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和开车,也影响工程项目投产后的连续、稳定和安全生产。
因此,设计质量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
工程公司为确保设计质量,必须建立公司质量体系,制订质量体系文件,并组织实施。
项目设计经理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应对设计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并检查设计各专业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和项目质量计划,确保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项目质量经理或质量工程师对项目设计负有质量责任,即有责任监督、检查各设计专业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和项目质量计划,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参与研究解决,以确保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
项目设计经理在实施设计质量控制中,应切实做好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输出、设计更改、设计完工报告、设计质量记录和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
一、设计策划设计策划是指针对合同项目而建立质量目标,规定质量控制要求,重点是安排制订开展各项设计活动的计划,明确设计活动内容及其职责分工,配备合格人员和资源。
项目的设计策划要形成文件,通常以项目设计计划的形式编制,作为项目设计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文件。
(一)编制项目设计计划是项目设计经理在项目初始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计划的编制由项目设计经理负责,各专业负责人根据需要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或者参与编制工作。
关于项目设计计划的主要内容见本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二)由项目设计经理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设计计划中的主要问题(如项目设计组的组成、初步的设计进度计划等)进行协商,在设计策划过程中,工艺专业或其他主导专业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准备设计初步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
(三)项目设计计划由项目设计经理编制完成后,经有关部门汇签,送项目经理审核批准。
必要时可送请公司分管副总经理认可。
(四)批准后的项目设计计划由项目设计经理在设计开工会议上发表,并按该计划组织设计工作的实施。
(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对项目设计计划进行局部修改时,必须报经项目经理批准。
(六)项目的设计策划程序见图6-13所示。
图6-13 项目设计策划程序简图注:﹡项目设计计划相当于国内习惯所称的“设计开工报告”。
二、设计输入设计输入就是对设计的要求,在设计质量控制程序中规定设计输入的内容。
设计输入尽可能定量化。
对设计的要求应形成文件。
设计输入的内容和质量,直接关系设计产品的质量,因此项目设计经理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这一工作。
所有的设计输入均应由项目设计经理组织评审,以确保设计输入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一)设计输入的主要内容1.工艺设计阶段·专利商的工艺包或基础设计(当采用专利商的专利技术时);·本公司的工艺包或基础设计(当采用本公司的专利技术时);·类似工艺生产装置工艺设计文件(当参考类似工艺生产技术时);·项目设计依据文件以及项目合同及其附件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用户对设计的要求。
2.基础工程设计阶段·项目设计依据文件(如:已批准的计划任务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厂址选择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已批准生效的项目合同及其附件中设计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工艺发表文件;·已批准的项目设计计划,特别是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和设计规定;·工程设计统一规定,特别是工程设计所需的项目基础资料和项目设计数据;·分包方的初步技术接口资料。
3.详细工程设计阶段·基础工程设计阶段按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批程序产生及发表的所有最新版设计文件、数据和资料;·经用户确认的基础工程设计主要文件;·项目设计依据文件以及项目合同及其附件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分包方的最终技术接口资料。
;·所需的其他补充资料。
(二)在设计策划过程中,设计输入文件由项目设计经理根据文件的性质、类别和涉及范围等,组织有关专业设计室、专业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评审并签署。
(三)设计输入评审表见图6-14及图6-14(续)所示。
图6-14 设计输入评审表图6-14 设计输入评审表(续)三、设计接口设计接口是为了使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以及设计各专业之间能做到协调和统一,必须明确规定并切实做好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主要指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间以及装置(工区)间的设计接口。
设计接口包括设计的组织接口和技术接口,应制定相应的设计接口管理程序,由公司技术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后实施。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计接口管理,以保证设计的质量。
(一)设计的组织接口1.设计的组织接口程序应形成文件,并由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有效性的评审。
2.设计与采购的组织接口按本教材第四章第六节所规定的有关工作程序的要求进行。
3.装置(工区)间的组织接口(1)各专业负责人在设计开工会议之前,应在项目设计经理的领导下,参加工程设计统一规定的制订工作,对各专业在合同项目所含装置的设计中的共性问题作出规定,以保证整个项目所有各装置的设计能协调和统一。
(2)负责装置布置设计中的设计人员,应按工程设计统一规定的要求,作出装置的初步布置图以及地下管线和管架的布置设计,并将确认后的图纸提交总图专业设计人员。
(3)总图设计人员根据各装置的初步布置图,完成整个项目的总图布置以及地下管线和管架的总体布置设计。
经项目设计经理、项目组及公司有关部门评审确认后的全厂总图即可提供用户审核。
(4)审批后的全厂总图及其审核意见作为各专业设计的依据。
(5)在详细工程设计阶段,装置的布置图和管道及路线应与全厂总体的管道、线路的接口,用图纸和“接管表”表示。
即由装置设计人员提出接口图纸和接管表,布置专业设计人员将据此调整并完成详细工程设计。
(6)装置(工区)间设计条件接口程序制表见图6-15所示。
图6-15 装置(工区)间设计接口程序控制表4.专业间的组织接口(1)专业间的组织接口以设计条件表的形式使之规范化。
(2)设计条件表的格式应作为工程公司的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之一作出规定,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其进行有效性评审,并不断改进。
(3)设计条件程序控制表见图6-16所示。
图6-16 设计条件程序控制表(二)设计的技术接口1.设计的技术接口是指设计各专业之间条件的传递。
2.提出设计条件专业在专业设计技术接口条件表(简称接口条件表)发出前应进行校审。
设计人、校审人及专业负责人对所提出的接口条件的正确性、合理性负责。
3.接受设计条件专业在接收条件后,应对接口条件进行评审,检查其完整性、深度、有效性和适用性。
4.接口条件的修改必须按原程序进行校审和评审,一般应按修改版次的方式进行。
5.设计技术接口的内容在各专业作用指导书及接口条件表中规定。
四、设计评审设计评审是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文件化的检查,以评价设计是否满足了相关的质量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设计评审分别按设计不同阶段进行。
设计评审应遵循原化工部颁发的《化工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指南》的要求和工程公司程序文件的有关规定。
(一)设计文件质量特性设计评审过程中,对设计文件的质量应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的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等七个方面是否满足要求来衡量。
1.功能性(1)建设规模、生产能力、产品方案、工厂组成等符合设计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基础工程设计(初步设计)审批文件要求。
(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配套合理,适应生产装置要求。
(3)总图及装置布置合理,相关防护设施符合规范要求。
2.可信性(1)设计基础资料齐全、准确、有效,计算依据可靠、合理,提出设计条件正确。
设计文件的内容深度、格式符合规定要求。
(2)专业设计方案比选应有论证报告,结论明确。
(3)备机设置、安全系数、备用系数等确定合理,水源、电源选定可靠,确保装置年运转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4)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均应先进、可靠,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均已通过鉴定,并有相应的证明材料。
(5)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应与生产装置同期建成,环保和综合利用工程应体现“三同时”原则。
(6)具有维修及维修保障性,有适当的备品件自给率。
(7)定型设备应选择国家或行业的系列化、标准化产品,严禁选用淘汰产品。
3.安全性(1)总图布置、地基处理、设备、管道及建构筑物设计安全可靠,具有合理的防御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2)工业及民用建筑设计应满足防火和化工防腐等规范的要求。
(3)按照物料的性质和操作状况,压力容器及管道设计应满足《压力容器设计规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要求。
(4)根据生产危险场所的特性与要求,对总图、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的设计与选型,应满足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设计规范的要求。
(5)在全厂、装置或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有效的消防措施或设施,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6)对生产中有毒、有害或强腐蚀性物料的排放或泄漏,以及其它危及劳动人身安全的场所,采取有符合工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规定要求的防患和控制措施。
(7)环保设计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排出“三废”的有害物的浓度和排放量,应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
4.可实施性(1)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项目建设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单位的作业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并应提出施工验收准则。
(2)设计中应考虑高、大、重的设备的运输安装方案、实施条件、检修置换作业及其它特殊安装要求。
(3)现场制作的设备应考虑现场作业条件及环境特点等因素。
(4)工程设计文件应提供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制作和检验的技术要求。
5.适应性适应性是指根据设计合同规定的要求,工程设计应考虑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原材料等条件合理变化的适应能力。
6.经济性(1)工程建设总投资满足合同规定或上级审批文件的要求。
(2)原材料、动力消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成本合理。
(3)能源及动力配置和使用合理、节能措施先进可行,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能耗处于国内同类设计先进水平。
改扩建工程应注意挖潜、填平补齐和节能降耗。
(4)投资回收期、借贷偿还期、各项收益率、利润(税)等技术经济指标满足最低规定要求。
7.时间性(1)工程设计文件交付期限应满足设计合同的规定要求。
(2)设计服务应满足设计合同对建设进度的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评审1.工艺设计方案是决定项目设计技术水平的关键。
工艺设计阶段,在工艺发表之前,必须对工艺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认真评审,以确定先进、合理和可靠的工艺方案。
这一评审采用召开方案评审会的方式进行。
2.成熟技术的工艺方案由工艺室(部)组织评审。
重大工艺技术方案或新工艺的技术方案,由项目设计经理提出申请,公司技术管理部根据初步方案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就其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先进性、经济性以及能否全面达到合同要求进行公司的工艺方案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