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语文试卷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 ,。

(4)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假装随便liū da(),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3)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从此以后,以这种bù qiú shèn jiě()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B. 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D.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

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4.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4分)A.由于懒于学习,使他养成了不思进取的恶习。

(去掉“由于”或去掉“使”)B.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和”) C.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D.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把“的心”删去)5.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4分)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二、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止.有剩骨()(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盖.以诱敌()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 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4分)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②怒,不贰③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蚤:通“早”。

②迁:转移。

③贰:重复、再次。

④亡:通“无”,没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尽白尽:全部,全都B.门人益亲益:好处C.弟子孰为好学孰:谁 D .不贰过过:过错,错误10.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2分)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1.颜回早逝,孔子哭得极度悲伤;从文中看,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颜回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三、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2-14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2.下面选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4分)A、选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B、第①自然段点题并总领全文,连用两个“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迫心情。

C、③至⑥自然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四幅春景图,先后依次是: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和春雨图。

D、第④自然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3.下面是对选文中具体语句的赏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4分)A. 第②自然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总体勾勒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初春景象。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细密的特点。

C. 最后三个自然段兼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情感洋溢。

D. 第④自然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属于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出“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硕果累累的景象。

14.第⑤自然段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分别表现了春风什么样的特点?(4分)四、课外现代文阅读椿树——蒋立中⑴我的老家坐落在一个小山冲里,三面环山,门前有一口池塘。

山上树木苍翠,林间飞鸟和鸣;池塘里碧波荡漾,有莲有鹅有鱼虾,可以听“曲项向天歌”,可以看“鱼戏莲叶间”;池塘边并排种有三棵椿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

这里是个环境清爽宜人的地方。

⑵这三棵椿树是父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种的。

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和我的年龄差不多。

父亲喜欢种树,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树,有两棵银杏,有五棵桃树,有四棵桂花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种,池塘四周种有垂柳。

老家的土房子就掩映在这些花树之中,四季都有好景致。

其中这三棵椿树长得最高大,粗约一米,高约二十米,像三把冲天撑开的大伞。

每年立春刚过,那些枝桠上就悄悄地冒出新苗,长出新叶,慢慢地浓荫如盖....了。

树比人好。

树虽然到了秋冬就枝枯叶落,可春夏一到,它又能泛青长芽,返老还童。

如今父亲种的树依然活着,可他自己却永远离开了我。

⑶椿树属落叶乔木。

说来奇怪,椿树的树叶能发散不同的气味,有的发散臭味,有的发散香气,所以又分为香椿和臭椿。

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为椿,把臭椿称为樗。

父亲种的三棵是香椿。

春天的时候,只要从它们旁边经过,自然就有一股芳香扑鼻而来了。

⑷我常想,树木无欲无求,怎么也有香臭之分?只有人才分香臭呢:某某臭名远扬,是个臭男人;某某很吃香,是个香饽饽。

鲁迅先生甚至认为,连人的汗都有香臭之别,“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⑸椿树苗可以做菜。

香椿叶厚芽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树上蔬菜”。

母亲在世时,喜欢炒椿树苗吃。

母亲身体不好,不能爬树,摘椿树苗自然是我的乐事。

年少的我机灵得很,像个瘦猴子,“嗖嗖嗖”爬到树上,一会儿功夫就摘下一竹篮。

母亲站在树下张望,一边夸我,一边叫我小心。

⑹母亲炒的椿树苗色香味俱全,色是绿色,香是清香,味道好极了。

我一餐能吃大半碗。

⑺记得小时候,只要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母亲都会想方设法做给我吃。

椿树苗啦、毛香粑啦、山芋粉啦,这些曾经的美味佳肴我吃得不少。

⑻常常是这样的情景:我在那里狼吞虎咽,母亲在旁边看着我笑。

好吃的东西母亲从不先动筷子,至多是等我吃饱了她才尝点剩余的。

邻居的孩子也常来摘我家的椿树苗,母亲见了没半点不高兴。

现在母亲也走了,我也很少再吃椿树苗了,可每逢春夏回家,我总还是忍不住要做一碗新鲜的椿树苗尝尝,虽然没有母亲烧的好吃,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⑼椿树是很有喻意的,古代以萱代指母亲,以椿代指父亲,所谓“椿萱并茂”意即父母双全。

那是人生的大幸事。

⑽椿树也有许多应用价值:椿树质地坚韧,防虫防腐,是制作家俱的首选材料;椿树通直高挺,美丽壮观,移栽到城市里,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据说椿树还有一些药用疗效,药名为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

⑾最近几年,许多人老想打我家这些树的主意,五次三番地找到我,说要出高价买我家的椿树、银杏树、桂花树,可不管他们出多少钱,我也不心动,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卖。

⑿树在,父母就在。

15. 文章以“椿树”为线索布局谋篇。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短语以展示文章的行文思路。

(4分)三棵椿树的来历→→采摘椿树苗做菜→椿树的喻意→椿树的应用价值→16. 选文第⑴段描写老家清爽宜人的环境有何用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每年立春刚过,那些枝桠上就悄悄地冒出新苗,长出新叶,慢慢地浓荫如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