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作业5: 在某城市主干路横断面设计中,已知AADT=38000
(pcu/day),高峰小时系数K=0.11,方向不均匀系数δ=0.6,平 均车头时距 ht 2.4 ,试确定所需车道条数。
44
9
三幅路(三块板)横断面
10
(4)四幅路(四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兼有二、三幅路的优点; 缺点:与三幅路相同,且所需占地、投资较三幅路更甚。 适用于机、非车辆多的城市主干路。
四幅路(四块板)横断面
11
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
12
单幅路
13
步行街道路横断面
14
“二块板”横断面
5
单幅路(一块板)横断面
6
(2)双幅路(二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 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 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人行道最小宽度
项
目
各级道路 商业、文化中心;大型公共文化机构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附近路段
表5-18
人行道最小宽度(米) 大城市 中、小城市
3
2
5
3
5
4
4
4
39
2)设施带宽度 交通设施包括行人护栏、道路照明杆柱、交通标志牌杆柱、
交通信号杆柱以及交通监控设施杆柱等。 交通设施应布置在道路侧向净宽之外。 根据杆柱有无基座,其宽度在0.5米~1.5米之间。
适用于单向二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 此形式(但无非机动车道)。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也可采用 此形式。
7
双幅路(二块板)横断面
8
(3)三幅路(三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 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 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 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适用于机、非车辆多,道路红线较宽(≥40米)的城市主干路。
42
路侧带宽度即是人行道宽、设施带宽和绿化带宽三项之和。 当路侧带宽度有限,不足以分别从容布置人行道、设施带和绿 化带时,可将设施带和绿化带合并布置,但要注意避免绿化对 交通设施产生干扰和影响。
因此,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既是: 机动车道路面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路侧带宽+分隔带宽 (当有此设施时)
43
25
2.机动车道设计内容及步骤 1)明确设计道路的类别、等级、设计车速、设计车型等设计 指标。 2) 一条车道宽 与设计车速、设计车型及空间位置有关。但为标准化,避免过 多的变化,可统一按国家相关规范(见表5.2)选用。
一条机动车道宽度规范值
表5.2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设计车速(km/h) 一条车道宽(m)
Nm交 Npc
平面交叉口影响系数见公式(5 — 8)或(5 — 9)。
31
路段上的行驶车辆受到平交口信号灯的影响时的平交口 影响系数:
4a
tAB
t1t2 t3
v/al2
l/v /vv/b
l/v
l/vv/(2a)v/(2b)
(5 — 8)
当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时的平交口影响系数:
4b
t1' ttA2' Bt3'
在路侧带范围内布置道路绿化,其最小宽度根据绿化植物品 种(草皮、花卉、灌木、乔木等)在0.8米~1.5米之间。
41
道路绿化要处理好与交通设施和市政管线的关系,以免产 生干扰和影响(例如绿化不得遮挡道路照明和交通标志牌)。
弯道外侧可加密种植高大乔木以诱导行驶视线,而弯道内 侧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车道中心线标高1.0米的树木以免遮挡驾 驶员视线。侵入道路建筑限界的树木要加以修剪清理。
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设 计内容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 带、绿化带、设施带等。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划 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各 种地下管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车行道(机动车道 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 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5―10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c
0.75
0.80
0.85
0.90
5)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确定及通行能力验算:
单向车道条数= DHVNm
所得之值加1并取整。当结果大于1时,应根据下表进行通行 能力验算。
28
车道序号 1
0
1.00
车道序修正系数 0
表5―5
2
0. 80 ~ 0.89
k —高峰小时流量比,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方向不均匀系数,为重交通方向交通量与断面双向交通量的比值。
4)一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 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p
3
6
00
ti
N N
m
c
p
27
t i —(不同设计车速下的)连续车流平均车头时距(见表5―9); c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下表。
大型车或大小车
≥40
3.75
混行
<40
3.50
小汽车专用
3.50
公共汽车停靠站
3.00
26
3)设计小时交通量
DH A VAk D T
DHV (Design Hour Volume)—设计小时交通量;
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29
7)机动车设计注意事项 ①对于一般道路,单向车道数不宜超过2~3条; ②双向车道数宜为偶数; ③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车道设计可不完全一致,但要做好过渡 设计,且变化不宜过多。
30
以上为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 若考虑平面交叉口影响,则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再乘以平面交 叉口影响系数,即:
l/v (vvA)/al2' /v(vvB)/b
l/v
l/v(1vAv)2v/(2a)(1vB/v)2v/(2b)
(5 — 9)
32
5.3 非机动车道设计 以自行车作为设计车型,设计原理和设计步骤与机动车道
设计类似,以下介绍设计步骤与内容: 1)一条自行车车道宽 自行车把手间宽约0.5~0.6m,两侧考虑0.20 ~0.25m的安
36
5.4 路侧带设计 路侧带即车行道路面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宽度范围。 缘石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 在此范围内布置人行道、设施带和绿化带。
机、非不分离横断面的路侧带
wa ―路侧带
37
机、非分离横断面的路侧带
wa ―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
38
1)人行道宽度 满足行人交通高峰需求,保证人、车安全。 其宽度值与人行道所处地段(车站码头、大型公共建筑或一般 路段等)及预测高峰时的行人流量有关。 具体计算从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可按表5―18作最低限控制。
侧向净宽w1
40
3)绿化带宽度 道路绿化包括路侧带、分车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
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它是城市道路重 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对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道路绿地率指标作了明确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
4
5
0.65~ 0.75 0.50~ 0.65 0.40~ 0.50
验算公式如下:
DH N V m 0
举例(板书)
于是:单向机动车车行道宽=一条车道宽×车道条数
单向机动车道路面宽=机动车车行道宽+2 ×0.5m(路缘带宽)
6)双向机动车道路面宽= 2 ×单向机动车道路面宽+中央分隔
带宽(或中央路面标线宽)
全空间,则以1.0m作为一条自行车车道宽。 2)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①一条自行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Npb 36N 0b0 ttf w pb 0.5
( 5―25 )
33
②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Nb
N b
pb
( 5―26 )
3)自行车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Nmb
可根据当年实测值并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变化,经论证分 析后确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调研资料推荐:一条自行车道的设 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为1 000~l 200veh/(h·m);不 设分隔设施时为800~1 000veh/(h·m);其中,自行车数量 较少的城市道路用小值,反之用大值。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即单幅路(一块板断面)、双幅路(两块板断面)、三幅路 (三块板断面)、四幅路(四块板断面),此外,在某些特殊 路段也可有不对称断面的处理型式。
4
(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适用于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支 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某些有特殊功能要求 的路段也可采用此型式。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