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

最新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


2021/3/11
16
b.指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 或中指的爪甲切按 在穴位旁 ,右手持 针,紧靠左手指甲将 针刺入皮肤。
2021/3/11
17
c.提捏进针法:以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 刺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 上端刺入。(主要用 于皮肤浅薄的部位)
2021/3/11
18
d.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或中、食两 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 从左手拇、食两指或中、食两指的中间刺入。
2021/3/11
20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直刺(90度) 斜刺(45度) 平刺(15度)
2021/3/11
21
2、针刺的深浅度:
• (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 ,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 宜深刺。
2021/3/11
19
3.针管进针法
•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 属制成的比针短1cm左右的小针 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 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 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 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 穴内。
•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 惧针者。
•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 进针者。
自身练习的几个优点: 一、使医者能体验针刺的痛苦,从而不断提高针刺手法操作技 术。 二、能同时体验到手感和针感,提高手法的操作水平。
三、可对各种补泻手法的体验。
2021/3/11
9
三、针具的选择和消毒 1、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
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 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
本次讲课要求
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 疾徐等补泻手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
2021/3/11
2
(三)自身针刺练习
自身练针法 --自身试针时,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 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 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 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
2021/3/11
26
b.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 柄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 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 中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 法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
2021/3/11
27
c.弹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 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但操作 时用力不可过猛,弹的频率也不可过快,避免引 起弯针。此法亦有激发经气、催气的作用。
2021/3/11
28
d.飞法:针刺后不得气,用右手拇、食指挟持针 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 数次,如飞鸟展翅,称飞法。
2021/3/11
29
e.震颤法:指针刺入 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 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 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 身产生轻微的震颤。此法 可以促使得气。
2021/3/11
24
2、捻转法 :将针刺入 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 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 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 前后旋转的动作。
角度(180°左右)
2021/3/11
25
(二)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 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为目的的操作手法。
a.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 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 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
•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
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2021/3/11
22
六、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 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2、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 a 、针具器械的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
消毒,以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法为最佳。 b 、医者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
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拭擦。
2021/3/11

10
c、施术部位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或用碘伏棉球 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
d、施术房间的消毒:治疗室应定期消毒(紫外线消 毒),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下肢外侧) 仰靠坐位: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 侧伏坐位:侧头、颈侧部的腧穴 俯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
选穴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者舒适自然。
2021/3/11
14
五、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a、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 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体 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 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2021/3/11
23
(一)、基本手法
•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 腧穴一定部位,施以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提” 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 的操作过程;“插”就是 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 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 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幅度(1-2cm)、频率60次/分左右
b、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 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 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 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c、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 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 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2021/3/11
15
2、双手进针法
a.挟持进针法:以严格 消毒的左手拇、食两指挟持 消毒干棉球,再挟持针身下 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 于针刺穴位皮肤表面。右手 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 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 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 针刺入皮肤。
2021/3/11
11
四、体位的选择 针刺的体位有: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 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
2021/3/11
12
2021/3/11
13
仰卧位:身体前面的穴位(头、面、颈、胸、四肢) 俯卧位:身体后面的穴位(头、项、肩、背、腰、
骶、下肢后面) 侧卧位:身体侧面的穴位(侧头、侧胸、侧腹、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