激孩子思路活络,更能发展孩子综合能力。 感受软硬:《开花》《小木偶》 亮相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教育理念(原本的音乐)
1、综合性——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 传统的音乐教育由于过度重视智能和技巧的发展而 忽略了感觉陶冶的重要性。他认为音乐中最重要的 而且和生活最密切与。 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以及身体身体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3、利用押韵童诗,配合“语言说白”及“五声音 阶”之伴奏,发展幼儿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例:《小河白鹅》《茉莉花》
我家门前有条河,河面有只小白鹅。 弯弯的河,白白的鹅。 小河白鹅、白鹅小河 河——鹅—— 把握即兴的原则,随时实施节奏训练。
4、参与性——适于开端。多种角色为能力不同 的幼儿提供机会(老人、成人、儿童)。从感性 (感觉、感情、感知、感悟)到理性。 1)没有难度 2)没有条件 3)多广度多角色的参与音乐 4)拓宽了音乐的领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5、本土化——从母语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 1)地域与文化 2)民族传统调式 3)民族特点 4)语言习惯 5)地方语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的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探索”及“经验” (1)帮助孩子积累音乐经验。 (2)帮助孩子发展其潜在的音乐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特色:
强调以儿童思想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教学原则。 Orff理念中,最受人尊崇的精神在于人性的
重要,音乐教育并非天才教育。人人都有权享受 音乐的真、善、美。生活领域的一切事物,都可 拿来作为素材。教师应鼓励儿童运用知觉和感情, 把周围事物变成宝贵经验和体会。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国外三大教学法
• 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 • 柯达伊(歌唱教学 • 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 •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年7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是本世纪 最伟大的作曲家、教育家。军人世家,祖父从少将转为 研究测量学、数学、天文学,外祖父是少将兼历史学家, 父亲既是军官又是音乐迷,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热爱 音乐,4岁时发现了一个提线木偶,从此激发了他对戏剧 的热爱。他早在1924年就热切追求一种当代的艺术,以 激起对音乐、语言、舞蹈和戏剧结合的新观念。1953年, 奥尔夫音乐教学训练中心在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 立。此教法是一种激发孩童借由想象力和幻想力进入音 乐仙境的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6、整体性——为全体学生的。 1)音乐是人的本能; 2)是人人需要的; 3)音乐应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 4)音乐教育应为不同水准和性格的儿童提供共 同活动的机会。
顽固伴奏型(Ostinato)由简单到复杂的节奏训 练、唱歌—游戏—合奏—律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4、透过创造性“律动”来经验、探索声音,并 做为将来即兴创作之准备。
创造性律动—身体领悟、肢体协调、放松、 弯曲而言。
手指线条 欣赏 职责 恐惧 《起床模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5、利用“即兴创作”的活动,做为探索音乐形式 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