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4 .吉林医学2011年8月第32卷第24期评估治疗效果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性病变,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4 参考文献[1] 张胜兰.微循环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6:249.[2] 谷伟军,陆菊明.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80.[3] 金泽宁,吕树铮.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靶病变及参考血管的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8):721.[4] 高晓慧,杨新春.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硬化性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9):660.[5] 陈秀华,陆召麟.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脂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7):556.[6] 陈秀华,陆召麟.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脂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3(8):528.[7] 许樟荣.糖尿病足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M].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5):312.[收稿日期:2011-05-17 编校:潘宏竹]糖尿病患者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脂(主要以三酰甘油为主)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在高糖状态下,红细胞膜胆固醇、胆固醇磷脂、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增加,引起红细胞膜的弹性降低,导致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对于微血管保持流态和保证脏器的微循环的正常灌注十分重要[3]。
纤维蛋白原增加可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当红细胞膜发生改变时,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则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使红细胞聚集体解聚所需要的切应力也增加[4]。
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容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脂代谢异常等因素,使血浆处于高渗状态,血液相对浓缩,黏滞性明显升高,血液流动缓慢,微循环血液流动不畅,使组织的有效灌注不足,甚至发生阻塞,形成血栓,使局部组织缺氧[5]。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异常改变,使其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性病变的主要原因[6]。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应控制血糖,还要控制好血脂,降低血黏度,同时,应注意采取抗凝措施,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防止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7]。
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动态测定分析,以肌钙蛋白是肌钙蛋白T (TnT )、肌钙蛋白I (TnI )及肌钙蛋白C (TnC )三种亚单位组成,它们是肌肉的主要调节蛋白,由于三者紧密结合与钙有依赖性,由钙的控制肌肉的收缩功能。
肌钙蛋白I (TnI )是分布在心肌细胞内,主要调节心肌的收缩。
因为其特异性高,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肌钙蛋白I (cTnI )成为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标志物之一,同时也是判断心肌损伤和危险分级,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钙蛋白T (cTnT )只分布在心肌内,因为在心肌受损后,外周血中出现时间早,诊断时间长,是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有效指标。
随着现代实验室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肌钙蛋白T (cTnT )具有了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心肌特异标志物,在临床是诊断心肌损伤的很好指标[1]。
笔者收集2010年 3月~2011年2月60例血清样本,采用三种方法分析肌钙蛋白I 和超敏肌钙蛋白T ,以及三种方法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院心内科 60例血液样本,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5±5.4)岁,所有参与患者均排除高脂血症、溶血、黄疸等疾病。
1.2 方法:晨起空腹静卧抽取静脉血,随后4 000 r/min ,5 min 分理出血清,作为待检验品。
用抗体夹心法、夹心法和胶体金法定量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I 和超敏钙蛋白T 浓度[2]。
免疫分析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使用罗氏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3]。
试剂:罗氏原装配套试剂定标液质控液及耗材;胶体金法使用康华生物公司的胶体金法进行检测[4]。
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
1.3 判断的方法:钙蛋白I 胶体金法临床参考值为0.3 ng/ml 。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钙蛋白I 参考值0.12~0.60 ng/ml 超敏肌钙蛋白T 临床参考值为12.4~24.9 ng/L 。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Excel 数据库,采用t 检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
χ2检验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计数数据。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种方法的定性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三种方法检测发现,抗体夹心法检测结果为肌钙蛋白I 有18例阳性,有 42例阴性,夹心法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 有17例阳性,43例阴性;胶体金法肌钙蛋白I 有19例阳性,41例阴性。
通过统计分析,三三种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比较及其应用研究陈效琴(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广元 628000)[摘 要]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以便在临床应用中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方法:用抗体夹心法、夹心法和胶体金法测定60例肌超敏钙蛋白T 和钙蛋白I ,评价三种方法的分析性能、检测结果的差异和相关性,以便临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肌钙蛋白。
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测定定量结果中,胶体金、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检测定性结果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在肌钙蛋白I 检测结果中,胶体金法和抗体夹心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分析性能上,胶体金法测定优于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且与抗体夹心法有较好的相关性,适用于急诊及床旁检测。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心肌肌钙蛋白吉林医学2011年8月第32卷第24期. 4995 .种方法定性检测定性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例)判断抗体夹心法夹心法胶体金法阳性181719阴性4243412.2 三种方法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所有患者依据临床诊断的标准,对三种方法的分析性能进行分析。
分别对三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指标进行分析。
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在特异性和负荷率的比较中,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优于胶体金法,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结果见表2。
表2 三种方法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指标抗体夹心法夹心法胶体金法灵敏度100100100特异性97.798.595.5符合率98.398.896.7误诊率 2.3 1.5 4.5漏诊率0002.3 抗体夹心法与胶体金法相关性比较与结果分析:对抗体夹心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图1),回归方程是Y=1.20 X-0.11,R2=0.933,两者相关性良好。
而且对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种方法对60例血清样本检测的定量结果,在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中,胶体金法和抗体夹心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cTnI电化学发光法与胶体金法相关性分析3 讨论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受到损害重要的生化判断指标,肌钙蛋白I(TnI)是横纹肌的一种关键调节蛋白。
肌钙蛋白T(TnT)是调节横纹肌收缩的一种物质。
尽管TnT 的功能在所有横纹肌都一样,但心肌产生的TnT与骨骼肌TnT 并不同[5]。
由于组织特异性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标志物。
大量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血清中cTnI会在心肌症状出现后升高,且持续升高4~9 d[6-9]。
cTnI升高还可见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cTnI已经明确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可以预测近期、中期甚至长期预后。
心肌肌钙蛋白T在心肌梗死后释放并持续2周左右。
相比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更有价值。
由于肌钙蛋白在外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不一定,而且每一种形式的肌钙蛋白敏感度有很大差异,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很大。
本文通过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很高,也就是说三种方法的都有很高的准确定,能够为临床判断阳性指标有较大的把握[4]。
从符合率和特异性两方面来讲,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的特异性和符合率等均好于胶体金法检测方法,在临床检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抗体夹心法的符合率达98.3%;夹心法的符合率达98.8%,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肌钙蛋白检测的重要的手段。
TnT hs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可以指导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病死率[10]。
但是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的缺点在于仪器和试剂成本过高,临床应用经济代价大,患者经济负担沉重,很难得到推广[5]。
胶体金法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初筛检测手段,其具有快捷、简便、特异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更适宜推广和使用[11]。
综上所述,抗体夹心法和夹心法对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是目前准确较高,特异性好,且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够帮助临床诊断,且还可用于动态检测和评估预后。
笔者研究发现,胶体金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符合率都很高,胶体金法仪器价格便宜,是一种适用于急诊和床旁检测的方法。
但因为本文所选择的研究数量和对象的局限性,观察对象有一定的不均一性,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对结论产生影响,所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准确的检验方法。
4 参考文献[1] 尹焕才,唐玉国,王弼陡,等.心肌肌钙蛋白I与AMI诊断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9):3782.[2] 张青梅,任传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769.[3] 孙虹,台虹,王凡.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7):603.[4] 周美平.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1):134.[5] 张军瑞,陈健,刘仲明.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38(8):1219.[6] 蔡家利,周维英,姜和.早期诊断心肌损伤肌球蛋白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5,21(6):528.[7] 户雪冬,户秋冬,刘阳贵.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学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 (23):4545.[8] 黄静沁,左玫,李智,等.POCT法与Roche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比较[J].检验医学,2010,25(9):734.[9] 任占宝,王金英,李晓阳,等.三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I分析性能的比较与评价[J].标记免疫与临床,2010,17(5):321.[10] 宋凌燕,吴炯,郭玮,等.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10,25(8):664.[11] 王德芝,陈冀莹,秦丽莉,等.心肌肌钙蛋白I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2):156.[收稿日期:2011-06-27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