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氧族元素§本章摘要§1.氧氧气和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氧元素的成键特征2.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硫化物3.硫的含氧化合物S(IV)的含氧化合物S(VI)的含氧化合物硫的其它价态含氧化合物4.硒和碲氧 O:存在形式 O2(大气圈)、H2O (水圈)、SiO2及硅酸盐,其它含氧化合物(岩石圈)。
丰度 48.6 %,居第 1 位。
硫 S:天然单质硫矿;硫化物矿。
方铅矿 PbS,闪锌矿 ZnS;硫酸盐矿:石膏 CaSO4〃2H2O,芒硝 Na2SO4〃10H2O,重晶石 BaSO4,天青石 SrSO4,占0.048% 居第16位硒 Se:硒铅矿 PbSe,硒铜矿 CuSe碲 Te:碲铅矿 PbTe 为%钋 Po:放射性元素,本章不做介绍。
§1. 氧一.氧气和氧化物1 氧气的制备加热含氧化合物制氧气2BaO2→(加热)2BaO + O22NaNO3→(加热) 2NaNO2+ O2最常见的是催化分解 KClO3,工业上制取 O2的方法是分馏液化空气。
b.p. N2 77 K , O290 K2 氧气的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在 H2O中溶解度很小,O2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溶剂。
在水中有水合氧分子存在。
水中少量氧气是水生动植物赖以二臭氧1 臭氧的分子结构臭氧的分子式为 O3,价层电子总数: 6 + 0×2 = 6, 3对,2个配体,价层电子对构型:三角形,中心氧原子的杂化方式:sp2不等性杂化。
中心的 2Pz 轨道和两个配体的 2Pz 轨道均垂直于分子平面,互相重叠,共有 4 个电子(中心 2 个,配体 1 个× 2 )在这 3 个 Pz 轨道中运动,形成 3 中心 4 电子大Π键,表示成。
画出上述大Π键的分子轨道图,以2 臭氧的产生、性质和存在在高温和放电的条件下,O2可以变成 O3。
如雷雨季节里闪电,产生的高压放电,可引发反应 3 O2——2 O3O3淡蓝色,有鱼腥气味,由于分子有极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O2大些。
氧化性很强大气层中,离地表 20 km ~ 40讨论其键级:故 O3中的以单键水平约束 3个氧原子,O3中的化学键介于单双键之间。
平面大Π键的形成条件:a) 几个原子共平面(共分子平面)b) 均有垂直于分子平面的轨道,互相平行c) 轨道中电子总数小于轨道数的 2 倍。
以保证键级大于零。
三过氧化氢1.H2O2的分子构型中心 O 价层电子总数为 6 + 1(H)+1(OH)=8, 4 对, 2 配体, sp3不等性杂化。
单电子轨道与H 的1s ,O的2p 成σ键,孤对电子使键角变得小于 109°28’。
2 过氧化氢的性质纯 H2O2是淡蓝色粘稠状液体,极性比 H2O 强。
分子间有比H2O 还强的缔合作用,与 H2O 以任意比例互溶,沸点比H 2O 高,为 151.4 ℃,熔点与 H2O 相4°过氧链转移反应重铬酸钾 K2Cr2O7的酸性溶液,加入有机溶剂(乙醚或戊醇),再加入少量 H2O2,振荡,有机层中有 CrO5生成,显蓝色:(1)这是典型的过氧链转移反应。
过氧链-O-O-取代了酸根中的双键氧,此反应可用于鉴定过氧链的存在。
CrO5不稳定,放臵后发生如下反应近,- 0.89 ℃。
1° H2O2是二元弱酸H 2O2的浓溶液和碱作用成盐,过氧化物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盐, 过氧化氢的盐。
2°氧化还原性质在酸中, 碱中氧化性都很强:2 HI + H2O2—— I2+ 2 H2OPbS + 4 H2O2—— PbSO4+ 4 H2O油画的染料中含 Pb(II),长久与空气中的 H2S 作用,生成黑色的PbS,使油画发暗。
用 H2O2涂刷,生成 PbSO4,油画变白。
在酸中还原性不强,需强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在碱中是较好的还原剂H 2O2+ Ag2O —— 2 Ag + O2+ H2OH 2O2做还原剂、氧化剂均不引入杂质,被称为“干净的”还原剂、氧化剂。
3°稳定性(2)若不加有机物,则不易形成 CrO5,反应为:(3)(1) + (2)消去 2CrO5得(4)(4)不等于 (3) ,为什么?(1)和 (2)的配平中不可避免地多一个H2O2的分解反应H2O2—— H2O + 0.5O2(3)’若考虑进去,则 (4) — (3)’=(3)钒酸根的过氧链转移反应,过氧链取代单键氧小结:过氧化氢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的二元弱酸。
3 过氧化氢的制取1°电解水解法用 Pt 做电极,电解 NH4HSO4饱和溶液在 H2SO4作用下,使(NH4)2S2O8水解2°乙基蒽醌法H 2O2在两种介质中均不稳定,将歧化分解,2 H2O2—— 2 H2O + O2但在常温下,无杂质的情况下,分解速度不快。
温度高或引入杂质,如Mn2+ , 反应将加快。
MnO2 + 4H+ + 2e —— Mn2+ + 2 H2O= 1.23 VMn2+被 H2O2氧化成 MnO2H 2O2+ Mn2+—— MnO2+ 2H+(1)生成的 MnO2又能被 H2O2还原成Mn2+MnO2+ H2O2+ 2H+—— Mn2++ O2+ 2H2O(2)(1) + (2)循环进行的总结果是 2H 2O2—— 2 H2O + O2在这里 Mn2+起了催化剂作用,加速 H2O2的分解某电对,只要其在 0.68 V ~1.78 V 之间,相关物质即可引起 H2O 2的分解,其氧化型将 H2O2氧化,其还原型将 H2O2还原。
0.68 V ~ 1.78 V 范围很宽,如 Fe3+ / Fe2+= 0.77 V,PbO2/ Pb2+= 1.46 V , 故 Fe3+、Fe2+、PbO2、Pb2+等均会加速H2O2分解。
另外,H2O2对光、对碱也敏感。
防范措施有:a) 用棕色瓶,塑料瓶(黑色纸包裹),防止光的照射和玻璃的碱性。
b) 加络合剂,如 Na2P2O7、 8-羟基喹啉等,以使相关离子杂质被络合掉。
c) 加 Na2SnO3,水解成 SnO2胶体,吸附有关离子杂质。
通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制 H2O2。
在 Pd 催化下,通入 H2,醌又变成醇。
可以反复通入 O2和 H2,制得H2O2。
3°实验室制法BaO2+ H2SO4—— BaSO4+ H2O2这是用强酸制取弱酸的常用方法。
四氧元素的成键特征离子键:Na2O , MgO共价键:显正价:OF2,中心氧原子为 SP3杂化,显负价:H2O ,Cl2O ,配位键:在 H3O+中,在 H2O 分子的基础上,O 以配位键,与 H+结合;CO,三键中有一个配位键。
1 含氧酸中的 d - pπ配键前面写的结构中均有双键氧,这个双键里有 d - pπ配键成份。
以 H2SO4为例,讨论d - pπ配键。
其中单电子的杂化轨道与-OH 中的氧成σ键;就对称性来讲,这是π键,且是 d - p 之间的重叠;就共用电子的来源讲,这是配位键。
称为 d - p π配键。
这是含氧酸中常见的键型。
这个键的强度很弱,两个才相当于一个单键,故 S 和 O 之间相当于双键。
H3PO4中也有 d - p π配键:2 以氧分子为基础的键一单质硫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正交硫(斜方硫、菱形硫)和单斜硫,正交硫是的硫单质。
368.6 K 是两种晶体的相变点,转变速度相当慢。
固体正交硫的分子是 S8,环状结构。
价层电子总数 6+1+1,4 对,2 配体,sp3不等性杂化。
加热固体,熔化后气化前,开环形成长链,迅速冷却得具有长链结二 硫化氢和氢硫酸1 制法FeS + 2 HCl (稀) —— H 2S + FeCl 2 FeS + H 2SO 4 (稀) —— H 2S + FeSO 4 2 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饱和溶液的浓度为 0.1,故制备时可用稀酸。
1°弱酸性 比醋酸和碳酸都弱。
2°还原性由于 H 2S 有较强的还原性,制备时不能用氧化性酸。
小结:氢硫酸是一种还原性的二元弱酸。
三 硫化物Na2S 的水溶液放臵在空气中,S2-被氧化成 S ,H 2Sx 多硫化氢,Na2Sx 多硫化钠。
Na2S 无色,随着 S 的数目增加,Na2Sx 变黄、变红,多硫化物不稳定,遇酸易分解,如过硫化钠见酸生成 S沉淀,变浑浊。
多硫化物有氧化性,如 Na2S2中的(-S-S-),称为过硫链,相当于过氧链-O-O-,氧化性比弱。
SnS + Na2S2—— SnS2+ Na2S2°难溶性难溶于 H2O,根据 Ksp 不同,在酸中的溶解性也不相同,以前我们做过计算。
A) 在 0.3 mol/dm3的盐酸中可以溶解的硫化物:FeS, Fe2S3, CoS , NiS , Cr2S3, MnS , ZnS或者说这些硫化物在 0.3mol/dm3的盐酸中通 H2S 不能生成。
B) 不溶于 0.3mol/dm3稀盐酸,但可以溶于浓盐酸的:PbS , CdS , SnS , SnS2C) 盐酸中不溶解,但可以溶于硝酸的: CuS , Ag2SD) 仅溶于王水(1 V 浓硝酸+ 3 V浓盐酸)的: HgS酸性硫化物可溶于碱性硫化物中(Na2S中) : Sb2S3, Sb2S5, As2S3, As2S5,SnS2, HgS 等酸性或两性硫化物可与 Na2S反应。
这类反应相当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SnS 不溶于 Na2S , SnS 碱性,SnS2酸性,这与氧化物酸碱性规律一致。
但硫化物的碱性弱于相同价态的氧化物。
一 S(IV)的含氧化合物1 SO2的分子结构 3 SO2和 H2SO3的制法1°还原法从高价到(IV)价2 SO2和 H2SO3的性质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SO2容易液化,沸点较高,-10℃左右,分子有极性,1 体积 H2O 可溶 40 体积SO2,得 H2SO3。
H2SO3只存在于溶液中,至今未制得 H2SO3纯物质。
1°二元中强酸2°氧化-还原性质从氧化态自由能图上看,H2SO3在酸、碱中均可歧化Na2SO3在溶液中和空气中均易被氧化成 Na2SO4,但在气相中 SO2被氧化的过程极慢。
需要 V2O5催化,其机理为从氧化态自由能图中可以看出 S (IV)也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从斜率看出,S (IV) —— S(0) 比 S (VI) —— S (0) 要强。
2°氧化法从低价到(IV)价3°臵换法工业上制 SO2采用 2°中的 (3)FeS2产量多的地方,(1) 天然硫矿多的地方;实验室制法多为 3°。
4 焦亚硫酸钠NaHSO3受热,分子间脱水得焦亚硫酸钠:焦 (一缩二) 亚硫酸钠,一缩二的意思是两个分子缩一个水,缩水时不变价,Na2S2O5中的 S 仍为 IV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