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彩虹国度南非

彩虹国度南非

金砖之国之南非12933公里,中国到南非的距离。

遥远,不止是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对南非的认知。

这个贯穿非洲大陆的国家,孕育了人类最初的生命起源。

因为对黄金和钻石的渴求,殖民和战乱纷至沓来,工业化与现代化交替出现。

不同种族间的恩怨情仇演出谢幕,当宽容与和解的呼声响彻南非大地,该如何定义这个彩虹国度?传统与现代共生,荒凉与富饶并存,野蛮与文明共荣,又该如何审视这张年轻的面孔?短短十七年的追寻,南非正以区域领头羊的姿态,探索变革图强之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走向非洲复兴。

通过这次观看金砖之国纪录片,我们组研究了关于南非的一些问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南非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南非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中南两国经济发展状况南非被称为“世界金库”。

黄金出口约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2%。

铂、锰、钒、铬等稀有金属储量在世界总储量中也处于领先地位,矿业与制造业、农业一起,成为拉动南非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过度依赖采矿业明显是有风险的。

据估算,南非全国人口约5000万,竟然有1/10的人从事矿业或相关产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南非有1/3的大型企业陷入裁员潮。

目前,南非的失业率高达25%以上。

与印度有些相似,南非的经济过度依靠来自服务消费领域的贡献。

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加斯·谢尔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南非生产领域增长仅为消费领域增长的一半,是南非失业率高企的根本原因。

为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业率高企等结构性问题,南非政府于2010年提出“新工业政策行动计划”和“新增长路线”发展战略,计划未来10年内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矿业、绿色经济、制造业、旅游及服务业,争取创造500个就业岗位,将失业率降至15%。

南非与非洲国家和工业大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今后彼此的经贸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南非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南部非洲诸国的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对有的国家的经济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南部非洲11国中,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南部非洲其他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半。

南非的各种产品在南部非洲所占的份额是:铁、煤、小麦、电视机等占90——95%,电力、拖拉机、收音机、铬、铬铁、柏油公路、粮食等分别为60%——85%。

南非白人政权根据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从开普敦、伊丽莎白、东伦敦、德班四个沿海的主要港口逐步向北方内陆地区修筑了四条铁路干线,全国现有21300公里铁路,4/5已实现电气化,还有206500公里的公路,把沿海和内陆结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

南非维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在南部非洲而且在整个非洲国家中位居榜首,而且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非各国之冠,2009年达907亿美元,1991年和1992年分别为1074亿美元和1180亿美元,约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3/5。

南非不仅工农业和交通运输比其他非洲国家发达,也是全非洲注重科学研究的国家之一,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全国有科研机构300多个,科研人员2.5万人。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南非只是一个刚刚进入中上等收入行列中的发展中国家。

南非不同于其他非洲国家,也不同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具有非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经济的两重性,是有着南非特点的二元性经济。

第一,南非尚未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国,它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出口以初级产品中的矿产品为主,农产品约占总出口额的8%,还有部分工业品和加工成品。

不过,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南非处于较高层次,它还向其他非洲国家出口部分轻纺产品和其他制成品,这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目前尚难以实现的。

第二,南非的金融、矿产、化工、计算机、通讯、交通等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西方大国或跨国公司所控制,南非经济的某些部门或行业被工业大国所垄断。

同时,南非经济对有的南部非洲国家的经济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影响甚大。

第三,南非经济带有种族隔离制度的深刻痕迹,具有世界上罕见的“南非式”二元性。

南非的城市和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居非洲之冠,有的接近或达到欧美水平。

由于长期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果,城市白人居住在生活条件舒适豪华的别墅里,而绝大多数黑人集中居住在又挤、又脏、又乱的令人难以生存的地方,白领阶层和南级技术工人中几乎都是白人,黑人风毛麟角,又累、又危险、又脏的活由黑人群众承担,白人职工与黑人职工的工资悬殊,至少相差6倍,在广大的农村,全国人口12%的500万白人占有全国87%的肥沃土地和80%的财富,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黑人仅拥有13%的土地。

白人农场占有最好的土地,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高,广大的黑人农民绝大多数如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基本上仍依靠刀耕火种的个体小农劳动,处于原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

第四,南非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化市场经济制度。

长期以来,公营经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公营经济掌握着南非固定资本的3/5和国内生产总值的1/4,外贸出口的2/3和进口的1/4。

南非每年新增的资本中,国家资本约占25%。

公营经济在南非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近年来南非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也在逐步推行私有化。

转而看看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

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3大经济体。

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

但是有人说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如果用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中国却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匪夷所思的: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又是最无效率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银行通过浪费居民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

但这是以长期健康为代价的,是不能持久的。

中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如此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

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11倍,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

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投资占GDP比率高达40至45%,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

如果算上生态成本,中国经济增长将为负值。

所谓的“先进生产力”,正是挥霍本已面临枯竭的生态资源而拼出来的。

这样的经济增长既无法持久,也对世界和后代子孙贻祸无穷。

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然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我们查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率进一步回落,但经济增长企稳迹象还是十分明显的。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要全面认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不能单纯地就某个时段的经济增长率来做出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需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全面考察。

一是就单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来看,我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7.4%,是2009年第2季度以来最低的一个季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一面。

二是从动态来考察,虽然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呈现出逐季回落的态势,但回落的幅度在收窄,2012年第三季度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曲线来看,呈现出平稳态势。

并且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向好信号,表明国民经济开始企稳回升,比如从GDP环比来看,呈现出逐季反弹趋势,由第一季度的1.5%,第二季度的2.0%,提高到第三季度的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自7月份以来呈现出逐月提高的趋势,由7月份的13.1%,8月份的13.2%,提高到9月份的14.2%;9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环比达到1.63%,高于8月份的1.34%和7月份的1.42%;一些主要工业品如水泥、钢材、原油、乙烯等产量都出现了增长趋势;出口增长率同比达到9.9%,超过了第一和第二季度增长率,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三是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状况来看,一方面中西部经济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也开始企稳回升。

四是从三大产业来看,农业基础继续得到巩固,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粮食丰收稳定了粮价,稳定了社会;工业内部在传统产业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工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新兴服务业增速加快。

五是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完全在预期范围内。

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7.7%,超过全年7.5%的预期。

六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放慢,但仍然是全世界最快的。

发达经济体如美国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和加深,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俗表现,赢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增强了全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

二、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状况南非奇迹从经济上讲,的确是很醒目。

GDP在1932-1972年间平均7.4年翻一番。

70年代末开始减速,到了198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就产业构成而言,很多人都认为南非是靠金矿发财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南非本来的确是靠金矿和农业,但是南非从一战以后制造业开始起飞,二战期间超过采矿业成为最大经济部门,1965年超过采矿业与农业之和,成为非洲唯一的真正工业化国家,南非以6%的人口占有全非洲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产值。

1991年南非人均收入2290美元,这是黑白平均的,当然白人要比黑人高出很多。

根据南非官方提供的数字,实际上在1979年到1989年期间的十多年的时间内,黑人的工资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是高于白人的。

虽然增长速度比白人高,但是绝对值还是在不断的拉开,因为本身的绝对量比较低。

这一点就城乡收入增长而言,中国在相对量上还是乡不如城。

在南非,在相对量上是黑比白高,但是在绝对值黑与白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的拉大。

有人说,南非是“黑人各尽所能、白人按需分配”。

对白人来说,南非是一个福利国家,但是它是建立在黑白对立的基础上。

南非的特征就是白人和黑人各自内部的阶级分化都很不发达,南非的白人内部比较平等,黑人内部差别也不大,但是黑白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

在改革之前,中国也有很类似的现象,就是城里差别不大,农村差别也不大,但是城乡差别非常之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