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小题各3分,第6题7分)1.下列各项中,汉字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喷簿(bó)狡黠(jié)诡谲(jué)如坐针毡(zhān)B.侍候(sì)恐吓(xià)瘦削(xuē)雕粱画栋(dònɡ)C.簇新(cù)暄染(xuàn)瞭望(liáo)吹毛求庛(cī)D.笔砚(yàn)要诀(jué)稽首(qǐ)____________铢两悉称(zhū)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
A.大相径庭屏障花枝招展寂寥B.大相径庭篱笆草长莺飞喧嚣C.截然不同屏障草长莺飞寂寥D.截然不同篱笆花枝招展喧嚣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建设性意见,而且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
B.蕴含传统人文精神和凝聚浓浓亲情的春节,成为备受中国人珍视的节日。
C.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它远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能奏效的。
D.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树的身上感悟到美好和高贵。
②有人说,树是地球上的君子。
③人们喜欢与树为伴,以树为师。
④也有人说,树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让人类得以诗意地栖居。
⑤以丰盈生命、完善自我、滋养自己的灵魂。
A.②④③①⑤____________B.①②④③⑤____________C.②③④⑤①____________D.①⑤②③④5.下面有关文化积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他被称为“诗仙”。
B.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
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左传》。
C.“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弼马温这个不入流的官职,于是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旗帜,后来再入天宫又偷吃了仙桃,扰乱了蟠桃会,吃光了太上老君的金丹。
6.古诗文默写。
(7分)(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 。
(苏轼《定风波》)(4)登斯楼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5)《使至塞上》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被赞为“独绝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6)《陈涉世家》中,写出陈涉虽与人佣耕却怀有远大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7)古代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
二、阅读理解(48分)(一)古代诗词阅读(每小题2分,共4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下面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起伏,且引人沉思。
C.三至六句运用远景描写,写出主人公庭院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的哀痛与忧伤之情。
D.诗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
8.本诗与《木兰诗》都涉及征战,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做简析。
(二)阅读【甲】【乙】两选文,根据要求作答。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③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⑤曰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⑥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⑦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⑧也?”____________ (节选于《战国策·齐策》)注:①【赵威后】即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
②【书未发】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信。
发,启封。
③【岁亦无恙】岁,指一年的农业收成。
恙,灾害,忧患。
④【说】同“悦”。
⑤【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叶阳子是齐国处士。
叶阳,复姓,⑥【振】同“赈”,救济。
⑦【息】养育。
⑧【业】任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肉食者谋之②乃进而问之曰____________B.①故逐之②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C.①何以战?②何以有民?____________D.①登轼而望之②而先问岁与民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句2分,共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乙】文中,从赵威后与使者的对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君轻民贵思想的人。
C. 【甲】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 【乙】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言简意赅,使得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
12.【甲】文写战争,【乙】文写外交,二者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思想?请结合两个文段具体分析。
(3分)(三)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
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
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
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
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
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
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
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
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
原告在外伺候。
早有人把这话报知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3.上面选文出自《____________ 》。
该书共五十六回,书中人物众多,但没有贯穿始终的____________ 。
你所熟悉的人物除了选文中的严贡生,还有____________ 等两个。
(3分)14.结合整本书,选段中严贡生这个人物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分)15.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来看,严贡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3分)(四)阅读下文,根据要求答题。
(14分)特等奖(1)三年级刚开学不久,学校召开了一次表彰大会,为在上一学年举办的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
(2)三年级四个班的家长都被请到了学校的礼堂,观看了这次颁奖,聆听了获奖同学的作文。
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是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
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穿着一件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迷彩服,裤腿上还有一些白色的点子。
(3)副校长亲自颁发奖状,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每发一张奖状,获奖的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获奖作文,并且拿到了证书、笔记本等实物奖品。
(4)随着奖状的发放,穿迷彩服的男子眼睛里的光一点点消失。
他本以为自己的孩子会得奖——儿子的成绩一向很好,尤其作文,每次都是满分。
(5)“或许,他的成绩下降了。
”迷彩服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人往后一退,整个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6)最后,有请我们的刘校长颁发最后一个奖项:特——等——奖!主持人的声音像是从悠远的谷底传来,在整个大厅回荡起来。
(7)迷彩服已经不抱希望了,他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可以获得这份殊荣。
(8)“这篇作文是经过学校作文大赛评委组一致认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优秀作品。
”刘校长激情澎湃,“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特等奖的获得者——陈小林。
”(9)掌声如雷。
迷彩服的身体不由得抖动了一下。
陈小林,他的儿子也叫陈小林。
他坐直身体,瞪大了眼睛,仔细盯着那个在同样一片蓝色校服海洋里站起来往台上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