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环球时报》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 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 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 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 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 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 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公报》《中美联合声明》 打开外交局面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 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 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 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 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 开了。”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主要背景
第 年二 代阶 末段 年 代 后 期 至 外交战略 特 点 70
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仍然敌视 中国 反苏反美“两个拳头出击” 重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 系
{60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苏关系破裂, 外交环境恶化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 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 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 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 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 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形成外交政策, 开拓外交局面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 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①尊敬阶段(18世纪); 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 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 ④赞赏阶段(1937-1944); ⑤清醒阶段(1944—1949); ⑥敌对阶段(1949—)。
及印度、瑞典、丹麦、缅甸、 瑞士、芬兰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1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 弱的晴雨表。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莫斯顿
现代中国外交的三个环节
大国 周边 发展中国家
现代中国外交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第三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第四阶段{80年代末至今}
主要背景
期第 特 点
冷战开始,新中国遭到以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 联苏反美“一边倒” 独立自主; 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外交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60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高潮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个 国 家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综合国 力竞争激烈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无 敌国外交” 首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 良好外部环境;由重安全走向 重发展;国家利益至上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外交政策调整,开展多边外交, 活跃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 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 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 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