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教学设想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

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三、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个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6、省略句:与坐谈四、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五、课堂分析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生:——妻→私妾→畏客→有求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什么?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

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师:(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

(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师:(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生:——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师:(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生:——有师:(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

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

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六、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一、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也可以先朗读全文)二、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三、四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面刺:当面指责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地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三、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四、课堂分析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题)生:“群臣史民……受下赏”。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

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五、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②实事求是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六、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七、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八、朗读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二课时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喻劝说妻——私宫妇妾——畏朝廷之臣蒙蔽之深客——求四境之内三令·三进战胜于朝廷教学过程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投影)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秦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投影)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梳理二小节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投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3、梳理第三小节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投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四、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

今天,让我们在练习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闻寡人之耳者朝服衣冠臣之妻私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词语归类:旦日,客从外来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文言句式: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讨论明确: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

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

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

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

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

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讨论明确:邹忌。

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讨论明确: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3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