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重农学派

第三章 重农学派

第三章重农学派(Physiocracy)一、产生时间出现于重商主义时代后期的法国。

重农学派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56年,当时魁奈在《百科全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

这一学派结束于1776年,当时杜尔阁失去了他在法国政府的高官,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

二、重农学派的历史背景(1)农业遭到破坏。

(科尔培尔: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2)农民的极度贫困,导致国内工业市场及其狭小。

a. 地方政府对工业征收国内通行费、各种税收和关税,延缓了法国工业的发展。

拥有土地的贵族所强加的各种条件加重了农业的负担。

(保税制的施行)个人积累财富和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b. 商业行会的存在。

c. 对谷物贸易实行了令人费解的管制。

(法国严禁谷物出口,政府更关心谷物的充足供应而不关心提高农业的利益)(3)约翰·劳的理论导致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爆发。

三、重农主义体系的特点1、封建外观他们有一种幻觉,仿佛他们所鼓吹的不是一个与现存的封建社会相对立,并且也只有消灭现存社会才能建立起来的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他们误认为自己所要求的只是对旧制度的一种改良,所以他们的体系宁可说是封建制度即土地所有权统治的资产阶级式的再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理论体系的标记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标记的地方,也在于它不仅欺骗买者,而且也往往欺骗卖者。

魁奈本人和他的最亲近的门生,都相信他们的封建招牌。

”2、自然秩序重农学派的哲学基础。

他们认为和物理世界的现象一样,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是超越社会现象而永恒存在的、又是理想的、至善至美的。

如果人们认识到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便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反自然秩序,社会便处于疾病状态。

他们的自然秩序是披着宗教外衣的。

他们认为自然秩序是上帝为了人类幸福而安排的秩序,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他们把认识自然秩序和根据自然秩序来制定人为秩序的责任寄托在封建的“开明君主”身上。

【附】(1)重农主义译自Physiocracy 一词,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原意为自然的主宰,有服从自然法则以求最高福利的意思。

(2)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最早来源于重农学派。

源自法语的“laissez-faire”(“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laissez-faire:“主张政府尽量不干涉个人和社会经济事务的一种政策。

此词的起源不明,在1756-1778年间盛行与法国。

”laissez-faire为道家“无为”的直译。

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来源》中指出:“魁奈思想当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无为’概念译成法文的laissez-faire(自由放任)”。

英国汉学家、哲学家约翰·詹姆斯·克拉克(J.J.Clarke)认为,法国重农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从十八世纪中叶耶苏传教士那里习得了道家无为思想,并于1758年把无为译为自由放任,并受无为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

“魁奈的革命性的观点将(经济思想)从正统的重商主义中解放出来……他对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描述魁奈在现代思想史中的地位时常常略去他对中国所负的债,而在当时,他被称为‘欧洲的孔子’。

”有一次法国皇太子向魁奈抱怨做国王的艰难。

魁奈说:“我不认为当国王室如此地艰难。

”皇太子问:“如果你当国王你会怎么做?”魁奈答道:“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当被问及谁将统治这个国家时,魁奈神秘的答道:“规律”。

3、重农观点以重农反对重商,强烈地批判以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柯尔培尔主义。

4、总结: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1)自然秩序。

(2)自由放任。

政府除了保证最低的、必须的基本保障如生命与产权、维持合同的自由等之外,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

重农学派几乎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商主义和各种政府管制,倾向于国内的工商业自由和与国外自由贸易。

(3)重视农业。

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性的。

因为他们产生了剩余,产生了超过生产中所耗费资源价值的净产品。

(“纯产品”学说)(4)对土地所有者课税。

(单一地租税)(5)整体的经济相互关联。

从总体上分析了整体经济中商品和货币的循环流动。

四、“纯产品”学说1、财富和“纯产品”财富是物质,是使用价值。

财富既然是物质,它的来源只存在于生产领域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相加”。

生产出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为“纯产品”。

只有农业才能生产“纯产品”,其他经济部门都不能生产“纯产品”。

重农主义者以交换等价性理论为基础提出“纯产品”学说作为财富源泉的新论证,就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这是重农主义的重大科学功绩。

2、阶级结构分析重农主义者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把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一)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业家和农业工人。

(二)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教会等。

这个阶级以地租和赋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三)不生产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3、单一地租税所谓单一地租税,就是说,一个国家最好的赋税制度是废除一切其他直接税和间接税,而只征收一种赋税,即对地租的税。

重农主义者认为赋税的来源只能是社会生产剩余的那一部分新财富,而生产剩余的那一部分新财富就是“纯产品”,也就是地租。

如果对农业课税,其结果必然是侵蚀农业的再生产基金,使农业投资减少,从而引起社会财富(“纯产品”)的减少,也引起地租的减少;地主阶级实际上是税的担负者。

如果对工商业课税,由于他们不能创造出超过它们投入资本以上的任何新财富,赋税的负担将会提高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提高的结果是,一方面,当地主购买这些商品时,赋税负担就转嫁到他们身上。

另一方面,当生产阶级购买这些商品时,商品高价又会侵蚀农业的再生产基金,与对农业直接课税产生同样的引起地租减少的结果,赋税负担就也间接地转嫁到地主身上。

由此,重农主义者认为既然在现行赋税制度下,赋税的负担终究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归于地主,倒不如简化税制,取消一切其他赋税,征收单一的、直接的地租税。

而且由于单一税消除了转嫁过程,而简化税制又减低了征收费用,地主的负担反而少了。

五、魁奈及其《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1694年6月4日生于巴黎的蒙福尔·拉穆里(Mortfort-l'Amaury )的梅里(Mèrè)村,他的父亲尼古拉·魁奈(Nicdlas Quesaay )是个律师。

但也有人说,魁奈出身于一个有才能的地主家庭。

家庭经济情况虽不很困难,但因兄弟很多(据说在兄妹十三人中他排行第十),因此未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到十一岁时,仍然目不识丁。

魁奈有强烈的学习要求,曾有一次微明即起,从梅里村出发,步行几十公里到巴黎,买到所要的书,在当天回家的途中,就把它阅读完了。

魁奈十三岁时丧父,因想行医,十六岁时到一外科医生处做学徒。

不久到巴黎著名雕版术家罗歇福(Pierre de Rochefort )的门下工作五年,同时在附近的大学研究医学,并学习化学、植物学、数学、哲学等。

1717年通过医科考试,获得从医资格。

后回乡,在蒙脱(Mantes)开业做外科医生,时年二十四岁。

作为医生,他的声誉日渐提高,很多知名人士亦去就诊。

174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法国科学院的一员。

五年后,成为蓬怕杜尔侯爵夫人的私人医生,同时也是国王的健康顾问。

55岁时对经济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魁奈从医而富。

认为社会和物质机体是相似的。

经济中财富与商品的流通与身体中血液的循环是相似的。

他们都遵循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们制定的各种规则应与自然规律相一致。

1758年创作《经济表》并献给国王,1766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经济表》描述了一个理想的、自由竞争经济的商品与货币的循环流动。

《经济表》的分析有几个前提:(1)社会上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的租地农业经济,小农经济被舍掉,从而把研究的对象确定在资本主义生产范围内。

(2)社会上存在着三个主要阶级。

(3)价格不变。

(4)简单再生产。

(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阶级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被舍掉。

(6)在生产年度内,阶级间所进行的交易都合算为一个总数。

(7)流通只限于国内,对外贸易被舍掉。

“最初在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所分配的总额50亿,是在保证每年连续再生产的有规则的程序下支出的,其中土地所有者阶级向生产阶级购买10亿的产品,向不生产阶级也购买10亿。

生产阶级把30 亿产品售卖给其他两个阶级,从其中收回20亿,作为对收入的支付,并向不生产阶级购买产品而支出10亿。

这样,不生产阶级能得到20亿,他们把这笔款子用来向生产阶级购买本阶级人们的生活资料和自己的加工品的原料。

生产阶级每年支出20 亿的产品,这20亿是完成生产50亿的支出,即消费总额。

”“这就是生产阶级每年用20亿的年预付重新生产出来的50亿的有规则的支付程序,那20亿的年预付是包括在构成年再生产50亿的支出总额中。

”【评价】他在60岁左右的年纪才从事经济学的研究,他一生的最后几年是在朋友、门徒和追随者的簇拥下度过的,他是医生兼自然科学家,也是经济学家。

他就是弗朗斯瓦·魁奈,十八世纪法国的伟大政治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魁奈最主要的著作是《经济表》。

《经济表》有“原表”、“略表”和“图式”三种类型。

由于《经济表》的“原表”不易理解,魁奈又写了《经济表的分析》。

罗宾斯:“我感到魁奈的著作几乎是不堪忍受的难读。

你们阅读魁奈的著作需要一条毛巾来擦头上的汗水,而且汗水还可能滴在魁奈的书上,而在阅读之后,他们并未使你们得到真正的充实。

在某个时候或者其他时候,你们在为经济表而伤脑筋。

”六、杜尔阁(1727-1781)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1~1781),路易十六时代的财政审计总长。

出身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

1743~1747年先后在路易学院、圣叙尔皮斯神学院、索邦神学院学习。

1747年获神学学士学位;1748 年转入巴黎索邦神学院,翌年被推选为名誉副院长。

曾任索邦神学院院士、名誉副院长。

1751年放弃神职从政。

1752~1761年间在巴黎历任公职。

在此期间,他曾于1753~1756年陪同商务监督古尔奈(1712~1759)到法国外省视察。

1765~1766年间,他和亚当·斯密在巴黎相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