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力不足现状及改善途径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警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困扰基层公安工作协调运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笔者从警力不足的现状入手,对其作了简要描述,并对所谓的警力不足作了定义。
并对怎样充分认识警力不足作了概括。
然后作者分析了造成现在警力不足这个问题的原因。
为了解决警力不足这个问题,笔者从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原则出发,认为改善警力不足的现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主要包括实现编制法制化,尽快建立治安员协警制度,体制上大胆改革警种设置,挖掘现有前在警力等几个途径。
关键词:警力不足改善原则改善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被打破,人、财、物大量流动,责、权、利法制化。
在不断改革完善的进程中,因政治、经济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矛盾呈现出多元化,具有错综性、复杂性,在某些方面还具有对抗性。
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警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困扰基层公安工作协调运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警力不足现状及概述任务繁重与民警人数少是警力不足的直接表现。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交分局为例,现有在编民警65 名,担负着市内“三车”“两站”即公共汽车、出租汽车、长途客车和桥东、桥西两个长途汽车站的治安管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三车”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公共汽车由1990 年的350 部发展到现在的2430 部,增加了5.9 倍,运营线路由36 条增加到79 条,增加了1. 2 倍;出租汽车由1990 年的430 部发展到现在的6550 部,增加了14.2 倍。
车辆的增多,客流量的加大,客观上为犯罪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案件也随之上升。
2000 年侵害出租车的刑事报警案件43 起,公共汽车上的扒窃报警案件443 起,分别是1990 年的3. 6 倍和3. 4 倍。
每年处理“三车”上的治安案件、民事纠纷和帮助乘客寻找遗忘物等都近千起,2001 年1-9 月份受理查处此类报警则高达1561 起,占用了相当大的警力和精力。
然而民警却增加无几,10 年间仅增加12 名。
担负着公共汽车上治安管理、打击扒窃任务的公共汽车公司派出所,10 年来民警不但没增加,反而还减少。
1990 年该所有50 名企业民警,平均7 部车1 警,目前减少到40 名(其中内退和长期在外协助工作的7 名),实际在岗的33 名,平均74 部车1 警。
分局出租汽车治安管理科1990 年有8 名民警管理,平均每警管理不足44 部车,现在有10 名民警管理,平均每警管理650 部车,比10 年前工作量加大了14. 8 倍。
警力不足问题,从上述情况,可窥一斑。
上面只是警力不足的一种表现,警力不足同时还严重制约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晋中地区的情况看,1992年有在职民警1914人,到1995年6月,全区有在职民警1916人,3年多的时间里实际增加警力2人。
一些县市警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负增长。
榆次市公安局1991年有在编民警440人,到1994年底,减少到384人,警力减少12.700。
部分县市局的警力也都出现了负增长。
警力不足不仅表现在警员的人数上的未增多,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工作量的增多,2002年与2003年比,晋中地区政保、刑侦、治安、内保四个主要职能部门的警力分别减少了12.5%、8%、6.90% 、4.2%,基层派出所的警力减少了6%。
全区153个派出所,无人所19个,占派出所总数的12.4%; 1人所15个,占9.8%;2人所34个,占22.2%;2人以下所占到全部派出所的44.4%。
交通警卫任务也逐年加大。
所谓警力,从狭义上讲是指民警的数量,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民警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业务素质、后勤保障、科技含量等综合参数。
如何认识警力不足问题,不同的观念、心态,不同的运作,其结果截然不同。
在这个问题上正确认识应该是:首先要充分认识警员的数量不能决定警力的强弱。
警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
高素质的民警队伍有大局意识,爱岗敬业、为公安事业勇于献身,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民警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极具战斗力,能够在繁重的任务面前把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富有成效。
所以,如果不在提高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造就有战斗力的队伍,民警数量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其次要充分认识发案多少不是衡量警力的唯一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为追求和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欲望,置法律于不顾,大肆进行盗窃、抢劫、诈骗、强奸、贩毒贩黄、卖淫嫖娼等犯罪活动,案件数量急剧上升。
这一社会问题,决不是公安机关一个部门所能左右,也不是单靠增加民警数量能够解决的。
例如公共汽车上反扒工作,即使补充很多民警上车打现行,也保证不了车上不发案。
所以,警力足与不足不能以发案多少作唯一衡量依据。
最后要充分认识领导班子对警力的影响。
一个亏损企业更换一个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经理,会转亏为赢。
公安机关也是如此,领导班子对队伍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些公交分局过去多年是后进单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领导班子缺乏优化组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分局自1997 年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后,勇于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对基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正职抓副职,副职抓分管的科、队,一级抓一级,带领民警真抓实干,激发了队伍的活力,当年就摘掉了落后帽子,近几年来,各项工作步入了市公安系统先进行列,多次被上级评为严打整治、创建“三无”、综合治理、扫黄打非、执法工作等先进单位。
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对警力有重大影响。
二、形成警力不足问题的原因我国存在的警力不足的现象和我国特有的国情有关,还和一些其他的原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一个方面:历史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
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单一性、封闭性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状态下,公安机关被等同于一般行政机关,忽视了公安机关警力的合理配置。
长期的这种状况下来造成了今天这样子的警力严重不足的后果,公安机关警力未及时增加以及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只能加重警力的不足。
第二,体制因素。
一度时期,一些地方把关不严,进人渠道混乱,渗杂了一些素质不高人员。
随后严肃了进人渠道,但单靠警察院校、军队干部转业分配,进人渠道狭窄不能有效吸收社会优秀人才,基层公安机关民警年龄老化,警力不足更加明显。
警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和渠道的单一化只能使现有的警员质量不高,在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的同时,现有警员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了。
第三,形式因素。
在改革发展形势下,新旧体制接轨,使社会管理出现了一部分“盲区”,增加了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条件下以及新刑法、新刑诉法的事实,公安机关所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和案件管辖任务加大,扩大了公安机关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公安机关警力没有相应增加。
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加强,我国在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只注重立法的质量,而忽视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警力严重不足就是一个忽视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也应受到重视,好的法律只有得到好的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第四,经济因素。
增加警力,需要国家在财力予以一定的经费保障,而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发展初期,从总体上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增加警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初期,财力能力有限,再加上国家忽视了警力不足的现象,所以要划出一定的经费来增加警力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改善警力不足的原则改善警力不足的状况,要遵守以下的原则:首先,解决警力不足的质与量,量是基础,质是保证。
必须处理好民警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科技兴警,科技强警,素质建警市公安工作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但是,没有一定量为基础的民警队伍,一些工作将难以开展。
民警数量少,长期超负荷运转,侧重于治安案件的查处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基础工作难以全面落实,造成了“抓工作多,教育培训再提高少”的恶性循环,影响了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解决警力不足,首先要抓质,同时也要考虑量。
其次,注重打击与防范,打击是治表,防范是指本。
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是犯罪体系中的两个方面,无打不安,无防不稳,二者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警力不足,常常造成防范机制薄弱。
现有警力远远不能适应派出所担当防范犯罪主力军的要求,形不成行之有效的,多层次全天候的防范机制。
最后,要关注城市治安和农村治安,二者互为条件。
城市和农村的社会治安是互相牵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农村治安搞好了,就会减少城市治安的压力,改善城市周围的治安环境;城市治安搞好了,对稳定农村治安又是有力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关系到全局的稳定,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村派出所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加强,合理配置,增加警力,加大投入,改革勤务方式。
但实际情况是,警力的配置比例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小城市高于各县,因此如何解决好乡村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改善警力不足的途径从目前公安队伍现状来看,潜力还是有的,关键在于挖不挖、会不会挖。
近几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分局从实际出发,多方面挖掘内部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警力不足而带来的影响。
第一,宏观上科学确定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方案,是编制法制化。
现在,无论是公安系统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明确基层公安机关的编制职数,一些基层公安机关的行政编制,还是十多年前的职数。
然而公安系统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许多达标要求,如对户籍警,要求城市500户一名,城镇700—800户一名,农村1000户一名;刑警中队,要求8人以上才达合格刑警中队的基本条件;二级看守所达标,看守人员必须在10名以上;国内安全保卫工作考核,民警署必须达到全部警力的10%;基层派出所警力必须达到警力总数的50%等等。
公安部曾有要求,警力配置要分别达到人口的万分之五、万分之八、万分之十以上。
而地方认识财政部门又不认可,系统和地方不同意,系统的要求对地方不具有约束力,不便于执行。
因此,系统和地方要根据基层公安机关所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尽快确定基层公安机关的合理编制职数,以便操作执行。
第二,机制上尽快建立治安员协警制度。
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依据这种体制,可以发挥条条块块的积极性,通过两条渠道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增加了部分事业编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即是实例。
但对这两种编制并存的录用机制,应尽快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在基层要建立治安员协警制度,人员由各县区组织、人事、公安部门聘用,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根据《人民警察录用办法》,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考试合格被聘用为治安员,聘期为3—5年,其职责主要是协助民警从事管理工作,不具有单独执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