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和功能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和功能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和功 能
• 一 复习 • 儿童文学分为哪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从广义上分为为三个层次: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从狭 义上讲,儿童文学专指三个层次中的 “儿童文学”。
三个层 次
年龄段
主要活 动
文学特点
主要文体
幼儿文 学
3—6岁
游戏
注重趣味性和娱 乐性
儿歌、幼儿诗、幼儿 童话、生活故事、 图画故事
儿童文 学
6、7岁—11、12 岁
学习
故事性、娱乐性 童话、儿童小说、儿 强 童诗、科学文艺
少年文 学
11、12—15岁
学习
注重美育引导, 少年文艺、报告文学、 创作方法以 少年诗与散文、寓 现实主义为 言 主
• 二、幼儿文学读者是谁?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 • 幼儿文学读者是幼儿。 • 身心发展的特点是: • 1、感知觉:①大轮廓描述人物。②图画背景不能 复杂。 ③时间词笼统化。 • 2、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 • 3、记忆:机械注意。 • 4、思维:形象思维。 • 5、想象:无意想象。 • 6、语言:形象、生动、发展快、口语化。
• 三、幼儿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什么? • 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 自我中心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 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 去认识事物。[1]自我中心理论最先见于皮亚杰所著的《儿 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中。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理解儿 童的自我中心状态时,要注意认清下列几个问题,以免产 生对自我中心的概念的误解。 • • 第一,不能认为自我中心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集中注意他 自己而没有一种“会合”感。所谓“会合”感是指儿童把 自己的内在性质投射到事物上去,把事物人格化,把自己 主体与事物混合为一体了。
• 第二,不能把自我中心认为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 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儿童的自我有所扩张”[2]。 • 、 • 第三,自我中心不等于“秘而不宣”。
• • • • •
儿童的自我中心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言语、 游戏、 道德判断、 泛灵论 “泛灵观念”:它认为大自然的万事 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识。
•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 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 思维,有以下特征: • ①具体形象性; • ②同一性; • ③生命性。
• • • •
四、幼儿接受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 五、为什么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特点最鲜明 的文学? •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文学。
• 儿童的年龄越小,对文学的适龄特点要求就越 严格,因此,在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中,幼儿 文学是儿童文学的特点最为鲜明的文学。
• 六、幼儿文学文体的分类有哪些? •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舞台艺术、 剧本:戏剧文学)、童话、寓言、故事、 科学文艺等。
• • • • • • • • • •
七、幼儿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内容方面 1、着重阐述初步形成的道德观念或某些必要的知识 《什么叫好,什么叫坏》(马雅可夫斯基) 《神奇的校车》 《我看见了什么》(瑞特科夫) 2、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籽儿,吐吐》 《你看起来很好吃》
• 表现手法上(主要的) • 1、反复(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多依靠条件反射的强化,因此反 复很重要) • 故事情节的反复(《萝卜又回来了》);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反 复(《猜猜我有多爱你》);还有很多作品是两种反复的综合使 用(《小熊请客》) • 2、对比(婴幼儿知觉的分化性较差,难能感知细微的变化,作 品中的对比强烈的艺术形象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则可以唤起他们对 认识对象的强烈直感,帮助他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 《大卫,不可以》《搬过来,搬过去》《小蝌蚪找妈妈》
• 语言方面 • 浅显、口语化、规范化;
• 形象有趣、富有动感(较多使用摹拟、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 音乐性较强(摹状、摹声以及反复手法 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和谐感)
• 形式和体裁方面 • 形式多样:平面、立体;无声、有声;静态、 动态;有声有味;成型、半成型;固定与可改 变;常规与颠倒等等…… • 这些形式的变化,既适于婴幼儿的听赏、阅读 习惯与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 • 此外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甚至无字书都有, 画面清晰、活泼、形象具体、生动、色彩鲜明、 自然,对小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 八 幼儿文学的功能 • 1、幼儿文学的功能有哪些? • (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自然人: 具有本身特征的人。社会人:有一定情感和判断能力 的人。①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②传递社会道德规范) • (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力。 • (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 (5)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