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创新教案
【教案背景】
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劲挺拔,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
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融汇于点划之中。
这就是篆刻艺术的魅力。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书法艺术,人人皆知。
但篆刻艺术,很多人无从知晓。
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我们应该将此传承下去。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方寸之间
三、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
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
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四、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五、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七、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接触太少,特别是篆刻这门艺术形式。
通过接触,同学们大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
虽然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但同学们还是制作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作品。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提升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