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质量分析(2020年整理).pdf

中考物理质量分析(2020年整理).pdf

XX中学XX年中考物理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知识点考察情况
该试卷命题的内容:力学题占30分约为42.9%,光学、热学与声学题占12分约为17.1%,电磁学题占28分约为40%。

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特点。

2、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
题号一二三
四最







及格




后20%
均分


题型选


填空题、
实验与探
究题







题个数10 3 2 2
70 0 47 68.2% 42% 17.9





30 16 4 17
3、试题考点分析
题号满分值考点难易度客观题1 3 声学易
客观题2 3 光学易
客观题3 3 物态变化易
客观题4 3 家庭电路易
客观题5 3 浮力中
客观题6 3 电磁学易
客观题7 3 电热中
客观题8 3 摩擦力、相互作用力中
客观题9 3 动态电路分析较难客观题10 3 平衡力、机械能难
作图题11 2 杠杆中
作图题11 2 光的反射中
填空题11 2 内能、流体压强易
填空题11 2 电磁波、能源易
实验探究题 6 测电功率中
12
实验探究题
6 测密度较难
13
计算题14 4 固体压强、速度的计算易
计算题15 8 电学综合计算较难
计算题16 8 力学综合计算难
4、学生成绩分布
63~70 56~63 42~56 35~42 28~35 21~28 14~21 0~14 分数区

学生人
132 196 203 97 70 42 28 12

对试卷的总体评价: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考试说明给定的比例基本吻合,一是强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了电学和力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二是突出了能力的考查。

试题结构合理.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

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注重实验细节,符合教学实际。

考题新颖,原创比例大,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本次考试试题,不从技巧和计算难度上做文章,重在对内涵的理解,力求“回归物理本质”。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源于老城区,相当一部分家长受“读书无用论”影响或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的学习氛围不浓,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基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就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相当差,这正是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答题不规范。

计算题出现的普遍问题:公式不写、公式错写、公式中的物理量混乱、不写代入过程、代入过程不带单位、错代物理量、计算结果单位不写、单位错误、计算错误等。

功率单位和功单位分不清,速度的单位不规范,力和压强的单位分不清等。

3、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较差,表现在运算错误率高等;
4、解题思路混乱;主要表现在计算题上。

5、对一些基本概念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作图题上。

三、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要注重双基落实。

注重双基就是继承,但同时又有发展,如在落实好双基的过程中要讲过程与方法,贴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注重双基的形成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简单的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理教学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新科技发现和社会热点。

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应从课外书籍、杂志、广播、报刊、互联网去获取有用信息,扩大视野,丰富教材内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2、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代替物理实验。

课堂上的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

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尝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增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

4、适度加强学生计算题解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计算题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应用,是一种需要综合利用相关的物理、数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的题型,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加强”,并不是要走繁难的老路,而是要注重解题能力和规范的培养。

5、应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注重拓展教学空间。

初中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既是学好物理的需要,更是中考的重要方向。

但初中学生,又特别是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同时,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参观等,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并学以致用,达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总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理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和学生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概念课一定要讲透、不仅注重其内涵,还要注重其外延,在理解概念时必须字斟句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相关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对复习课注重物理规律及知识的网络形成;对实验课既要注重规范性和严谨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物理学家探索过程的再现,让学生真正参与和感受,反对机械式的训练和题海战术,更反对把物理当成文科教,而不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及物理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讲、问、看、练结合,注重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物理之美和教师魅力。

真正使学生乐学、好学,进一步达到学好、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