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特色杨 海(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摘 要:针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沿线环境以及轻轨车站的特点,介绍了该工程车站建筑的设计特色,并对设计布置做了多方面的探讨,包括车站功能完善、规模控制、设计方法、建筑造型、结合环境以及投资控制等。
关键词:轻轨车站;标准站设计;设计特色;一线一景;美化环境;控制投资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国内第一条已通车的高架轻轨交通线,线路全长17.2k m,共设11座车站,北起莘庄站,与1号线同站换乘,南至闵行开发区。
5号线有效缓减了闵行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对促进闵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5号线线路特点,我们在车站建筑设计布置中遵循“以人为本,强调功能,注重环境,经济实用”的原则,既力求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又与闵行的城市景观相和谐。
为此,我们对上海和世界各地已建的高架车站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对5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的诸多方面做了探索,并在较短时间内确定了设计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
1 以人为本、完善功能———突出人性化设计车站建筑设计突出交通功能,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1)优化总体布局。
车站站位设于主要客流集散点,并尽量靠近十字路口一侧,最大程度地吸引各方向客流。
路中站的出入口天桥兼作行人过街用;在过街客流较大的路侧站增设天桥,方便乘客过街,改善路口的交通环境。
(2)完善换乘功能。
除与轨道交通1号线在莘庄站同站厅换乘外(见图1),方便了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换乘。
如车站附近设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扬招点,方便轻轨与公交的换乘;根据闵行区的特点,除设置一定面积的自行车停车场外还设置了3~5个车位的机动车停车场。
(3)优化服务设施功能。
车站运营服务标志均采用灯箱式,简明清晰,并辅以电子信息屏,为乘客提供即时运营信息;在每座车站内均设置公共厕所,图1 莘庄站换乘枢纽布置在出入口广场和站台上均设公用电话,以满足乘客需要。
(4)充分完善无障碍设计。
在出入口设坡道,进出站通路上设盲道、垂直电梯;公厕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车站的垂直电梯均设在付费区内,除残疾人外,老、弱、病、孕、幼等行动不便的乘客也可使用。
(5)提高站台候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站台采用半敞开式,便于自然通风和采光,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站台层设空调候车室,在恶劣天气下供乘客使用;站台面采用高防滑耐磨的金刚砂地砖;春申路站试验安装国内首次用于轻轨线路的安全门系统。
(6)车站采用站桥分开的结构型式,减少桥梁振动对车站的影响。
既提高了站台候车乘客的舒适度,又避免了振动对设备系统的不利影响。
2 全线车站突出一个“轻”字本线由于客流较少,采用轻轨制式,列车编组选用4节小型车辆,车站规模和体量也相应较小。
为此,车站设计力求体现“轻”的特色。
(1)为满足车站最小站台有效长度,站台长仅80m (仅为以往高架地铁车站一半左右的长度)。
(2)尽量降低车站高度,减小体量。
路侧站以满足横向道路从轨道梁下穿的净高为准,路中站则以站厅夹层高度为准,并减少对地面道路的压迫感。
(3)尽量减小车站规模,站厅及设施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轻轨客流较少的特点。
一般地铁站的站厅面积至少二千多平方米,利用率不高。
根据本线客流计算和分析,车站站厅面积控制在五~六百平方米。
(4)车站造型尽量轻巧,站台顶棚采用简洁轻巧的轻钢彩钢板雨棚,曲面檐口微微上翘,轻盈欲飞。
站厅外墙开设通长大窗,使站内环境通透明亮,外观轻巧(见图2)。
图2 外观轻巧的高架车站3 首次采用标准站设计,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本线车站设计首次采用标准站设计:车站型式统一,平面布局统一,建筑造型统一,材料构造统一。
过去曾有过轨道交通标准站设计的尝试,但都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
本线采用了标准站设计,分为路侧站和路中站两种型式,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11座车站从施工图设计到竣工验收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3.1 路侧站路侧站位于沪闵路一侧绿化带中,后退道路红线5m 以上,在出入口前形成小型疏散广场。
车站为高架二层侧式车站,地面层为站厅层,中部为站厅公共区,两端为设备管理用房,出入口设于近路口一端,二层为站台层,通过四组楼(扶)梯和两组垂直电梯与站厅相连,站台中部设值班(配电)室,清扫室和空调候车室,车站布局紧凑,设备管理用房集中于站台下方(见图3)。
图3 路侧站总平面布置图3.2 路中站路中站位于东川路路中绿化带上方,站厅位于站台下道路上方的夹层,由过街天桥与路两侧人行道相连。
设备管理用房设于道路一侧地块内,通过其中一条出入口天桥与车站相连。
由于路中绿化带宽仅6~7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悬挑,承受荷载有限,所以,路中站不宜体量过大,站厅不设其它设备管理用房。
站台设计与路侧站完全相同(见图4)。
图4 路中站总平面布置图4 美化建筑造型,形成“一线一景”鲜明特色5号线是一条高架轻轨交通线,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
车站是乘客集散的重要节点,是整条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对车站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了“一线一景”的设计理念。
车站建筑造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体现轨道交通建筑的特色。
采用大块面的处理手法和鲜明的色彩突出出入口、楼(电)梯和站台雨棚这些功能要素。
(2)统一各车站的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及构造,尽量采用标准化、装配式设计,形成“一线一景”。
造型简洁、通透、大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充分表现结构美,注重细部节点的推敲。
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合理性,建筑立面尽量不用玻璃幕墙和复合铝板等高档材料。
(4)考虑车站与区间桥的连续性。
本设计把区间桥的横向线条引入车站立面,使车站与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种标准站型采用相同的建筑风格、立面材质与色彩构成;站台采用相同的雨棚和玻璃护栏。
但在出入口的装饰墙选用不同的色彩,以示区别。
既形成5号线车站的共性,各站造型统一,相互呼应,但又不雷同,各具特色。
5 注重环境效益,为沿线绿化带锦上添花本线车站位于沪闵路两侧规划绿化带中和东川路路中,沿线环境优美,视野开阔。
设计中突出与环境相和谐。
结合车站功能,合理布置站前广场,处理好绿化、停车场、公厕、公用电话亭、公交车站等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中心,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的特色景观绿化带(见图5)。
(1)车站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在设计中突出车站敞开式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提高了舒适度。
同时,高架沿线绿化成荫,美丽如画,这都为乘客提供了较好的观景环境。
(2)沪闵路侧车站边的横沥泾总宽24m ,正在进行综合治理。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其水景资源,结合绿化和广场布置,使其成为一条集娱乐与休闲的河道。
(3)车站周边有住宅和学校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
为此,对站台玻璃栏板进行了加高,与之相接的区间桥也设置半透明声屏障,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结合绿化景观设计,车站增加了泛光照明,在夜晚也能晶莹剔透,成为绿化带中的一颗夜明珠。
6 节省投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6.1 降低车站建设成本5号线11座车站总造价仅9660万元,只相当于平时一座地铁车站的投资。
车站占全线工程总投资仅为2.8%。
(1)针对本线客流的区域性特点,在客流较少(下转第27页)5 结语在自重、水土压力等荷载作用下隧道处于结构安全状态,但顶板跨中底面、外侧墙顶部外侧以及顶板正中顶面均为带裂缝工作,为潜在的渗漏点位置。
在隧道维护管养中将加强观测,及时防治渗漏通路的出现。
环境温度变化、湖面水位变化以及隧道收缩、徐变发展会引起结构截面应力变化,但变化量较小,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1] 沈祺.独墅湖隧道设计方案浅析[J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3)16-19.[2] 徐学军,吴波.南京玄武湖隧道关键技术研究[J ].江苏建筑,2003,(S1)14-20.[3] 郭卫社,何君茹.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隧道技术,2006(6),15-18.[4] 金丰年,周雪峰,翁杰.玄武湖隧道结构的动力计算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11),36-42.(收稿日期:2008-10-21)(上接第23页)的地段拉大站间距。
本线最大站间距2.7km ,平均站间距1.66k m ,从而合理控制了车站数量。
(2)高架车站设于路侧及路中绿化带内,减少了动拆迁、管线搬迁等前期工程投资。
(3)车站布局紧凑合理,尽量降低高度,减小体图5 车站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量,优化结构体系,使之轻巧通透,通过压缩规模来减少土建和设备工程投资。
(4)采用标准站设计,以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和维修成本。
(5)采用经济实用的装修材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
6.2 降低车站运营成本(1)车站采用敞开式布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设备投入和耗电等运营费用。
(2)车站高于区间桥梁,形成节能坡,有效降低了行车能耗。
较大的站间距降低了车辆启动、制动的频率,有利于节能。
(3)车站设备选型尽量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
车站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具,节电照明占全部车站照明的三分之一;给排水采用节能水泵和节水型洁具等。
7 结语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自2003年11月底开通运营已有5年。
这期间,沿线11座车站以其经济的造价、简洁的建筑形式和实用的功能,得到了广大乘客的赞许,成为高架轻轨车站“一线一景”的典型范例。
虽然受到当时的观念和条件的限制,装修材料和部分设施标准偏低,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它的交通功能,而其设计理念和标准站的设计方法可以给其它城市的高架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收稿日期:2008-09-02)UND ERGROUND EN G I N EER I N G AND T UNN ELS(Quarterly)No.4Dec.2008 Abstracts of M a i n Con ten ts……………………………………………………………(1)I nfluence of TB M Con structi on on Env i ronm en t W ang Zhenx i n Acc i de n t i m p a iri ng envir o nm en t happ e n s a t ti m e s du ri ng T BM co n s truc ti o n.Exp e rts,no m a tte r i n C h i na o r o ve rsea s, have p r opo se d m a ny vi ewpo i n ts o n how t o reduce th is ki nd o f risks and e ve n t o e li m i na te the acc i de n b i ne d w ith the e xp e ri e nce fr om m e tr o co n s truc ti o n i n S ha ngha i,it g i ve s the a na l ysis o n the exte n t a nd m e chan ism o f T BM co n struc ti o n i n2 fl uenc i ng o n envir o nm en t a nd b ri ng s f o r w a rd the re comm e nda ti o n o n how t o m i n i m i ze the i m p ac t o n e nvir o nm e n t.………………………………(5)Underground Structure D esi gn of Chongq i n g Ra il Tran sit Chen W enyan X i e Chendong Com b i ned w ith the p r o j ec t de s i gn ca se s o f unde rg r o und s truc tu re o f C ho ngq i ng R a il Tra n s it,cu t a nd co ve r m e tho d a nd m i ned m e tho d a re i n tr o duce d fr om de si gn and co n struc ti o n po i n ts o f vi ew.P r opo se d i ffe re n t op i n i o n o n the cu rren t u se d de s i gn co de and po s s i b ility o f u s i ng T BM t o co n s truc t the ra il tra n s it tunne l i n C ho ngq i ng.(8)Two2d i m en si ona l FE M Nu m er i ca l S i m ul a ti on and Ana lysis on Prestressed Seg m en t of Sh i eld Tunnel………………………………………………………………………………………… Y u N i n g Ba i T i n ghu i Zhu Hehua Mo de l te s t is m a de f o r a new typ e li n i ng s truc tu re,i.e.p re s tre s sed se gm e n t o f sh i e l d tunne l.The w ho l e p r o ce s s o f FE M ca l cu l a ti o n is p re se n ted.T wo2d i m e n s i o na l FE M num e ri ca l s i m u l a ti o n w a s m ade fo r the fu ll ri ng te s t w ith rega rd t o d i f2 fe re n t j o i n t stre s s m o de l.Then,p r op e r p a ram e te rs w e re ach i eved f o r m o de ls ba se d o n the com p a riso n o f te s t re su lts, w h i ch ha s l a i d a so li d fo unda ti o n f o r the de s i gn a nd co n s truc ti o n o f p re s tre s se d se gm en t.(12)W a terproof i n g Test of L i n i n g jo i n t and Cross Pa ss age of Shangha iYangtze R i ver Tunnel L u M i n g L e i Zhenyu Zhang Y ong,et a l ………………………………………………………………………………… Com b i ned w ith the w a te r p r oo fi ng re qu irem en ts f o r li n i ng j o i n t a nd c r o s s p a ssa ge o f Sha ngha i Yang tze R i ve r Tunne l,a se ri e s o f w a te r p r oo fi ng te sts w a s do ne.Th is a rti c l e i n tr o duce s the se te st co n ten ts and p r o ce s s and a na l yze s the te s t re2 su lts,w h i ch w ill be re fe rred f o r the s i m il a r l a rge p r o j e c ts.(17)Character isti cs and Rules of Network i n g Pa ssenger Flow i n Shangha i Ra il Tran sit………………………………………………………………………………… W ang Rulu L i Suy i n g Chen Guanghua The re a li za ti o n o f ne t w o rki ng op e ra ti o n i n shangha i ra il tran sit ha s b r o ugh t new sce na ri o s o f p a s senge r fl o w.I tm ake a re sea rch o n ne t w o rk op e ra ti o n,li ke how t o m a s te r the op e ra ti o n l aw,de ve l o p p a s senge r fl o w po te n ti a l,a nd i m p r o ve p a s2 se nge r i n te n s ity a nd i nve s t m en t re tu rn.The re su lts w ill be be ne fi c i a l t o the o the r c iti e s w he re a re bu il d i ng ra il tran s it p r o2 j ec ts.………………………………………(21)Arch itectura l D esi gn Fea tures of St a ti on of Shangha i Ra il Tran sit L i n e5Yang Ha i W ith rega rd s t o the envir o nm en t a l o ng S ha ngha i R a il Tra n s it L i ne5a nd cha rac te ris ti c s o f li gh t ra il tran s it sta ti o n,the a rch itec tu ra l de si gn fe a tu re s o f s ta ti o n o f the firs t e l eva te d li gh t ra il tran sit li ne i n C h i na a re i n tr o duce d.D iscu s s i o n is m ade o n the se ve ra l a sp ec ts i nc l ud i ng how t o i m p r o ve s ta ti o n func ti o n and co n tr o l eng i ne e ri ng sca l e,a dop t w ha t ki nd o f de si gn m e tho d a nd a rch itec tu re s tyl e,a nd ha r m o n i ze w ith envir o nm en t a nd co n tr o l i nve st m en t e tc.(24)Stress and D efor ma ti on Ana lysis of D ushu Lake TunnelM a i n Structure…………………………………………………………………………… W ang T i n g Zhou Zhengkang Xu Y ugu i,et a l Th is a rti c l e i n tr o duce s the s tre s s a nd de f o r m a ti o n regu l a ti o n o f the m a i n struc tu re o f D u shu Lake tunne l be a ri ng the w a te r2so il p re s su re l o a d and une ve n se ttl em en t.Th r o ugh com p a riso n o f the s ite da ta and re su lts fr om the theo ry ca l cu l a2 ti o n o f3D FE M ana l ys is,the po ss i b l e w e akne ss i n tunne l se ep age is fo und,w h i ch p r o vi de s a sc i en ti fi c ba sis f o r tunne l m a i n tenance.(28)I n tegra ted Arch itecture Layout of Shangha i Ea st2W est Underpa ss Eng i n eer i n g and Ra il Tran sit L i n e14………………………………………………………………………………………………………………… W ang Sh i zhong Shangha i Ea s t2w e st U nde r p a s s Eng i ne e ri ng sha re s a co rri do r w ith R a il Tran sit L i ne14unde r Pudo ng Avenue,w he re the su rr o und i ng envir o nm en t is com p li ca ted.How t o p r op e rl y a rra nge the sp a ce is the key fo r th is e ng i nee ri ng.Acco rd i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