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中备考主题班会

期中备考主题班会

期中备考主题班会
——八(2)班第九周班会主题
一、通读——了解全貌,熟悉梗概 1、阅读教材目录,了解教材整体结构。

教材目录是作者编写教材的总提纲,这些纲目通过作者有序地组织安排,形成教材的整体轮廓。

目录所列章节的标题后都注有各章节的页码,通过阅读目录不仅可以了解各章节的起讫、页数,而且还可以帮助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阅读正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阅读前言后记,了解复习注意事项。

序言、前言和后记,一般是说明编写教材的宗旨和经过,或介绍与评论教材内容的简短文章,特别是再版、修订版前言中的某些内容,对学习整篇教材很有指导意义。

3、通读教材全文,了解每章主要内容。

每章的主要内容及章与章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通读,在脑海里留下一幅总体“图案”。

通读以视读为主,便于提高阅读速度。

但对一些计算偏多的章节,如《统计学原理》中的一些内容,也应适当放慢速度,对一些暂时看不懂或不理解的概念、公式等,可以暂时放一放,待精读时逐步解决。

4、注重思考和标记,提高阅读的效果。

通读以感受为主,辅以适当的思考和标记,可以把感受提高到最佳境界。

通读过程的思考,一是超前思考法,在阅读之前,先根据标题估猜一下可能讲解内容,然后通读全章;二是章末回顾法。

即读完一章后快速回顾所讲解的主要内容,接着再阅读下一章。

通读过程的标记,主要是在教材上做记号,以便在精读时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二、精读——掌握重点,解决难点精读是理解教材,对教材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在系统阅读的基础上,对大纲提示的内容要点及通读过程中标记的难点、疑点进行重点阅读,反复思考。

1、深刻理解基本原理。

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
其他规律之基础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它是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骨骼。

如《统计学原理》各章节的内容,都是带有普遍性的,对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和《统计分析与写作》很有指导意义。

2、全面掌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而成的。

它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论体系的细胞,是抽象思维工具,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全面、正确地掌握基本原理,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3、科学记忆各类公式。

统计学基础理论和统计实务中公式繁多,对迎考者来说是难点之一。

为了较好地掌握、记忆和应用公式,一要善于分类,把公式分为基础公式和推导公式;二要善于理解,知晓公式的经济涵义;三要善于应用,将所学公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4、熟练运用基本方法。

一是强化训练,多做习题,学会运用知识、掌握技巧、提高思维能力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是上下联系,勤于思考,熟练运用联系、分析、比较和综合等方法理解概念、原理、公式,掌握理论。

三是及时小结,做好笔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具体概念。

精读过程所用时间一般可占本学科总复习时间的50%?60%左右。

三、研读——串点带面,融会贯通研读是消化教材,是分析、研究、综合、概括、熟记的过程,把基本理论体系、各个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进行融会贯通,把必须掌握的重要问题加以条理化、层次化。

研读过程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1、理清基本理论体系。

通读对本学科的结构及理论体系的脉络已有初步的了解,经过精读,较详细地理解和掌握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内容、范围及其应用,使原来肤浅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和补充。

在此基础上,利用图表或纲要的形式把教材内容按一定结构联络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便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2、把握基本联络线索。

图表、纲要对基本原理体系有了一个总体概括。

但这些理论之间横向与纵向关系的脉络线索,还需进一步地体察和研究,以便沿着这条线索再把整个理论体系提纲挈领地联系起来,一是靠自己分析、研究,二是参考辅导教材、请教师指导或与学友互相讨论。

3、进行全文融会贯通。

宜采用ABC 复习法。

即把教材内容根据重要程度、所占比重及考试分数分布概率分为ABC三类。

A类是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教材的重点,要深入理解,熟练操作,灵活应用,在考试内容中占较大比重; B类是大纲中要求“熟悉”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知识,在考试内容中占相当比重;C类是大纲中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在考试中占较小比重,可用零散的时间,较少的精力去掌握。

采用ABC复习法必须参照考试大纲进行。

4、自我测验学习效果。

自我测验是检查对教材掌握程度和提高运用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考试之前的一次自我摸底。

自我测验的题目可以利用往年考试试题,也可借助网上出售的模拟试卷或根据习题集自编模拟试卷。

自我测验也要严格按考试要求,限定时间,独立完成。

做完后,要认真核对,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加强复习。

研读阶段所用时间,一般可掌握在本课程总复习时间的20%?30%。

如与考前总复习结合在一起,这个阶段可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

“通读?精读?研读”这一读书方法是笔者多年来亲身实践和体会,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读者认为自己目前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有效,那么就应该长期坚持下来,可以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全面考核,突出重点考试大纲是考题的命题依据,高级统计师应具备的能
力标准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在全面考核应考人员对大纲六部分内容全
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注重突出“一名高级统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这一考核重点。

(二)注重考核能力高级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考人员的能力,因此在题型上和分值分布上主要倾向于考核应考人员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对计算机输出结果的解释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同时也关注应考人员的知识面宽度和理论广度。

(三)综合度较高案例分析计算题的综合度较高,应考人员只有在对大纲中所列要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可能较全面地回答问题。

因此,应考人员在复习时不仅要知道考试大纲要点所在的位置,而且对其内容的实质有所掌握。

当然开卷考试,不要求应考人员死记硬背要点,但一定要懂得如何利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题量大开卷考试的一大特点是题量大,因此要求应考人员合理把握考试时
间,统筹安排,注意答题结构,避免头重脚轻。

(五)一定比例的选答题考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

必答题是应考人员必须回答
的考题。

选答题要求应考人员从给出的几个题中选择某一题目进行回答。

因此,
要求应考人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孙中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