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案(教师版)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案(教师版)

(1)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质
核糖体
[思考与讨论]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阅读P10相关内容回答。教师指出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
[资料分析]学生阅读P10-11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归纳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提问: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
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过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的肺部细胞,使人发生呼吸困难而死亡。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呢?
第一章 走进细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重难点】1.教学重点(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3.提示: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⑵使用时,向样液中先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
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内,并完成P19讨论题。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⑵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在配制时,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时浓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1、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
⑴组成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⑵使用时临时配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合,振荡均匀即可使用。
2、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溶液
⑴组成
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业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为什么人们对非典这么恐惧呢?
教师总结:1、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可归纳如下:
2、C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⒊⑴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⑵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重难点】教学重点:
⒈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⒈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⒉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实例4提问:1、你了解艾滋病吗?2、你还能举出哪些细胞受到损伤后导致疾病的例子?
总结:这四个实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这一基本事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学生看P5图
[思考与讨论]
1、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2、说出生命系统中每个层次的概念。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2、制作临时装片
(1)单个细胞或平层细胞制作步骤: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注意不要留有气泡)
(2)多细胞构成的器官制作步骤: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与材料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不留气泡)。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列表总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板书设计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二者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二、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2)原核生物的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
宏观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微观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核糖体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投影教材P16《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有没有什么不同?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7图2—1和图2—2,提问:1、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含量较少?2、在鲜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但是象大肠杆菌这类细胞,它们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教师出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
提问: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1、分类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基本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
【教学目标】⒈⑴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⑵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⒉⑴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综合能力。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展示P7四张照片,讨论问题:1、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2、你能从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一)观察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教师呈现P2-4图例进行分析。
实例1提问:1、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2、若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
实例2提问:人的个体发育是什么细胞开始的?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实例3提问:1、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一个细胞能完成吗?2、我们现在的学习活动,又有哪些细胞的参与呢?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呢?(学生看教材P17表格)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糖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