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7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完整版)2017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注意事项: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5页)为选择题,第Ⅱ卷(6—10页)为各类题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主宰.(zǎi)秉.(bǐn)公浮想联翩.(piān)B.涸辙.(chè)颓.(tuí)唐寄人篱.(lí)下C.阔绰.(chuò)陨.(yǔn)落揠.(yà)苗助长D.叱.(chì)骂褴褛.(lǒu)潜滋.(zī)暗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附合澎湃举止泰然坦荡如砥B.流连韶华顶礼膜拜千锤百练C.婆娑荒涎红装素裹纵横决荡D.秀颀休憩孤陋寡闻妙手偶得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砚贵有铭。

一方好砚,它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就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再镌刻上贴切的铭文,就好比,身价倍增。

不仅使人读后深受启迪,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A.本身锦上添花而且 B.本身雪中送炭甚至C.原本锦上添花而且 D.原本雪中送炭甚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B.《论语》是道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内容有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D.《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二、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植物聊天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

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

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

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

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

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7.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A.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因果顺序 D.空间顺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和严密。

B.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C.科学家发现,植物不是被动的。

它不会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D.植物聊天网络有好处,它具有保护植物生存的作用;也有弊端,它会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被感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提笼架鸟算不算爱鸟?(唐锡阳)许多人喜欢饲养一些观赏鸟类,训练它们说话唱歌,陪伴自己生活,正如许多人养猫、养狗一样,本来无需非议,但还美其名曰“爱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可能是900年前的大文豪欧阳修。

他在《画眉鸟》诗中写道:“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清代的郑板桥说得更清楚:“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

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他不仅反对,而且提出了植树招引,为鸟类和人类共建良好环境的设想:“欲养鸟莫如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近代画家丰子恺作了一幅题为“囚徒之歌”的画,半空中一方形鸟笼,笼中一鸟栖架上,作哀鸣状。

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从旁题诗曰:“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古人反对提笼架鸟,主要是出自热爱大自然,出自人类的同情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感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更不能容忍把提笼架鸟的行为宣扬为一种社会美德。

我们还要看到一种情况:一个人提一个笼子不够,自行车上挂着四个五个,甚至一辆三轮上架着十几个笼子。

养鸟之风刮邪了,自然刺激鸟市的恶性发展,刺激很多人到野外滥捕鸟类,在捕捉和贩运的过程中,鸟的死亡率相当高;而且捕鸟者不分青红皂白,物以稀为贵,越贵越捉,越捉越少,使得一些珍贵稀有的保护鸟类更加濒危。

这些现象虽然多次遭到舆论的指责,但屡禁不绝。

这能说和养鸟毫无关系吗?养鸟者可能要反对:“我们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养鸟,难道不是爱鸟吗?”这是爱,一种纯属个人的爱。

但这些和我们所提倡的热爱鸟、热爱野生动物、爱护生物的多样性还不是一回事。

譬如说,西方人喜欢去野外观鸟,随身携带一个望远镜、一本鸟的图谱和一个笔记本,在大自然中观察鸟的生活,寻找和发现鸟的种类。

就好比野游、听音乐、看球赛一样,是一种精神享受。

诚然,养鸟也可给人带来一定的愉悦,但观鸟丝毫不影响鸟的自在生活。

有的地方在观鸟的季节还正式组织比赛,把观鸟者组织成若干对,看哪个队在一天之内看到鸟的种类最多,给予奖励。

如果这个比赛的规模比较大,就等于对这个地区的鸟类区系做了一次本底调查。

所以,这种吸引大家都来观察鸟、认识鸟、保护鸟的群众活动,把个人的爱和社会美德融合在一起的社会风尚,值得大大提倡。

相比之下,提笼架鸟却不足取,而应当引导和提高他们的情趣和“爱鸟”方式。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提笼架鸟算不算爱鸟。

B.提笼架鸟不是真正的爱鸟。

C.提笼架鸟的行为不是一种社会美德。

D.野外观鸟值得提倡。

10.下列对第一段大量引用诗文的好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作者的观点可从中国古代得到印证。

B.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展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

D.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历史上,欧阳修大概是是最早反对“提笼架鸟”的人。

B.本文所引诗文的作者都反对养鸟,并都采取了实际行动。

C.养鸟邪风盛行,捕鸟活动猖獗会使一些鸟类更加濒危。

D.野外观鸟同野游、听音乐、看球赛一样,都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①,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②,乃时吞纸以.实腹③。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④,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②累日不举火: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③实腹:填充肚子。

④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主人日再.食再:再次。

C.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D.卒.成学士卒:终于。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吞纸以.实腹 B.门人弟子填其.室俟其.欣悦C.当余之.从师也操蛇之.神闻之 D.足肤皲裂而.不知望洋向若而.叹曰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濂从小热爱读书,买不起书,就借书抄写,天冷了,手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松懈。

B.宋濂求学谦恭有礼,他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常引来老师责骂,这时他脸色就更恭敬,礼节更周到。

C.宋濂求学不畏艰难,为求学他冒严寒,脚冻裂了而不自知;住在旅馆里,一天吃两顿饭也豪不在意。

D.朱詹好学不辍,他家里贫穷,饿了常吞纸来填肚子,冷了就抱着狗一起睡觉,就是这样也不放弃学业。

第Ⅱ卷(共108分)四、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翻译文言句子(6分)15.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6—17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6.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