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02:59:47
7
• 3、公共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 1936年,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的时期,随着政府对经济 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
经济学家把分析的基点落在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 缺陷上,企图使混合经济体系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 体现公平和稳定。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英美公共财 政学由研究“政府收支”向研究“公共经济”转变。
情况。 • 市场失灵出现的条件是 • P=MPB=MPC=MSB=MSC • • • • 均衡条件被破坏的情况下。 其中: MPB是私人边际收益 MPC是私人边际成本
28
02:59:47
• 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和 劳务,非竞争性表明必须免费供给,非排他性表 明无法把“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排除在外, 这样,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部门就无法通过市场
第一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02:59:47
1
• 教学目标:
• 1、了解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渊源,对象和性质 • 2、了解公共经济活动效率的判断标准 • 3、了解研究公共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必要性 • 4、掌握公共经济活动的核心职能
02:59:47
2
• 教学内容:
• 1、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渊源,对象和性质 • 2、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 • 3、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失灵 • 4、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02:59:47
6
• 2、“斯堪的纳维亚传统” •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成了公共财政学逐渐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瑞典学者维克塞尔 (Wicksell)于1896年出版了《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独有创见地把公 共财政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集体的选择过程;瑞典学者林达尔 (E.Lindahl)则在1919年出版的《公正课税论》中提出了“自愿交易 理论”,进一步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分析政府收支过程。由于这些学 者大多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题,因而更侧重于公共支出的研究, 后人便称之为“斯堪的纳维亚传统(Scandinavian Tradition)”。
02:59:47
31
• 市场失灵的三个重要表现都与一个共同的领域—
—社会公共需要——密切相关。 •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的,是指社 会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而提出的需要概念。具有整 体性、集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 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只能是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公
共部门的运作来实现。
02:59:47 32
02:59:47 9
•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
的深刻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 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
动,即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 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 而诞生的。
02:59:47
提供公共产品。
02:59:47
29
• 2、分配不公平(Unequal Distribution)
• 即便资源配置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所 决定的收入分配状况仍是不公平的,因为收入多 少是由生产要素决定的,而私有财产制度、家庭 出身、歧视等因素会使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存在
很大差异,提供生产要素的机会也不均等,从而导
02:59:47
37
• 3、经济发展职能
• 财政通过调控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是指通 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保障经济稳 定持续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经济剧烈波动带来的
消极影响。
02:59:47
38
02:59:47
8
• 代表作包括:
• 1962年美国学者布坎南(J.Buchanan)与塔洛克 (G.Tullock)合作出版《赞成意见的运算》。 • 1965年美国学者约翰森(L.Johansan)出版的《公 共经济学》。
• 1966年马斯格雷夫与皮考克(A.Peacock)合作编
辑出版的《公共财政经典理论》。
• (1)活动主体一致 • (2)活动方式一致
02:59:47
21
• 因此,公共经济学是立足政治学视角,采 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公共部门的财政 经济问题的科学,亦即研究公共财政的科 学。
02:59:47
22
二、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
02:59:47
23
• (一)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也称为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
10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为弥补
市场缺陷,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 事的经济活动。
02:59:47
11
• 1、公共经济以公共部门为主体
•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之和。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 (1)政府部门(Government Sector) • (2)公共事业部门(PublicUtility Sector)
• (2)非正规制度:
• 是社会流传下来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习俗。 就是由社会公众通过舆论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 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如果公共部门的垄断性 权力失去强有力的软硬约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公共经济活动的低效率、无效率甚至滋生种种腐
败现象。
02:59:47
17
(三)公共经济学的性质
•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性 质,即它是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经济 学、财政学构成其核心,同时涉及到管理 学、法学、统计学乃至心理学等领域。
02:59:47
36
• 2、收入分配职能 •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 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
目标。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 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 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 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 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 (3)公共企业部门(Public Enterprise Sector)
• 问题:还有其他的形式么?
02:59:47 12
02:59:47
13
• 2、公共经济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
• 市场缺陷指单靠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达不 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02:59:47
14
• 3、公共经济受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的约束 • 社会成员与公共部门之间实质上是“委托人”与“代理人” 之间的关系。然而,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公
“规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
• 如果公共经济行为超越了法律授权的范围和程度,就视之 为非法行为,公共部门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其责任人受
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议会作为公共权力的制衡器,还必 须通过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等职权,及时揭露公 共部门的违法行为,制约公共权力的无限扩张。
02:59:47 16
02:59:47
18
•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 (1)研究范围不同 • (2)研究目的不同 • (3)假设前提不同 • (4)立足基点不同
02:59:47
19
• 2、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 (1)研究主题一致 • (2)研究方法一致
02:59:47
20
• 3、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02:59:47 25
• 按照边际分析方法的思想,如果 • MSB≠MSC,说明经济活动存在改善 的空间 • 当MSB<MSC时,需要减少产出。 • 当MSB>MSC时,需要增加产出。
02:59:47
26
三、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失灵
02:59:47
பைடு நூலகம்27
•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率地分配资源的
•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就可以框定公共经济学
的范围。由此,可以归纳出市场经济中公共部门 经济活动的内容:
•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 ——调节收入分配
•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02:59:47
33
四、公共财政的职能
02:59:47
34
• 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 1、资源配置职能 • 2、收入分配职能 • 3、经济发展职能
共部门在社会地位上它凌驾于其他市场主体之上;由于缺 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有可能超越市场 缺陷的范围。为确保公共经济活动恰好囿于弥补市场缺陷 的范围之内,就必须构建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制度。
• 制度有两种形式:正规规则与非正规规则。
02:59:47
15
• (1)正规制度: • 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所有成文的条款和合约。公共经济活动 所受到的正规的制度约束,就是由议会颁布法律法规,
02:59:47
3
•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 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为政府部门——经 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其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 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 •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 大家回顾一下宏观经济学中的四部门经济模型。
02:59:47
4
一、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渊源,对象和性质
02:59:47
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 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 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 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02:59:47
24
• (二)效率的实现条件 • 效率的实现条件可以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 直接给出,表达式为 • MSB=MSC • 其中: • MSB是社会边际收益 • MSC是社会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