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安永-2003年回顾-中国的不良贷款
安永-2003年回顾-中国的不良贷款
作为中国各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与管 理策略方面的领先顾问,安永希望本报告能够使您对 中国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近期进展取得一个更为清 晰的认识。除对2002年发生的若干主要事件进行评价 外,本报告还就未来面临之种种挑战提出了广泛的看 法。
3
介绍
中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水平呈下降趋势。2002年中国 不良资产总额约41,390亿元人民币(5,000亿美元)。 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与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的 不良贷款组合共占33,000亿元人民币(3,990亿美元)。
交易咨询服务部
2003年度回顾
中国的不良贷款
1
目录
前言 介绍 华融交易概要:中国的开拓式交易 国有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 其他重要方面 结论 3 4 5 6 15 21 23
前言
继我们去年出版的《亚洲2002年:不良贷款报告》吸 引了政府机构、中央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及海外不良 贷款投资者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上,安永欣然推出 此份关于中国不良贷款市场状况的更新报告。 自2000年以来,安永一直担任中国各大银行和资产管 理公司(AMC)的主要财务顾问,致力于为中国不良 贷款(NPL)探寻解决方案。通过这些交易服务,我 们已积累了有关中国不良贷款市场之最新趋势和统计 数据等大量资料。 本报告提供之分析仅供参考之用,旨在帮助阅读者建 立对中国不良贷款市场的重大发展趋势和主要事件的 一般认识。虽然我们已尽全力确保报告所含信息的准 确性,但我们不就信息的可靠性做出承诺。 本报告的后文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 介绍 华融交易概要:中国的开拓式交易 国有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 其他重要方面 结论
中国农业银行 该行的主要贷款对象为农业领域,负责审批国有资金 对农业的扶持。此外,该行还负责为国家购买农产品 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实施监督。
中国工商银行 该行始建于1984年,主要处理短期的工业和商业信贷 业务,包括发放贷款为工商企业提供流动资金之用。 其核准业务包括储蓄、汇款、借贷和汇兑交易如贸易 融资及担保。 中国银行 该行是中国的主要外汇业务银行,行使中国人民银行 驻外机构的职能。提供国际账户与储蓄、汇兑、国际 银团贷款及其他服务如信托、投资、租赁及商业咨询 等。
7
2000
2001
2002
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障碍
不允许将贷款以低于其账面净值的价格进行出售是降 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的最大铚梏。整体 而论,虽然近期不良贷款准备有所增加,但国有商业 银行仍需要增提准备,以更加接近不良资产的市场价 值。但是,就算取消对以低于账面价值出售不良贷款 的限制性规定,相关预期损失量也会对国有商业银行 的资本结构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鉴于该项监管限制,国有商业银行对大规模的资产处 置避而远之。相反,他们选择与国企和地方政府合作 以方案设定重组的方式来解决不良贷款和问题资产。 具体通过债转股和债务重组协议方式进行,但这些方 法要求定期对非核心资产进行清理。 截止目前,这些途径已协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中 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成功减少了其不良贷款。但这些 “最容易处置的资产”很快会减少殆尽,而那些“核心” 不良贷款却仍然丝毫未动! 制约不良贷款削减速度的另一因素是打算购买不良贷 款的中国国内投资者缺少可获得的资金支持。中国本 土银行向购买不良贷款组合的国内及海外投资者提供 贷款是不允许的。 幸运的是,在已完成的华融不良资产交易中,世界银 行旗下的国际投资公司(IFC)向中标的投资者提供 了购买总价款40%的融资支持。这对华融交易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原因有如下几点: • • • • 减少了必需的权益投资; 为增大回报率提供了积极的杠杆支持; 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位富有经验的合作伙伴; 以及 IFC的参与为华融交易符合国际惯例及最佳实务 提供了“保障”。
中国银监会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制定的目标是,在 2003年将各自的不良贷款率再下降3至4个百分点。但 令人惊讶的是,早在2003年6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的综合不良贷款率已下降了4个百分点至22.2%。自 2003年初以来,其不良贷款未付本金余额总量减少了 811亿元人民币,降至2万亿元人民币(2400亿美元)。 据报道,有些银行将其经营收入(经常性收益)的 86%用于削减不良贷款;然而,另有一些银行可能必 须承认,其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主要是其贷款总量增加 的结果。
6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处置趋势
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均在计划于不久的将来实现首次公 开招股(IPO)。在为公开发售进行准备的过程中,解 决不良贷款问题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截 至2002年12月31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贷款量达8.5 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美元)。但是,仅2003年1月至 6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称中国金融机构新增贷 款共计1.9万亿元人民币(2300亿美元)。该数字已超 过了2002全年的贷款总量。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 相关统计数据未予特别说明,但我们认为它们是大量 新增贷款的主要放款人。
8
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寻觅新渠道,资产处置 市场获得新动力
中国建设银行迈出新步伐,将以物抵贷资产和不良贷 款打包售予摩根士丹利。该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为43 亿元人民币。建行称这笔去年进行的不良贷款交易旨 在建立与海外投资者之间的合作。2003年6月8日,双 方签署正式协议。目前他们共同面临如何获得各有关 政府监管机构批准的挑战。 另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其内部 投资银行部来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出售。而四家受邀 请的投资者中,进行投标的仅有一家。各参与者纷纷 指向买卖协议、其他尽职调查和交易结构方面存在的 不尽完善的因素,该交易随后被取消。目前这家商业 银行正在考虑其他的处置选择。 还有一些银行在出售“以物抵贷资产”方面取得了成功。 多数此类交易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地方分支行与当地 的国内投资者或投资集团间直接开展的。但同样地, 多数国内的不良贷款投资者不具备足够的财力,来全 数买进有关资产,而融资在目前是难以实现的。鉴此, 国有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全力出售以物抵贷资产而将不 良贷款降至理想水平。 当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考虑实施大规模的抵贷 资产打包出售,账面价值在20至40亿元人民币间。这 些交易已经磋商数月,因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原因,进 展较慢。但银行仍希望交易能够进行下去,以便同投 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增进它们的交易经验。 许多市场分析家对银行的这种想法持支持态度,因为 它表明了国有商业银行正朝着公开上市的目标迈进, 即争取在2005/2006年前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0%以下。
华融交易概要:中国的开拓式交易
人们寄望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在2002 年能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开创了将不良资产打包售予海外投资者之先河。在安 永的协助下,华融将第一批不良资产售予由摩根士丹 利 (“MS”)领导,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所罗 门美邦 (Salomon Smith Barney) 及其他机构参与的一家 国际投标团。而第二批不良资产售予了高盛 (“GS”)。 随着年终的来临,很明显各位市场参与者都在静待而 估,华融的有关交易能否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在此期间,高盛 成功组建并开始运行在中国的首家合 资公司——融盛资产管理公司,由其自主经营一家不 良贷款服务公司来处置不良贷款。继融盛设立之后不 久,摩根士丹利投标团与华融亦成立了合作企业—— 第一联合资产管理公司。 在解决了繁多的技术与法律问题后,我们可以向大家欣 然通报,华融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两单交易分别在 2003年的2月和3月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全面批准。 两笔交易均获得了完全执行,相关资金已经到位,目前 正由上述两家合作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日常经营。有必要 指出的是,不良资产在售予这两家合作资产管理公司后 ,已从华融资产负债表上抹销。相关贷款的档案信息资 料已于交割日转交合作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应专门机构。 该标志性交易已广为世界各主要传媒报导,并被中国新 闻机构——新华社评为“2002年度十大并购交易”之一。
Total 2002 Non-Performing Loans (US$Billions)
不论中国不良贷款是如何产生的,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 已刻不容缓。中国将在2007年实现与世贸组织(WTO) 的全面接轨。届时,中国整体银行业将遵循公平市场竞 争规则。 虽然没有“官方”政府命令,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希望 四大国有银行在2006年前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5%以下;同 期希望四大国有银行继续增加新贷款的发放量。在刘明 康先生的领导下,新近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银监会)督促各家银行加快改革步伐。这些改革已 产生积极效果,如增加了准备计提、扩展了不良贷款处 置策略、完善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等。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 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中国农业银行( ABC)的综合不良贷款率为26%,不良贷款总计达22,060 亿元人民币(2,660亿美元)。 华融、东方、信达及长城——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于1999年成立之时,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贷款 总计达13,940亿元人民币(1,680亿美元)。预计上述四大 资产管理公司将在自成立起十年的时间内处置完全部的 不良资产组合。截至2002年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全 部不良资产组合约计10,940亿元人民币(1,320亿美元)。
尽职调查资料 宣布决标 - 面值108 库向投资者 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开放 包由MS投标团购得
华融分别与高盛和MS投 标团签署合同
合作资产管理 公司申请注册
交易交割
* MOFTEC: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5
国有商业银行
4
Source: Non-performing Loan Report: Asia 2002 , Ernst & Young
中国当前的不良贷款水平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长达40多年、大范围的政策 性贷款; • 国有商业银行(SOCB)以政治性而非赢利性作 为其经营思想; • 国营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 • 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此类问题的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