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启动前的检查
1.1按润滑油系统阀门检查卡检查完毕。

1.2确认主油箱事故放油门关闭。

1.3确认主油箱放油门关闭。

1.4主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

1.5主油箱油温正常大于21℃,汽轮机正常运行时保持油温38~49℃。

若油温低应投电加热器运行,当油温达到40℃时,停止电加热器运行。

1.6确认冷油器水侧出、入口门关闭。

1.7确认主油箱排烟风机入口挡板关闭。

1.8各电机绝缘良好。

1.9油管路无泄漏现象。

1.10各油泵在“手动”位置。

1.11贮气罐(空气)压力正常。

润滑油系统的启动
2.1启动发电机内冷水系统,若汽轮机只要求在盘车下运行,也可只开启化学除盐水去发电机盘根冷却水门。

2.2启动主油箱一台排烟风机,调整排烟风机入口挡板(#2机A排烟风机开启出口门),建立主油箱真空>0.5KPa,将另一台排烟风机置“备用”位。

2.3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检查出口油压在0.08~0.15MPa。

2.4将直流润滑油泵置“备用”位。

2.5全面检查系统无泄漏。

2.6开启三台顶轴油泵入口门,确认顶轴油泵入口油压>0.05MPa,符合顶轴油泵开启条件,启动顶轴油泵A、C,(B泵投备用)。

.7检查顶轴油压>4.3MPa,正常#3、4瓦应为5~7Mpa,#5、6瓦应为10~12MPa,轴径应顶起0.05~0.08mm。

2.8检查各轴承回油正常。

2.9开启盘车装置喷油门,检查喷油压力>0.03MPa,启动盘车装置,转子以
3.3r/min旋转。

2.10检查盘车电流正常,内部声音正常.倾听汽轮机内部无金属摩擦声。

2.11测大轴偏心值<0.076mm,且小于原始值的0.02 mm。

润滑油系统的停止
3.1停止汽轮机盘车装置,转子停转。

3.2解除自动,停止顶轴油泵运行。

3.3解除直流润滑油泵的“备用”。

3.4停止交流润滑油泵。

3.5解除主油箱备用排烟风机的“备用”状态,停止运行排烟风机。

3.6主油箱电加热器开关置“停止”位置。

冷油器的投停
4.1冷油器启、停时注意事项:
4.1.1在进行操作前,应检查油系统运行正常,油温、油压在正常范围内。

4.1.2进行启、停操作时,注意油温、油压的变化,保持油压、油温稳定。

投运冷油器之前,油管内空气应排净。

4.1.3注意主油箱油位,必要时联系补油至正常。

4.1.4冷油器不应漏油。

4.1.5操作时注意水压不得高于油压。

4.2 冷油器的投运
4.2.1开启油侧放空气门,稍开进口油门,将空气放尽后关闭,全开进油门(检修后投运,应放尽存水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 2. 2开启水侧放水门,检查有无漏油,如漏油禁止投入。

捡漏完毕后关闭水侧放水门。

. 2. 3慢开进口水门,将空气放尽后关闭水侧放空气门。

. 2. 4缓慢开启出口油门。

. 2. 5开启出口水门,调整油温在规定范围内,且两并联冷油器出口温差不大于2℃。

运行中调油温时,进水门全开,用回水门调油温,防止冷油
器水侧充满程度小,结垢腐蚀加快。

4.3冷油器的停运。

4.3.1关闭冷油器冷却水进水门;
4.3.2缓慢关闭被停冷油器进口油门,注意油压、油温;
4.3.3如需检修,应关闭冷油器出口油门,关闭冷油器出水门,联系检修将该冷油器放尽存油、存水。

5.3.4备用冷油器的备用方式
备用冷油器应开启出油门和进水门,关闭进油门和出水门,保证冷油器在充油和充水状态下做备用,防止水侧结垢和油侧进水或空气。

润滑油系统运行中的检查及维护
1检查各油泵及排烟风机运行无摩擦,振动正常。

2检查轴承润滑油压0.08~0.15MPa,盘车状态下顶轴油压#3、4瓦应为5~7Mpa,#5、6瓦应为10~12MPa,低于4.2MPa不可投盘车。

3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正常,在盘车时润滑油温大于21℃;汽轮机正常运行时,润滑油温应在37~49℃。

冷油器油压应大于水压。

4轴承回油温度正常为71℃以下,径向轴承金属温度正常为90.5℃以下,推力轴承金属温度正常为85℃以下。

5.监视主油箱油位正常,若油位过高、过低,可向贮油罐卸油或补充。

6顶轴油泵入口油压应>0.05MPa。

7注意润滑油质,必要时进行净油或滤油,加强对汽轮机油的化学监督工作。

8汽轮机额定转速时,主油泵入口油压,出口油压正常。

9检查系统无泄漏。

10调速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顶轴油泵、排油烟风机应定期试验。

11说明:
①当机组启停时,主油泵在2700r/min(90%额定转速)以上时可满足调速及润
滑的全部用油。

②单台冷油器容量为50%,正常运行时两台投运,一台备用。

③润滑油推荐牌号为32号汽轮机油,清洁度应达到NAS7级。

润滑油系统工作异常
1润滑油压力下降,油位正常
现象:(1)各就地表计,CRT显示润滑油压力下降;
(2)各轴承温度及回油温度升高或报警;
(3)调速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可能联动。

原因:(1)主油泵工作失常;
(2)溢流阀或注油器工作失常;
(3)调速系统油管泄漏;
(4)调速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
(5)冷油器出口滤网堵塞。

处理:(1)启动调速油泵,维持油压正常,倾听主油泵内部声音,若有明显摩擦时,应停机处理。

(2)检查高压油管有无漏油,如漏油应设法处理,不得已时停机处理。

(3)检查油位计指示是否正常。

(4)若仅有润滑油压下降,检查注油器、溢油器阀工作情况,切换冷油器出口滤网,及时联系检修处理。

(5)润滑油压降至0.08MPa时,应自投交流润滑油泵,降至0.07MPa 时,应自投直流润滑油泵,降至0.04MPa时,停机处理。

6.2润滑油压、油位同时下降
现象:(1)各就地表计,CRT显示润滑油压下降;
(2)油箱油位指示下降;
(3)各轴承温度及回油温度升高;
(4)调速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可能联动。

原因:(1)压力油管路漏油;
(2)冷油器铜管破裂漏油严重。

(3)事故放油门误开启。

处理:(1)启动备用油泵保持油压;
(2)检查冷油器,投入备用冷油器,解列故障冷油器运行;
(3)检查系统压力油管,如有漏油处应设法消除,注意不要使油流到附近热表面,防止火灾;
(4)及时联系向主油箱补油,如无效而继续下降至极限值 mm以下
时应紧急停机。

6.3润滑油温异常升高
现象:(1)冷油器出口温度高、进口温度高;
(2)各轴承温度及其回油温度升高。

原因:(1)冷却水量少或冷却水温高;
(2)冷油器脏污;
(3)冷油器水侧积聚空气;
(4)主油箱电加热器误动;
(5)轴承工作失常;
(6)机组强烈振动;
(7)油质恶化。

处理:(1)增加冷却水量,降低冷却水温;
(2)切换备用冷油器;
(3)冷油器水侧放空气;
(4)若主油箱电加热器误启动,停止其工作,联系检修处理;
(5)及时滤油或换油;
(6)机组振动大,轴承工作失常,应跳机时保护拒动,应手动
紧急停机。

5.6.4主油箱油位下降,油压正常
现象:(1)各油位计指示油位下降;
原因:(1)油系统回油管道或冷油器泄漏;
(2)油箱放油门,事故放油门、取样门、放水门、油系统放空气门等泄漏或误开;
(3)油位计失灵。

(4)轴承油档严重漏油。

处理:(1)核对油位计指示是否正常;
(2)向主油箱补油至正常油位;
(3)检查油系统各放油门应关闭严密;
(4)检查冷油器泄漏,投入备用冷油器运行,停故障冷油器检修;
(5)全面检查油系统管道是否漏油,设法消除泄漏点,严防漏油至热表面;
(6)如采取各种措施无效时,油箱油位下降较快无法维持运行时,在油箱油位未降至最低停机值以前,应故障停机;油位下降至最低
停机值以下,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5.7联锁保护及正常值:
油温 10℃以下:电动油泵不能启动。

盘车暖机:油温21℃以上。

主油泵出口油压: 1.8MPa,调速油泵自启动。

轴承回油温度: 71℃以下正常; 82℃停机。

径向轴承金属温度: 90.5℃以下正常;107℃报警;113℃停机。

推力轴承金属温度: 85℃以下正常; 99℃报警; 107℃停机。

轴承润滑油压: 0.08~0.15MPa正常;
0.08MPa交流润滑油泵投入;
0.07MPa直流润滑油泵投入;
0.05MPa报警; 0.04MPa停机。

顶轴油压: 10~12MPa正常; >4.2MPa可投盘车。

顶轴油泵进口油压: <0.05MPa报警; <0.02MPa顶轴油泵拒启动。

主油箱加热器控制范围: 10~40℃。

润滑油供给系统中所有其它压力开关至少应每年试验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