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
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
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
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
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
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
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
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
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录像内容,在玻璃箱内
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点燃香,观察烟雾的飘动方向。
①请说出烟雾飘动的方
向?并在黑板画出。
②烟雾为什么会飘动?
并在图中加上表示原因
的文字或图画。
③因此可以得出冷热不
均引起大气运动。
(即
已完成热力环流图的描
画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
念)
过观看、
分析、思
考、回
答,教师
的讲解、
归纳来使
学生获得
感性认
识。
4、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热力环流
产生的原理。
1、启发探究:
②地面冷热不均时,
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
化(
从上述实验中引导)
利用三幅
图逐一进
行原理解
释,化繁
为简,一
环扣一
冷热
6、练习学生描绘热力环流原理图在黑白上绘制等压面学生按
要求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按要求画图。
测试教学
效果,可
以获取即
时反馈,
查漏补
缺,并给
予及时矫
正,使所
学原理真
正理解,
并巩固深
化。
过渡现在,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热
力环流的原理,其实,现实
生活中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
环流无处不在,.下面我们
就分析一下现实中的一些典
型例子。
(转入海陆风成因
和影响分析)
7、海陆风1、播放学生实验录像:1、实验、释图探究将原理性
课外拓展 除了城市风和海陆风,生活中还有哪些热力环流的例子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试从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总结海陆风、城市风的分析模式,请对山坡与山谷风提出研究问题,并进行分析探究。
课外探究
八、板书
设计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8、课堂小结
总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热力)→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
9、课堂巩固练习
引导、提示 思考并回答 测试学生运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大气不均匀受热引起热力环流
2、气压的变化规律
①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同水平面上:等压面向高处凸,气压高;等压面向低处凹,气压低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九、教学反思
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本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
我在教学中注重下面几点:
1、概念:概念是原理性知识,在明白概念之后才可以理解更深的内容,教材中有“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文字,但没有“热力”的解释,这令到每届的学生都对此概念十分费解,我简介:由于温度差异造成气压差异,气压差异造成大气水平运动,而温度和压强是物理热力学系统状态参量,所以由温度和压强差异所形成的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应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热力环流原理的例子,如:空调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农村的灶堂装有烟囱、夏天刚进经暴晒的小车里开空调的同时应在后窗开一条缝。
3、成因:这部分内容用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能令难点迎刃而解,如分析“上空的气压总是比近地面低”可用压强公式P=ρgh加以推导。
4、规律:经条理性分析后,还要和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如图2.3可分水平、垂直、弯曲三处找出规律: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⑵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⑶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