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数学基础》试卷分析报告 .doc

《经济数学基础》试卷分析报告 .doc

《经济数学基础》试卷分析报告考试类别 经济类 考试科目 经济数学基础 试卷代号 2006 分析人 符秀华 时间 04.7.29. 分析报告要包含以下内容:1.覆盖面情况,与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是否一致。

2.难易程度是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相符。

3.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分析。

4.对题型及试题技巧分析。

5.对教师今后命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建议。

本课程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经济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本次考试,我省共有2377人参加。

试卷分析抽取试卷236份。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为四选一。

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为:单项选择题30%,填空题10%,解答题60%(其中应用题8分,证明题4分)。

1.试题覆盖面情况本课程期末试题覆盖面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和矩阵代数各部分在期末试卷中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与它们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百分比大致相当,一元函数微积分占56%,概率论占20%,矩阵代数占24%。

期末试卷中各章所占分数如下:2.试题难易程度在期末试卷中,略难的题有:(1)第6题:若)(x F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则=⎰--dx e f e x x )(( ).A.c e F x +--)(B.c e F x +-)(C.c e xF x +-)(D.c e xF x +--)((2)第7题:设B A 、为随机事件,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B P A P B A P -=-B.)()()(B P A P B A P +=+C.)()()(B P A P AB P =D.)()()(AB P A P B A P -=-(3)第17题:由方程x y x y ln sin =+确定y 是x 的隐函数,求dy .这3题共12分。

其余题,中等题、容易题约各占一半。

试题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相符。

3.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分析试卷分析抽取的236份试卷,其分数段如下:(1)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抽样试卷的情况(2)极限与微分计算题和应用题抽样试卷的情况“极限与微分计算题”和“应用题”共20分,其中计算题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应用题8分。

情况如下:①“求极限x x x 21sin 1lim 0-+→”约31%的人做对,52%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②“由方程x y x y ln sin =+确定y 是x 的隐函数,求dy ”约18%的人做对,41%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③应用题约25%的人做对,46%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3)积分计算题抽样试卷的情况“积分计算题”共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情况如下: ①“计算积分⎰41dx x e x ”约24%的人做对,50%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②“求微分方程x x x y y sin =+'的通解”约23%的人做对,42%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4)概率计算题抽样试卷的情况“概率计算题”共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情况如下:①“已知5.0)(=A P ,3.0)(=B A P ,求)(B A P +”约17%的人做对,42%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②“设随机变量)9,3(~N X ,求)120(<≤X P ”约21%的人做对,44%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5)代数计算题抽样试卷的情况“代数计算题”共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情况如下:①“已知⎥⎥⎥⎦⎤⎢⎢⎢⎣⎡=543322011A ,⎥⎥⎥⎦⎤⎢⎢⎢⎣⎡=244213001B ,求1)(--B A ”约25%的人做对,43%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②“求解线性方程组⎪⎩⎪⎨⎧=++-=++-=+-5532342243214321421x x x x x x x x x x x ”约23%的人做对,41%的人部分对,其余为0分。

(6)卷面情况分析Ⅰ.学生基础差①不少学生不会基本运算,如不会分数运算。

②许多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掌握的很差,如分不清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③很多学生数学符号、函数表达式等书写不规范,甚至不懂其意,随意书写。

例如把0lim →x 写成0-x lin 、把x e 写成x e 、把412x e 写成⎰412x e 、把⎰写成S 或f 、把dx 写成ax 、把1)(--B A 写成1)(--B A 、…………④错的不着边际。

例如,题为“设随机变量)9,3(~N X ,求)120(<≤X P ”,学生解为:⎰-=≤131)()12(0(X P X P ФxⅡ.学生本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差①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公式。

②许多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不知其意。

Ⅲ.有抄袭舞弊现象①有些学生资料上相似的就照抄。

②有的学生把甲题的解题过程写在乙题的位置上。

③教材上无“罗必达法则”的内容,不少学生使用“罗必达法则”解题;教材上无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内容,有些学生未求出方程组的一般解,却求出了通解。

Ⅳ.本次考试,学生做的略好的是极限题与应用题。

4.题型及试题技巧分析本次考试,单项选择题30分,填空题10分,计算题48分,应用题8分,证明题4分。

主要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运算、基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题型分配合理。

有的题可以一题多解,但解法均属基本运算。

5.对教师今后命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建议本次考试,单项选择题10题,填空题5题,计算题8题,应用题1题,证明题1题,题量略大。

建议以后适当减少题量。

由于普通高校连年扩招,电大学生基础差已成普遍现象,建议把补习初等数学知识作为必须的教学环节来抓,使学生能听懂课,看懂书,看懂网上资料,能做作业。

建议学生加强习题练习。

要把平时教学和教学管理环节落在实处,使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保证电大的信誉。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设计【教案】《景泰蓝的制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按照生产制作顺序,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2.了解并认识制作景泰蓝手工艺品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所学专业技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学生预习课文] (一)预习思考题:1.抓住本文的说明顺序,划分段落和层次。

2.每道工序请用两个字归纳出来。

3.找出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二)字词正音: 1.砧zhē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2.芨j ī(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

3.醮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4.硒xī(非金属元素)。

5.臼jiù(舂米的器具)。

(三)词语补释: 1.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

2.界成:划分界线而成。

3.匀净:精细深浅一致。

[出示参考资料] (一)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夜》。

(二)关于“景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之一。

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

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等。

[课文简析] (一)内容与结构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景泰蓝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说明写作的缘由和目的。

缘由是“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欢的手工艺品”。

目的是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过程)。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六层。

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制胎。

这是第一道工序。

第2自然段先介绍原料:红铜。

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

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圆盘子、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

第3自然段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

通过比较,指出异同,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为说明后几道工序的“繁复”埋下伏笔。

第二层(第4--9自然段)介绍掐丝。

这是第二道工序。

它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一句,很自然地转入对第二道工序的介绍。

第4--5自然段,举例子。

以在铜胎上粘一棵柳树为例,先说明什么叫“掐丝”,接着按照手工制作的顺序来一一介绍。

第6自然段,说明“掐丝”的作用:⑴使涂色有了界限;⑵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第7自然段,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

这里“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品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

第8--9自然段,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第三层(第10--13自然段)介绍点蓝。

这是第三道工序,也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第10自然段,解释为什么把涂色料的工作叫做“点蓝”,实际上是解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点蓝”现已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如果去掉“当时”,就没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体现现在是沿用传统叫法这一特点,人们对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

第11自然段,说明填色的原料。

第12自然段,说明研制的方法。

第13自然段,说明如何填色。

填色是重点,所以写的详细,并使用口语,使人容易明白。

第四层(第14自然段)介绍烧蓝。

这是第四道工序。

开头用“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一句转入本道工序。

文章通过“拿”、“送”、“提”几个动作着重介绍其操作过程,写得略。

第五层(第15自然段)介绍打磨。

这是第五道工序。

开头以上一工序的总结为过渡,着重说明几种水磨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写得略。

第六层(第16自然段)介绍镀金。

这是第六道工序。

这层简要介绍镀金的位置、方法和目的,也写得略。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是结尾,再次强调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的特征,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中“全部是手工”,用“全部工作”四个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

“手工操作”,使读者对全过程留下了总的印象。

[学生口头回答] 说明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二)写作特点分析:第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顺序井然。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得到有关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知识。

作为一篇程序性的说明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程序逐一进行说明,这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

作者对六道工序依次介绍,前后工序之间基本上又用过渡句来衔接,使文章顺序井然。

在说明景泰蓝制作过程中,作者始终抓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如介绍制胎时,突出一个“打”字;介绍掐丝时,用“掐”和“粘”;介绍点蓝时,用一个“填”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