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凸轮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3.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4一23中,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凸轮的回转中心O点。AB的 复合运动可用下述的坐标旋转和平移变换来实现
上一页
返回
第四节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及基本尺寸的确定
一、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如图4 - 24所示,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凸轮作用于从动件的法 向力Fn与受力点B速度方向v2所夹的锐角a凸轮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压 力角α的大小是变化的为使凸轮机构正常工作和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设计时,必须对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加以限制,使凸轮机构的最大 压力角小于许用压力角即αmax<[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2.按从动件形状分类 (1)尖底从动件图4 -4(a) (e)所示从动件为尖底从动件。这种从动件能与 具有复杂曲线形状的凸轮廓线保持良好接触,但其尖底容易磨损,一 般用于传递动力较小的低速凸轮机构中。 (2)滚子从动件图4-4(b)(f)所示从动件为滚子从动件。从运动学的角度 看,这种从动件的滚子运动是多余的,但滚子的转动作用把凸轮与从 动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凸轮机构的磨损,可以 传递较大的动力,故应用最为广泛
对上式分别求时间的一阶、二阶导数并整理,即可得到从动件在 推程阶段的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方程。
同理可得,从动件在回程阶段的运动方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2.摆线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如图4一14所示,当半径为R的圆沿坐标轴线,作纯滚动时,圆 上一点M在,轴上投影的变化规律为摆线运动规律 根据图4一14中的几何关系,从动件在推程阶段的位移运动方 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3)平底从动件图4 -4(c) (g)所示从动件为平底从动件。这种从动件的特 点是受力比较平稳(不计摩擦时,凸轮对平底从动件的作用力垂直于 平底),凸轮与平底之间容易形成楔形油膜,润滑较好。故平底从动 件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 (4)曲底从动件图4 -4(d) (h)所示从动件为曲底从动件,具有尖底与平底 的优点,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较多。
根据从动件在回程阶段的边界条件,同理可得从动件在回程阶段 的运动方程,如式(4-9)和式(4一10)所示。 等加速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等减速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对于多项式类运动规律,当n =2时,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 动规律运动,因此,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也称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 律,其位移为凸轮转角的二次函数,位移曲线为抛物线。从动件按等 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相对于凸轮转角的 变化规律线图如图4一10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同理可得,从动件在回程阶段的运动方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从动件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相对于凸轮转角的变化规律线图 如图4一15所示。可以看出,摆线运动规律的特征是从动件的加速度 按照正弦规律变化,而且加速度线图是整周期的正弦曲线。因此,摆 线运动规律也称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4.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 从动件作往复直线移动,称为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从动件做往 复摆动,称为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 当从动件的中心轴线通过凸轮的回转中心时,称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 凸轮机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3.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在多项式类运动规律的一般形式中,令n=5,则此时从动件的运 动规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在推程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同理可得从动件在回程阶段的运动方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联立求解包络线方程式(4一21)和式(4一22),可得到实际廓线方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图4一22中,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凸轮的回转中心O点,直动 平底从动件的初始位置在行程起始位置1,平底切于行程起始点B0 B点的复合运动可用下述的坐标旋转和平移变换来实现
三、组合型运动规律
1.运动规律的组合原则 (1)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一种基本运动规律作为主体运动规律, 然后用其他运动规律与之组合,通过优化对比,寻求最佳的组合形式。 (2)在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处,有较好的边界条件。 (3)在运动规律的连接点处,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应满足位移、速度、 加速度甚至是更高一阶导数的连续条件,以减少或避免冲击。 (4)各段运动规律要有较好的动力特性。
从动件按照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对 凸轮转角的变化规律线图如图4一11所示。由加速度线图可以看出,5 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曲线是连续曲线,因此,既不存在刚性冲 击,也不存在柔性冲击,运动平稳性好,适用于高速凸轮机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二、三角函数类运动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3.按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分类 在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凸轮与从动件永远接触。 常把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式称为封闭方式或锁合方式,主要靠 外力或特殊的几何形状来保持二者的接触。 (1)力封闭利用从动件上安装的弹簧的弹力或从动件本身的重力来维持 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称为力封闭方式。 (2)形封闭依靠凸轮或从动件特殊的几何形状来维持凸轮和从动件的接 触方式称为形封闭方式。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凸轮机构构成、功用及分类
当凸轮作等速转动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指位移、速度、加速 度与凸轮转角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取决于凸轮的曲线形状。反之, 按机器的工作要求给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以后,合理地设计出凸轮的 曲线轮廓,是凸轮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凸轮机构在机器中的功能不同, 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也不相同。如图4一2(a)所示的带动刀架进给运 动的凸轮机构中,要求直动从动件作等速移动,图4 -2(b)所示的箭杆 织机中的打纬凸轮机构中,要求摆动从动件在远离凸轮中心的终点位 置处的加速度最大,且为负值,以满足靠惯性力打紧纬线的目的。
二、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
凸轮与从动件直接接触的廓线称为凸轮的工作廓线,也称实际 廓线。图4一18(b)中的从动件尖底B的复合运动轨迹就是凸轮的实际 廓线。对于滚子从动件,可把滚子圆心看作从动件的尖点,该点的复 合运动轨迹称为凸轮的理沦廓线,实际廓线是滚子的包络线。图4一 19(a)表示了凸轮的理沦廓线与实际廓线之间的形成关系,理沦廓线 与实际廓线之间的法线距离处处相等,均等于滚子半径。当已知凸轮 的理沦廓线方程和滚子曲线方程后,滚子的包络线方程就是凸轮的实 际廓线方程。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转角在理沦廓线的 基圆上量度,从动件的位移是导路的方向线与理沦廓线基圆的交点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四、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与设计原则
(1)从动件的最大速度,vmax应尽量小 (2)从动件的最大加速度amax应尽量小,且无突变。 (3)从动件的最大跃度应尽量小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一、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原理
在图4一18(a)所示的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当凸轮以 等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从动件作往复直线移动。
三、凸轮机构的基本名词术语
(1)基圆 (2)推程 (3)回程 (4)行程 (5)推程角 (6)回程角 (7)远休止角 (8)近休止角 (9)从动件的位移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一、多项式类运动规律
多项式类运动规律的一般形式为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1.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 在上述多项式运动规律中,如果n = 1,则有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滚子中心之间的距离。图4一19(b)表示了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 构中的凸轮转角与从动件位移的标注方法。在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 轮机构中,可把平底与导路方向线的交点B作为尖底从动件的尖点, 过一系列反转后的尖点作平底,各平底的包络线即为凸轮的实际廓线。 图4一20(a)为直动平底从动件的包络示意图。图4-20(b)为其转角与位 移示意图。对于曲底从动件,可把曲底的曲率中心作为尖底从动件的 尖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三、凸轮廓线的设计
1.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图4一21(a)中,设偏距为e,B0点的坐标为xB0 yB0 B点的坐标为 x,y, B点的复合运动可用下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实际廓线是圆心位于理沦廓线上的滚子圆的包络线,其方程为
滚子圆的方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