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分课总结1、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阿使其从者衣.褐(衣,穿)左右欲刃.相如(刃,杀)于是相如前.进缶(前,上前)⑵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相如奉璧西.人秦(西,向西)间.至赵矣(间,从小路;一说,间,秘密地)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⑶动词的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以绝.秦望(决,使……断绝)辱.其群臣(辱,使……受辱)归.璧于赵(归,使……归回)秦王竟.酒(竟,使……完毕)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使(约束)坚定明白)(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相如素贱人,吾羞.(羞,以……为羞)且庸人尚羞.之 ( 用法同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2、古今异义(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戚: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今——旁系亲属。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古——表原因的虚词。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歌伎、宫妃。
今——美貌女子。
(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古——皇帝左右的侍臣。
今——表示两个方向,左边、右边;表示约数;支配。
(5)、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盟约。
今——限制、管束。
(6)、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
”。
宣言:古——公开扬言。
今——国家政党、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的文告。
(7)、壁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指出,给人看。
今——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上级给下级传达的命令。
(8)、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往:古——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今——从前。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因而:古——趁此。
今——表示结果的连词。
(10)、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前进:古——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今——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11)、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得罪:古——得到惩处。
今——冒犯。
(12)、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古——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卑鄙下贱。
(1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宾客:古——指门客。
今——客人(总称)。
4、虚词:【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动词,如【所】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之所.以”连用,“…的原因”【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介词,“用”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介词,“把”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介词,“因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宁许以.负秦曲。
目的连词,“来”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目的连词,“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目的连词,“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连词,“因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连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等,可根据语境灵活译出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连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等,可根据语境灵活译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连词,因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之所以.”连用,…的原因何以.知之?“何以.”连用,凭什么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以.(之)为”,“把……当作或看作”。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以.为”连用,认为。
【因】相如因.持璧却立连词,于是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在这里译为“由此”、“趁此”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介词,在这里译为“趁势”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经、由【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在”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介词,“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介词,“对”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介词,“对于”秦王于.群臣相视而嘻。
介词,“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介词,“到”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介词,“比”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第一处,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第二处,介词,“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于是”连用,介宾短语作状语,译为“在这时”于.是王召见“于.是”连用,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与现代汉语同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第一处,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与现代汉语同;第二处,介词,“在”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于.是”连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于.是”连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与现代汉语同【与】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连词,并列关系,“和”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连词,并列关系,“和”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介词,“跟”相如闻,不肯与.会。
介词,“和”,“跟”,“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介词,“和”,“跟”,“同”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连用,一齐,共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连用,表示比较与.选择,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则】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则.幸得脱矣。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连词,表假设,“那么”【者】谁可使者.?助词,“…的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助词,“…的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的标志。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所以…者”连用,可译为“…的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所以…者”连用,可译为“…的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疑问代词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可译为"为什么"。
何.以知之?疑问代词,什么。
“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可译为"凭什么"。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连用,如何.,“怎么办”[ 乎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呢”。
【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副词,“就”,“于是”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副词,“就”,“于是”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副词,“就”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副词,“就”,“于是”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其】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第三人称代词, “它”秦王恐其.破璧第三人称代词, “他”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秦王的”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第一处,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第二处,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指示代词,代“这”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而】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第一处,连词,修饰关系;第二处因果关系秦王于群臣相视而.嘻。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第一处,连词,表示转折系。
可译为“但是”“却”;第二处,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第一处,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第二处,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而.后”,才,方才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已而.”连用,不久【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 语气词,表示陈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语气助词,表示肯定语气的。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的。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的。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者也”连用,表示判断语气的。
【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介词,“给”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以为”连用,认为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动词,“是”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动词,“做”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动词,“作为”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成为”廉颇为.赵将伐齐动词,“担任”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动词“结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动词,“建立”吾羞,不忍为.之下。
动词,“居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以为”连用,认为【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