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传染病介绍

动物传染病介绍

也称亚洲鸡瘟也称亚洲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类的传染病,,被OIE OIE列为列为列为A A 类病类病。

我国民间所说的鸡瘟就是新城疫真性鸡瘟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禽流感新城疫本病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在历史上远超过AI AI,,目前仍广泛存在于亚洲目前仍广泛存在于亚洲、、非洲非洲、、美州美州、、欧洲等国家国家。

历史与现状1926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newcastle city)city)------------故名新城疫故名新城疫我国最早见于我国最早见于193519351935年年,发病仍然比较普遍发病仍然比较普遍,,是影响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及禽产品出口的重要疫病历史上新城疫的历史上新城疫的44次大流行1、第一次第一次::开始于开始于202020世纪世纪世纪202020年代年代年代,,最初可能起源于东南亚源于东南亚,,历经历经303030年左右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年左右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区。

2、第二次第二次::于6060年代中年代中期起源于中东期起源于中东((伊拉克),),并于并于并于707070年代初年传年代初年传播到欧洲也怀疑起源于南美,通过南美的笼养鸟养鸟((如鹦鹉如鹦鹉))将其传播到欧洲和美国3、第三次大流行第三次大流行::开始于开始于707070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赛鸽赛鸽(racing (racing pigeon) pigeon) 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到19811981年年,流行传播到欧洲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播到欧洲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

4、第四次大流行第四次大流行::开始于开始于909090年代年代年代,,波及的国家及家禽种类更多禽种类更多,,其起源还没有找到一、病原学2、血清型血清型::1个,属于禽副粘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Ⅰ型,在禽副粘病毒副粘病毒ⅠⅠ~Ⅸ型的病毒中型的病毒中,,Ⅰ型就是型就是NDV NDV1、分类分类::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 Avulavirus))的成员鸡新城疫病毒鸡新城疫病毒((NDV )3、基因组基因组::为单股为单股、、不分节段的负链不分节段的负链RNA RNA RNA,,长度为15186bp 15186bp或或15192bp, 15192bp, 编码编码编码66种蛋白质4、基因型基因型::1010个个(Ⅰ-Ⅹ),),历史上每次历史上每次历史上每次ND ND ND的大流行的大流行都有其主要的基因型都有其主要的基因型,,现在的第现在的第44次大流行的基因型以基因以基因ⅦⅦ型为主Ⅴ、Ⅵa 、Ⅵc 第二次大流行主要基因型流行代次Ⅱ、Ⅲ、Ⅳ第一次大流行Ⅶ第四次大流行Ⅵb 第三次大流行不同基因型之间能不同基因型之间能100%100%100%交叉保护交叉保护基因型的概念基因型的概念::以F 基因基因474747--420nt 420nt间间374bp 374bp长的核酸长的核酸序列进行遗传分析,并绘制遗传发生树,确定分析毒株的分类地位NDV F NDV F基因基因基因47nt 47nt ∼420nt 420nt片段遗传发生树片段遗传发生树ⅦⅥⅤⅧⅣⅢⅨⅠⅡ5、理化特性:5.2 2 有有囊膜,病毒抵抗力不强5.1 NDV 1 NDV能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一般用鸡的红细胞做H A 和H I6、培养特性:NDV能在鸡胚和多种动物细胞上生NDV能在鸡长。

疫苗生产以鸡胚为主7、NDV NDV毒毒力的鉴定:不同不同NDV NDV NDV毒毒株之间毒力存在差异,根据OIE OIE 的的判定标准,可以将可以将NDV NDV NDV分为分为分为33类5515-120病毒血凝素对热的稳定性(56℃,min)快快慢病毒凝集红细胞后解脱速率0.00.0 >0.8>16周龄鸡静脉的致病指数(IVPI)0.0-0.50.6-1.51.6-2.51 日龄雏鸡脑内注射的致病指数(ICPI)>90 一般4-5天61 -9040-60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h)强毒力株中等毒力株低毒或弱毒株生物学特性指标实验方法8、NDV NDV毒毒力的分子机制:主要是主要是F F 蛋白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基酸序列::R :精K :赖Q :谷氨酰氨G :甘f :笨丙L :亮E :谷强毒株氨基酸序列含多个碱性氨基酸强毒株氨基酸序列含多个碱性氨基酸::F2F2------------112 R/K 112 R/K 112 R/K--R -Q -K/R K/R--R F 117 F 117 ---------F1F1弱毒株氨基酸序列主要为中性或酸性氨基酸弱毒株氨基酸序列主要为中性或酸性氨基酸::F2F2------------112 G/E 112 G/E 112 G/E--K/R K/R--Q -G/E G/E--R L 117R L 117---------F1F1NDV NDV的的F 蛋白首先以无活性的前体F0F0的的形式生成,F0必须在裂解区(112(112--117位氨基酸基酸))被裂解为F2F2和和F1两条多肽,才能使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有感染性。

对NDV 强毒株而言,F0F0可以被很多组可以被很多组织器官的多种蛋白酶裂解,因此可以导致全身感染;对弱毒株而言,F0仅能被有限的组织或器官分泌的胰酶样酶裂解,所以只能引起呼吸道或肠道等局部感染1、传染源传染源::发病的禽或带毒的禽类毒的禽类,,近年来发现水禽在ND ND的发的发生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是可能是NDV NDV 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储存库(reservoir)(reservoir)和和强毒演化场所二、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近年来也有通过鸡胚传播的报道3、易感动物:经过经过44次大流行次大流行,,宿主范围已明显扩大。

迄今已知能自然或人工感染的鸟类超过感染的鸟类超过250250余种,而且可能有更多的易感宿主还没有被发现NDV NDV对不同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差别很大很大, , , 有的有的宿主表现无任何临诊症状的隐性感染性感染,,有的却表现很高的死亡率有鸡有鸡,,鹅,企鹅,鹦鹉鹦鹉,,鸽子,鸬鹚,驼鸟,野鸡,孔雀,秃鹫,鹧鸪,朱鹮等发病的报道。

NDV NDV的的宿主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4、流行特征4.2 ND 2 ND的发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病毒的毒力、鸡群的免疫水平和宿主范围有关4.1 1 传染性和传染性和致死性极强,非免疫鸡群感染强毒后,几天之内可全群死亡。

三、临床症状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感染22-5天,期为33-5天,人工感染。

性型。

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型,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然发病,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性型: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呼吸困难、下痢,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性型:2、急性型物,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有的鸡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的麻痹、观星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100%: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渐性型:3、亚急性或慢性型10--20天死亡。

见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一般10:一种是免疫水平不高的鸡群感染型新城疫:4、非典型新城疫NDV发型的NDV强毒;一种是非免疫鸡感染中发型或缓发型的一95%下降至10%一30%10%一90%一;90%主要表现是产蛋率下降率下降;蛋的品质下降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四、主要病理变化1、急性和典型病例:;十二指肠和泄殖腔充血出血;病腺胃乳头出血或溃疡溃疡;程长可见肠道粘膜枣核状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甚至形成溃疡: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蛋鸡输卵管和卵泡充血、出血:心冠和腹腔脂肪出血出血::发病:2、免疫鸡群发病十二指肠、泻殖腔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症;心冠脂肪出血多剖解数只,可见有的腺胃乳头有少数出血点1、临床诊断:急性和典型病例注意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别:典型症状、抗体滴度非典型病例注意和I B V 、I LT V 、MG ,N HP AI AI、、ED S 7676等区等区别五、诊断2.3 3 病毒的毒病毒的毒力的鉴定:M D T ,I CP I ,IV P I2.2 2 病毒的病毒的H A 和H I 鉴定:与其它具有H A 特性的病毒区分开2.1 1 病毒分病毒分离:SP F 鸡胚2、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初次接种不一定能分离出NDV NDV,,可盲传1代3、本病的快速诊断:F蛋白裂解位点附近核酸序依据F3.1 R T-PC R技术:依据进行R R T-PC R.列设计引物进行检测抗原等ISA检测血清学技术:如ELISA2 血清3.21、ND ND是是A 类疾病,必须防止强毒的进入,一旦NDV 强毒进入机体,就能在鸡群长期传播维持,免疫措施难以将其清除六、防制2、免疫接种:依照养禽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lone--弱毒株中,一般采用缓发型毒株如L asota、C lone 中发型毒株如Ⅰ系苗应该禁止使用,30,30,中发型毒基础免疫一般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3、抗体监测:一般采用H I 法,H I 滴度基本能反映鸡群的ND 免疫水平。

应该根据根据H H I 滴度的高低和均匀度,及时调整免疫计划或发现感染抗体标准自己决定:一般大于大于8log28log28log2的的抗体水平能保证临床上不出现鸡死亡,10log210log2以以上,可避免产蛋量大幅度下降4、发病后病鸡扑杀处理假定健康或受威胁的鸡群:雏鸡用新威灵、Ⅳ系苗2—3头份量进行滴鼻点眼。

进行喷雾或30进行成年鸡可用新威灵、Ⅳ系苗、C lonelone--305-10倍的IV系苗肌肉注射)。

同时防止继发感染和进行环境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