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45中李俊霞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理原理。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探究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三、背景分析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既是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深化,又是分析全
球性大气环流的基础,是前后知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本课主要是在研究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几种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和高空风、近地面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选择了问题引导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层层推理法、学生合作探究、画图法等方法便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夏天刚刚过去,相信很多同学有暑期去海边游玩的经历,白天在海边如何站立才能给自己或家人拍出长发飘逸的美照,这又是为什么呢?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会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海边拍照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顺利的导入新课。

了解气压、等压面的概念得出:垂直方向P 下>P 上;等压面在理想大气状态下与地面平行。

【设计意图】
气压、等压面是物理概念,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情况不够了解,同时它们也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概念,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奠定基础。

【实验展示】观看视频小实验让学生画出热力环流图,并观察烟最开始的运动方向。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基础有限,所以难于理解过于宏观的地理规律。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本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烟雾的运动明白大范围空气运动状况,在感性上实现突破。

并通过作图加深印象,经久不忘。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烟雾首先在冰块处下沉,引导学生“热胀冷缩”导致了气体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从而得出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在画出的热力环流图中进一步询问学生为什么有水平运动?从而引出高压、低压的概并且得出气体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原来等压面上气压的变化,从而引出等压面的弯曲“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

这就是热力环流的过程。

【设计意图】
本阶段内容是这节课的难点,重在理解。

为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热力环流,我采纳了作图分析法,边作图、边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

最后多媒体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条理性和加深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印象。

【过渡】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在生活中有很多热力环流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热力环流的应用。

【合作探究】
探究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

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两组完成一个问题。

每组在讨论完后派出代表,一组展示,另外一组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认识,让学生讨论展示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亲自动手画图展示,让学生评价,达到自己纠错、改错的目的,相信学生经过这个环节可以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展示、评价后,引导学生解决海边拍照问题。

用李商隐的诗词“巴山夜雨涨秋池”来理解山谷风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城市风了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工业布局的选址。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热力环流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还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过渡】在热力环流中我们看到有高空和近地面两种大气水平运动,即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两种风,这两种风是如何形成的,受哪些力的影响呢?下面来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通过板书中水平方向气压差异引起水平运动得出同一平面出现气压差异时才有气体的运动。

从而得出等压线的概念,并与等压面做比较。

【设计意图】
区分等压线和等压面。

用多媒体展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的运动方向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特点。

【设计意图】
边用多媒体展示边讲解增强知识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及特点。

【过渡】由于地球自转,大气运动还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其影响下风将如何运动呢?
多媒体展示高空风的形成。

并强调高空风最终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过渡】近地面风又受哪些力的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受力情况,并强调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设计意图】
力的分析为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用多媒体展示可以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小结】总结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并完成板书。

【过渡】我们了解了北半球的高空风和近地面风,那么南半球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画南半球风向,以加强对这两种风的形成及风向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思考】在地球表面赤道热极地冷,大气在地表会如何运动呢?是否只是形成简单的热力环流呢?请同门们结合热力环流和影响风的因素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设为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以便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