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代款。

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

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

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

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

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

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

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

如图l为汪晓棠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

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

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

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二)纪年款(组图)纪年款是瓷器款识中的一种,前文所讲的三国吴越窑青瓷虎子为最早的纪年款实物。

纪年款有别于年号款的是年号后多加年份,如“康熙十三年”、“大清国雍正九年”等;或以年号后加干支,如“万历丁丑年造”等;或仅以干支表示纪年,如康熙时的“辛丑年制”等。

民国时年款与明清明显有别,首先是没有了帝王,故年号加年份的款识绝迹。

其次是将纸绢上中国书画的书款形式移植过来,款识多为长题,书款位置多在器物的外壁,基本形式为年(或干支)、作者姓名(或斋堂别号),更有一些长题为籍贯、姓名、别号、斋堂(或作画地点)综合在一起。

一般来讲,民国瓷器款识有以下几种形式:干支款加作者姓名,如“乙丑元月上旬,翥山野亭汪平作于珠山客次。

”极为简洁,不仅说明了时间,而且有籍贯、姓名与字。

此种题款最为常见。

民国年加作者姓名,如“民国十六年元旦北平氏制”。

内容简单明了,此种题款不常见。

另有一种加全称的款识,形式为“中华民国X X年”,亦不常见。

公元纪年加作者姓名,如“西历一千九百四十一年四月一日”。

此类题款少见,仅见于李明亮的作品上。

民国加干支加作者姓名,如“民国丙辰国乎制。

”此类题款亦不多见。

民国年款大致为以上几种形式,尤其是干支款最为流行,其内容多程式化。

民国时期瓷器生产虽然受内忧外患的影响为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晦暗时期,但生产却一直没有停止,这一点可从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和陈设瓷的题款上得知,由于过去不重视民国瓷器的研究,有关民国瓷器的年款更是一个空白,为了向读者全面展示民国瓷器年款的面貌,现将目前所见的民国瓷器年款按时间的先后加以排列。

1912年图7为青花缠枝莲纹碗底款,二行竖书“中华共和元年”青花楷款,虽器物制作不算精美,但款识中明确的纪年,而且与民国早期以干支为主流的纪年款式有别,为难得的民国纪年款,图8为青花加彩人物图盖盒底款,青花“民国元年王子仲夏月立”。

图9为粉彩缠枝花卉纹提梁壶题款,墨书“岁在壬子年孟秋月,书于昌江,和顺氏作。

”1913年图10为金彩花卉纹执壶题款,金彩“癸丑之仲秋月书于昌江客次。

”1914年图11为金彩松鹤图执壶题款,金彩“甲寅之秋月客邸永发作。

”1915年图12为粉彩婴戏图提梁壶题款,墨书“乙卯之秋,昌江陈永泰作。

”1916年图13为粉彩山水图提梁壶题款,墨书“丙辰年春月彭新发作。

”图14为浅绛彩人物图提梁壶题款,墨书“丙辰之夏月”。

1917年图15为粉彩携子春游图帽筒题款,墨书“丁巳夏月书于珠山,桐华居作。

”1918年图16为粉彩高上图提梁壶题款,墨书“戊午之春月客次刘坤和写。

”图17为金彩花卉纹提梁壶题款,金彩“戊午年夏月”。

1919年图18为粉彩仕女图执壶题款,墨书“时己未年,昌水瓷业公司绘。

”1920年图19为粉彩人物执壶题款,墨书“庚申年之冬月。

”1921年图20为浅绛彩献寿图帽筒题款,墨书“辛酉之夏。

”图2l为粉彩人物图帽筒题款,墨书“辛酉年夏月。

”1922年图22为粉彩仕女图帽筒题款,墨书“壬戌之冬月。

”1923年图23为粉彩竹影风清图茶盘题款,墨书“时在癸亥年仲春。

”1924年图24为粉彩仕女图执壶题款,墨书“甲子年夏月万和顺作。

”图25为浅绛彩山川吐秀图瓷板画题款,墨书“甲子年”。

1925年图26为粉彩仕女图提梁壶题款,墨书“乙丑夏月昌江品玉轩写。

”图27为浅绛彩提梁壶提款,墨书“乙丑年之冬月”。

1926年图28为粉彩花鸟图瓷板题款,墨书“丙寅年仲夏月书于江西客次。

”1927年图29为粉彩鱼虾图瓷板画题款,墨书“丁卯夏月邓碧珊画于珠山之南轩。

”1928年图30为粉彩人物图瓷板画题款,墨书“戊辰孟夏月中游,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画室。

”1929年图3l为粉彩路路荣华图瓷板题款,墨书“己巳秋月书为际唐先生正之,映霞轩写。

”1930年图32为粉彩山水图瓷板题款,墨书“民国十九年舂二月仿石谷意,传芳居士野亭汪平。

”1931年图33为粉彩八百千秋图瓷板题款,墨书“时属辛未年舂月,仿新罗山人笔法,伯涛写于珠山。

”1932年图34为粉彩梅树图瓷板题款,墨书“民国二十一年秋九月上浣,荒园老梅田萑仙写于珠山。

”1933年图35为粉彩鱼藻图瓷板题款,墨书“癸酉之秋月谢隐泉画于珠山客邸。

”1934年图36为矾红彩山水图执壶题款,红彩“民国念三年小舂月。

”图37为粉彩人物图执壶题款,墨书“甲戌仲冬瑞泰先生清玩,赵瘦梅敬赠”。

1935年图38为粉彩苏武牧羊图瓷板题款,墨书“民国廿四年以为春月。

”1936年图39为粉彩大富贵亦寿考图瓷板题款,墨书“时在丙子春三月上擀。

”1937年图40为粉彩松鹤图瓷板题款,墨书“廿六年初夏于庐山军次。

”1938年图41为粉彩螃蟹图笔洗内款,墨书“戊寅舂暮。

”1939年图42为粉彩仕女图瓷板题款,墨书“己卯仲冬。

”1940年图43为粉彩修竹茅屋图瓷板题款,墨书“庚辰六月……野亭汪平画。

”1941年图44为粉彩山水图瓷板题款,墨书“辛巳夏月之吉,味铭居士张志汤写。

” 1942年图45为粉彩山水图瓷板题款,墨书“时属壬午年秋月,刘仲卿写于珠山。

” 1943年图46为粉彩雪景图瓷板题款,墨书“时在癸未年冬月。

”1944年图47为粉彩太白醉酒图瓷板题款,墨书“时在甲申冬月西昌熊作仙写意。

” 1945年图48为粉彩梅花图杯题款,墨书“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胜利日。

”1946年图49为粉彩仕女图瓷板题款,墨书“丙戌小春逸生写于珠山客次。

”1947年图50为粉彩无量佛图笔洗题款,墨书“三十六年六月。

”1948年图5l为墨彩山水图执壶题款,墨书“戊子年孟舂月。

”1949年图52为粉彩梁园飞雪图瓷板,墨书“己丑年春月,胡邦浩画于珠山。

”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三)仿古款(组图)款识又称铭文,本意是指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明陶宗仪《缀耕录·古铜器》:“所谓款识,乃分二意:款,谓阴字,是凹人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

”后引申为瓷器等文物上的题铭文字。

凡在瓷器上以刻、划、印、写等不同方法记载制作器物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号、监制者姓氏,以及订烧者姓名、堂名、吉祥祝语或图案标识的均称为款识。

款识是瓷器鉴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民国瓷器款识极为丰富,按所表现的内容可分为仿写款、年号款、纪年款、干支款、公司款、作坊款、人名款、堂名款及其它类款识。

民国瓷器款识以文人派的作品时代特征最为鲜明,其作品不仅带有底款,而且器物上大多都有详尽的题记说明,如作者的姓名、籍贯及作品的年月等。

与书画作品上的题款极为相近,不仅有别于明清传统款识,与同时代的日用瓷器款识亦不尽相同,使款识的表现内容更为丰富。

为了充分说明民国款识的时代特征,使读者对其有一大致的了解,下面按款识的表现内容加以说明。

仿写款的典型特征是后代瓷器上落前代款识。

仿写款中最常见的是仿写前代年号款,目前所见最早的仿写款是明成化朝仿写“大明宣德年制”款识。

仿写款识的出现与人们的好古之心及前朝瓷器的经济价值增高有直接关系。

民国时期仿古瓷器盛行,故仿写前朝款识之风极盛。

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所仿器物为何代就写上所仿器物应署的年代,无论是器型、纹饰、釉彩均以所仿器物为蓝本。

此类器物上所落款识为真正意义上的仿写款。

如民国仿康熙素三彩牡丹纹碗,外底就书以“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楷款。

另一种是不论所造器物是否有古意,任意书写前朝年号款识。

此应视为仿写款中的寄托款。

再一种是不论前朝是否有此类款识,而大胆书写,此应视为仿写款中的臆造款。

一般来讲,前一种的款识写得较为严谨,虽说在行家眼里还不可能以假乱真,但令初学者晕头转向却绰绰有余。

而后两种则是任意书写,稍有陶瓷知识的人亦可断其为仿写。

民国仿写款所涉及的年代较为久远,从目前所见器物来看,上迄宋元,下至宣统、洪宪,时间跨度近900年。

但其仿写重点为明清两代,尤其以清康、雍、乾三朝最为常见。

宣和宣和为宋徽宗年号(1119—1125年)。

图53为民国仿龙泉青釉兽耳尊底款,该器物造型较为工整,外壁刻有兽面纹,釉面莹润光滑,具有宋代龙泉窑瓷器的某些特征,显系精心仿制而成。

但款识却相去甚远。

此器底款“宣和”二字,虽然宋代龙泉窑瓷器上见有刻印款识,但多为“金玉满堂”等吉语款,年号款识极为罕见,偶有见之,也是年号与纪年合用于一器,如饰以“元丰三年”铭的莲办纹五管瓶,根本不见有单书年号的的器物。

另外,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器物的釉色还不葚稳定,多青中带黄,而此件器物的釉色纯正,釉层亦较厚,是北宋时无法企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