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Sideband Modulation传统的 Double sideband(DSB) 调变,在频谱上会造成浪费,因为会产生两个 sideband。
相反地,single sideband(SSB)调变,顾名思义,只有一个 sideband。
换言之,相较于 DSB,SSB 拥有较高的频谱效率[29]。
或是以数学的角度分析,其 DSB 的表示如下 :A 是载波频率,B 是基频(数据)频率。
因此,DSB 在频谱上会有两个 sideband : (A+B) 跟 (A-B)。
1至于 SSB :只会产生(A-B)或(A+B)的 sideband。
如下图所示,Sine 跟 cosine 函数,正好有 90 度的相位差:2以单位圆而言,其 Sine 跟 Cosine 的定义如下 :如上图所示,Cosine 是同相位(in-phase),因此我们称之为 I 讯号。
而 Sine 是正 交相位(quadrature-phase),因此我们称之为 Q 讯号。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 I/Q 讯号的由来。
3因此,倘若我们想利用 SSB 来产生(A-B)的讯号,其方块图如下 :4I/Q Imbalance如前述,理想的 SSB,在频谱上只会有一个 sideband(也就是讯号)。
然而实际的 频谱,除了讯号外,还会有其他噪声,其中之一便是所谓的 image[16]。
前述提到, SSB 理论上只能有一个 sideband, 也就是讯号。
换言之, 所谓的 image, 就是我们不要的 sideband。
产生原因是来自 I/Q imbalance[2,4,27]。
尤其是相较 于窄频的通讯,宽带通讯更容易会有 I/Q imbalance,其产生的 image 对于整个 通讯质量会有所危害[18]。
5由于零中频收发器具有高度整合的优点[5],近年来在手持式装置的应用上,相 当受到欢迎[39]。
如下图所示,零中频收发器,在发射端会直接从基频转为 RF[18]:6理想的 I/Q 讯号, 振幅相等, 且相位差正好为 90 度[16]。
但在零中频收发器中, 由于 LO 为 RF 讯号,其调变器很难用数字的方式实现,因此一律以模拟的方式 实现。
而模拟的调变器,其 I/Q 讯号容易会有振幅不相等,相位差不为 90 度的 现象产生,加上在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制程的误差,使得该现象更容易产生 [16,29,40]。
我们将 I/Q 讯号振幅不相等的现象, 称为 I/Q gain imbalance。
I/Q 讯号相位差不 为 90 度的现象,称之为 I/Q phase imbalance。
两者统称为 I/Q imbalance。
换言 之,如前述所言,应用于宽带通讯的零中频收发器,其 I/Q imbalance 的现象, 基本上是无可避免[21]。
其星座图如下所示 :而由上图所示,I/Q imbalance 会使其 EVM 劣化。
7如前述,I/Q imbalance 会产生 image,也就是我们不要的 sideband。
故我们将 讯号与 image 的振幅差,称之为 sideband suppression[2,27]。
下图是 I/Q imbalance 与 sideband suppression 的关系。
当然, I/Q gain imbalance 跟 I/Q phase imbalance,都会影响 sideband suppression。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以紫色曲线为例, I/Q phase imbalance 小于 10 度之后, 其 sideband suppression 几乎没有变化,而其他颜色的曲线,大致上也有该现象。
但不同的 I/Q gain imbalance,其 sideband suppression 都不同。
因此这表示相较于 I/Q phase imbalance,I/Q gain imbalance 对于 sideband suppression 的影响更大[41]。
8虽然 I/Q imbalance 是无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去抑制。
如下图所示,我们 可以透过振幅跟相位的调整,来改善 sideband suppression[16,18]。
由上图可知,当 I/Q gain imbalance 调整至−0.1 dB 时,其 sideband suppression 可达 -57 dBc。
接着,再将 I/Q phase imbalance,调整至−0.05 度,其 sideband suppression 可达 -60 dBc。
换言之,I/Q gain imbalance 的调整,可使 sideband suppression,由-20 dBc 变成-57 dBc,改善了 37 dB。
但 I/Q phase imbalance 的调整,只使 sideband suppression,由-57 dBc 变成-60 dBc,改善了 3 dB。
故 再此验证前述所说,相较于 I/Q phase imbalance,I/Q gain imbalance 对于 sideband suppression 的影响更大。
9若转为频域来看,如下图所示,调整过后的 sideband suppression 也确实有改善 [18]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 PCB 的 Layout[18,40]。
为了加强抗干扰性,避免调变 与解调的精确度下降,因此不管是发射还是接收,其 I/Q 讯号多半采差分形式, 如下图[36] :10换言之,一共会有四条I/Q讯号: I+、I-、Q+、Q- 。
其相位关系如下:当然理想上,这四条I/Q讯号,其PCB layout走线都应该等长。
然而实际的PCB layout走线,很难完全实现这一点,最常见的就是转弯[40]:I讯号差分对,与Q讯号差分对之间的长度差,会引起IQ phase imbalance,而I+与I-,或Q+与Q-,其之间的长度差,会同时引起IQ phase imbalance跟IQ gain imbalance[36],进而产生image。
因此I/Q讯号的PCB layout走线,尽可能是越短越好。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到温度的影响[17,24]。
大体上而言,温度越低,其sideband suppression越好:而由[19]得知,IQ imbalance还跟调变相关。
所以在LTE的规范中,不同调变,其EVM的要求也不同[42]。
Carrier leakage如前述,理想的SSB,在频谱上只会有一个sideband(也就是讯号)。
然而实际的频谱,除了讯号外,还会有其他噪声,其中之一是image,另一个就是carrier leakage。
carrier leakage又称为carrier feedthrough,或I/Q origin offset,主要成因有二:LO leakageDC Offset in I/Q channels.由[2,6]可知,为了有较低的conversion loss,因此LO需要有较强的功率。
但由于混波器有限的隔离度,以至于LO会泄漏到RF端口,也就是LO leakage,因而产生carrier leakage[2,6]。
除此之外,I/Q讯号上的DC Offset,也会导致carrier leakage [3,8,18]。
在零中频的发射机架构中若I/Q讯号有DC Offset,若以星座图的角度分析,也由于星座图会因DC Offset而有所失真,因此会使得EVM连带劣化。
所以CMW500在量LTE的EVM时,同时会有I/Q Offset的量测值[28] :而DC offset,也会影响EDGE的origin offset suppression[9,40],以及CDMA的Rho[3]。
如前述,相较于窄频通讯,宽带通讯更容易有I/Q imbalance的问题。
除此之外,宽带通讯也比较容易有carrier leakage的问题[25]。
如上图所示,若是应用于宽带通讯的零中频收发器,那么carrier leakage会与讯号在频谱上重迭[22, 25]。
如上图所示,在Low Power Mode时,其carrier leakage甚至会比讯号还大,这会严重缩减SNR。
而由下式可知,SNR与EVM成反比,换言之,这会使EVM严重劣化[5]。
因此,若有carrier leakage的存在,则输出功率越小,其EVM会越差[5]。
所以在LTE的应用中,其LO leakage的规范,会因不同输出功率而有所不同[28]。
而在WCDMA中,由[46]可知,Inner loop power control的Step E跟Step F需要73 dB的动态范围(-50 dBm ~ 23 dBm)。
然而由下图可知,倘若有carrier leakage,不管Gain如何缩减,其输出功率都无法降到-30 dBm以下。
换言之,carrier leakage会缩减其发射端的动态范围,进而使Inner loop power control劣化[46]。
理论上,若I/Q讯号上并无DC Offset,其carrier leakage应该不存在(假设混波器的隔离度良好),如下式[4] :然而实际上,carrier leakage是无法避免的,且I/Q讯号上的DC Offset,也无法以DC-Block抵挡,我们以下图做说明:由上图可知,DC-Block是一个高通滤波器,而在混波器之前,因为基频的Data,跟DC Offset,都是低频讯号。
换言之,混波器之前的DC-Block,会将Data与DC Offset都一并砍掉。
而在混波器之后,因为基频的Data会与LO升频为RF 讯号,DC Offset会与LO升频为carrier leakage。
亦即此时carrier leakage已是高频讯号,混波器之后的DC-Block,是无法抵挡的[11,27]。
因此,DC-Block并非carrier leakage的解决之道。
因此DC Offset的问题,多半只能靠校正,故有些收发器,会内建DC Offset的校正电路,来改善carrier leakage[11,17]。
例如Broadcom的BCM4356,就内建了LO feedthrough (LOFT)的校正电路[26,27,43]。
而carrier leakage与讯号的振幅差,我们定义为carrier suppression。
而由下图可知,校正完后,其carrier suppression确实大幅改善[10]。
除此之外,由[12]可知,若采用差分结构的电路设计,对于carrier leakage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