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声现象(2.24日)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五、教学课时:0.5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例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4: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五、教学反思:第二章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光的传播特点、光速实例及应用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定义规律现象基本知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成像规律及应用透镜凹透镜基本知识对光的作用五、教学课时:2.5课时第一课时(2.24日)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题1(2006 北京)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例题2(2006连云冈)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例题3 (2006乐山)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这主要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例题4 (2006 大连)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千米/秒。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秒。
(二).选择题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2.25日)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
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4.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6.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
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例题 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90°C.120°D.150°例题 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平面镜: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用:成像、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例题4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A 、潜望镜B 、显微镜C 、照相机D 、电影机 例题5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