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报告XXX 公路勘察设计院二O—一年十一月参加咨询人员名单1概述 (1)1.1 咨询依据.................................................................. 1..1.2 咨询内容.................................................................. 1..1.3 咨询过程.................................................................. 1..1.4 建设规模.................................................................. 1..1.5 技术标准..................................................................2..2总体评价及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3)2.1 总体评价..................................................................3.2.2 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3.3 总说明书、总体设计 (4)3.1 总说明书..................................................................4..3.2 总体设计..................................................................4..4路线 (1)4.1 概况及评价............................................................... 1..4.2 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1. 4.3 路线方案.................................................................. 1..4.4 平、纵面设计.............................................................. 2.5路基、路面及排水 (3)5.1 路基横断面................................................................ 3..5.2 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 3.5.3 土石方与取土、弃土....................................................... 4.5.4 路基防护................................................................. 4..5.5 路面工程.................................................................. 4..5.6 路基、路面排水........................................................... 5.5.7 筑路材料.................................................................. 5..6桥梁、涵洞 (6)6.1 共性问题.................................................................. 6..6.2 具体意见.................................................................. 6..7平面交叉 (9)8其他工程 (10)9设计概算 (11)10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根据《XXX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2008-2020)», XXX域城镇体系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建构“一心、两翼、两轴、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通过建立一个主增长极、两个次增长极,发挥县域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强两条主轴联系,尤其是南北轴(省道XXX线)带动全县三块经济区。
现有XXX公路穿越XXX城路段,已严重街道化,非机动车和行人对交通的干扰较大,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
省道XXX公路工程的建设对于支撑XXX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减轻XXX城区的交通压力,提升XXX的整体形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咨询依据1)省道XX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合同。
2)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省道XX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
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
1.2咨询内容根据合同要求咨询内容包括总说明书、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与涵洞、平面交叉、筑路材料、地质勘探等内容,分别从文件编制深度、方案的合理性、结构的安全性、特殊路基的稳定及技术指标掌握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
本咨询报告仅针对提交的设计文本文件进行咨询审查。
1.3咨询过程本院接受业主委托后,根据委托书要求及项目的进展情况,我院咨询人员经常与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的相关人员联系、协商设计咨询相关事宜。
2011年7月3日〜23日抵达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初测外业资料收集咨询工作。
根据现场提供的资料,从外业资料收集、记录及路线方案、构造物布置、地勘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1.4建设规模省道XXX公路工程起点位于XXX城南,接武汉至XXX —级公路(原XXX公路),向东经家楼南、邓楼南只牛石山北,跨越倒河至大湾南,在祖气站东与省道长线交叉后,转而向北经郭受西与天然气管道武线交叉后至吴远林西,经林西至下家湾东,经何家湾西、家湾东至周家东,再向右拐至屋湾北接上省道XXX线。
路线全长约13.493km。
共设置大桥454.24m/2座,涵洞41道。
设平面交叉13处(与公路交叉)。
1.5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8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0m。
桥涵与路基同宽。
地震基本烈度为切度。
各项技术指标采用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相关技术指标。
具体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功能定位、预测交通量、建设条件等,咨询意见认为,初步设计选用得的技术标准符合工可批复意见,采用主要技术指标基本适宜。
2总体评价及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1总体评价1)在本项目初步设计中,设计单位较好地贯彻执行了本项目工可的批复精神,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梁、平面交叉等方案进行了较为合理的优化。
2)各项工程方案较为合理,主要技术指标满足部颁标准、规范规定;初步设计深度较合适,图表内容较齐全,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3)全线路线布设较好地结合了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平面线形较顺适、流畅,纵面设计较均衡、合理,平纵配合比较协调;全线桥涵构造物布置基本合理,墩、台等结构形式选型适当;主要技术指标基本满足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规定。
全线地质调查勘探资料及结论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4)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
建议下阶段结合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对局部路段平纵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减少高填深挖和桥粱工程,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5)建议初步设计的工程规模与工可进行对比。
6)本项目初步设计尚有一些差错、遗漏和不妥之处,建议设计单位根据本报告咨询意见进行核实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2.2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1)主线采用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基本符合本项目工可批复精神。
2)路线、路基路面、桥梁等方案基本符合审查意见精神。
3总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内容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编写要求,工程设计方案论证较充分,但路基防护、路面结构方案深度尚显不够,建议进一步完善、补充。
3.1总说明书1)本项目存在远期规划问题,应对近期、远期规划工程项目内容进行阐述,对于远期规划工程项目也应提供简要说明。
如:路基加宽拼接方式是一侧加宽还是两侧加宽、技术标准等相关内容。
2)对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交待过于简单,应结合批复意见的内容有重点地加以说明。
3)充实防护、排水工程所用土工合成材料规格、质量要求。
4)充实路基防护方案比较内容。
5)充实路面结构方案内容。
3.2总体设计1)关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说明应重点说明技术标准的掌握、指标的选用、平纵横配合、平面交叉布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返耕还田以及与路网、水利、沿线城镇、工矿等配合协调情况,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关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1)应示出改路位置,以及弃土场位置和数量。
(2)宜示出边坡加固型式(可用符号表示,亦可用文字表示)。
(3)补充图例。
4路线4.1概况及评价本项目路线全长13.493km。
平纵线形布局合理,能较好地与沿线地形、地物相适应,技术标准掌握恰当,平纵配合较好,技术指标运用基本合理,采用的技术指标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图表基本完备,设计文件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
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4.2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路线走向符合工可批复意见要求。
4.3路线方案设计单位结合工可审查、审批意见及外业勘察之后的多次专家审查,对路线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路线较好地适应了沿线地形、地物的变化,与构造物、平面交叉及其它工程设施、地方规划、环境等总体配合较协调,平面线形顺适,技术标准掌握适当,采用的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工可批复及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究落实。
结合现场条件,对初步设计局部路段的平、纵线形作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1)对起点处的平曲线半径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地形变化,减少挖方与边坡高度,避免了缓和曲线伸入河南境内。
2)为减少占用农田和借方量,对K6+50L K8+OO0 K10+30旷K12+900段进行深入研究,按照专家意见在方案设计线位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