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3
.
三、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类别很多。按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初 级群体(面对面结合与合作的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关系 较多,但不太持久,只有有限的互动的群体);按照群体 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群体(指社会组织)和小型群体;按照个 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可分为内群体(我们自己所属的、成 员对它有合作、团结、亲密感觉的团体)和外群体(群体成 员与外人的结合我们都称为外群体,这种群体常给其他成 员以离群的感觉)。此外还有参照群体(我们参照它但不隶 属于它的群体)和相遇群体(在特定的情景下,人们偶然形 成的群体,如旅游团)等等。
总人口10.49%,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2009年我国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
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且还在以年
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根据《中国人口
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达1.74亿, 占
人口已接近1亿,1995年已经超过1亿,65岁以上老人已占人口总数的
5.58%。老年与少年的比值已经从1964年的8.81%上升到1990年的
20.14%。人口的中位年龄增长了5个百分点(表11—1)。虽然老龄人
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老年人口的绝对
数值在全世界是最多的。200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达1.32亿, 占
间,生育率下降使中国少年儿童的比例下降了19.5%。
同时中国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在明显的下降,在亚洲发展中
国家中居较前的位置,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
用,使老年人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卫生、教育和家庭
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善的前提下,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有了
大幅度的增长,从20世纪50年代不到40岁增加到90年代的
的体育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不是随意凑合或临时组成的。那些
每天早上在公园或马路上一起共同锻炼身体的人未必就是群体,那些
临时组队参加比赛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构成群体,体育馆中的观看体
育比赛的观众更不能算是群体,就是参加运动会的成员,包括运动员、
裁判员和教练员,也只是组成了一个临时的集合体而已。
6
.
二、体育群体的特征
70岁以上。1990年总人口的预期寿命比1982年延长1.5岁,
男性延长1.5岁,女性1.7岁,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这是中国老年人口
迅速增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12
.
三、中国老年人疾病谱、死亡谱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985
亡谱的变化对老年体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义的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
社会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狭义的群体仅指人际关系亲密
的初级群体和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等。社会学一
般研究后者,认为前者过于宽泛,但也适当加大后者的范
围,不局限于“小群体”。
2
.
二、群体的要素
(一)具有联系纽带 (二)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内容 (三)具有群体规范 (四)具有群体意识
年卫生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
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了80%o,一些非传染病、
慢性病,特别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主要死
因。1986年由全国58个疾病监测点推算出的疾病
发病率顺位是意外事故、肿瘤、心脏病、传染病、
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而死亡率位次的前
三位是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谱和死
4
.
四、群体的功能
(一)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二)满足个人的多种需求 (三)进行社会教化
5
.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 一、体育群体的概念
➢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
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在此,首先将体育群体定义在小群
体的范围内,而不是指具有社会组织性质的大型群体;其次,这里讲
乐群体
➢ 按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又可 将体育群体分为下列几种:
➢ 1.体育学习群体;
➢ 2.竞技体育群体;
➢ 3.健身娱乐群体。
8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一、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
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口老化的问题迅速形成。1982年我
国60岁以上人口为0.77亿, 占总人口8.24%,而1990年60岁以上
➢ (一)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 (二)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 (三)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
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 (四)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 (五)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7
.
三、体育群体的类别
➢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二)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 (三)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
4.农村老年人比重大;
5.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
6.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耦合。
11
.
二、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老龄化呈加速发展的原因
近50年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
降。总和生育率从1950年的5.81%。下降到1990年的
2.3160,1995年已降到1.99%0,在1950年至1990年期
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
增长之势。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已属老龄化城市,已呈现出老龄
化城市的种种特征。
9
.
二、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过程
2l世纪初叶,中国将完成向老龄社会过渡的
全过程。这一过渡过程大约分三个阶段完成:
1、1990—2003年是缓慢老化期,人口由成年
型向老年型转变。
2、2003—2020年是迅速老化期,彻底进入典
型的老年型社会。
3、2020—2050年是高度老化期。
10
.
二、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
中国的老龄化过程不同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具有以
下特点:
1.绝对规模大;
2.老龄化速度快;
3.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发生;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 妇女体育 第五节 农民工育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1Biblioteka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
群体,亦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
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