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中考网 Array 2009年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50分。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考试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浸泡在水中后红色又变黄色。
据此判断可能与咖喱有相似化学作用的试剂是:B、淀粉溶液C、无水硫酸铜D、石蕊溶液H+、Cu2+、K+、—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
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2+和K+来自同一工厂D.两厂含有的相同离子是K+、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
其中甲能跟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B.滤纸上可能含有铜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6. 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C. 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D.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7.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硫酸、氮气C.酒精、氧气 D.水、一氧化碳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不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9.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 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B. 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D. 在任何变化中原子的核都不会发生改变10.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钱永健等发明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这项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
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Ca(OH)2反应B、只能与NaOH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反应D、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KOH反应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2009年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表中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5题,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a-23 C-12 O-16 Ca-40 Cu —64 11.如图所示,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装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装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装的是丙物质的溶液。
当它们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 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 ① 中盛装的是乙物质全部溶解, ② 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
请你据此现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室温时,___________(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上图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选填“a ”、“b ”或“c ”,下同),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温度/℃t①abc(3)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取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4)若将试管①从烧杯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从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 ; (5)在温度_________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12. 某CuO 粉末中混有少量Cu 2O ,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 2O 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X 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 、H 2中的一种,请根据组合装置判断X 的化学式为 , A 装置的作用是 。
(2)B 装置的作用是 。
若缺少它,将直接导致反应后 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有偏差。
(3)已知Cu 2O 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被X 气体还原为Cu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反应前CuO 和Cu 2O 的总质量为m 1 g ,完全反应后U 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 2 g (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 2O 的质量为 克。
(5)E 装置的作用是 。
(6)若进入C 中的气体换成两种气体中的另外一种,同样要求用该装置完成Cu 2O 含量的测定实验,则D 中的药品应改换为 。
13.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完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时,针对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甲、乙两个同学为此争论 ,甲说: “钠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铜的前面,反应会置换出铜”。
乙说 :“ 不对!反应会放出气体,产生蓝色沉淀 ”。
乙的理由是 。
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他们完成了该实验,在实验中果然产生气体和蓝色沉淀,但甲又说:“那会不会蓝色沉淀掩盖了红色铜的现象呢”?你如何用实验证明该蓝色沉淀中不含红色的铜: 。
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推断少量金属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
1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 4、CaCO 3、BaCl 2、Na 2SO 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
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 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根据实验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含有 。
15.小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 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2009年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11.(6 分,每空1分)(1)试管②;(2)b 、c ;(3)蒸发结晶;(4)1;(5)大于t ℃ 12.(8分,每空1分) (1)H 2(1分);除去X 气体中可能混有的酸性气体(1分) (2)除去X 气体中的水蒸气(1分); D (1分) (3)H 2+Cu 2O 2Cu +H 2O (1分) (4)(2.25 m 1-10 m 2)g (1分)(5)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防止D 管中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1分) (6)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13.(5分,每小题1分) 因为金属钠的活动性很强,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同时产生NaOH 。
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充分振荡,沉淀全部溶解(无固体存在),证明蓝色沉淀中不含铜。
2Na+2H 2O=2NaOH+H 2↑; 2NaOH+CuSO 4= Cu(OH)2↓+Na 2SO 4 。
有气体产生,同时有红褐色的沉淀产生。
14. (共7分) (1) BaSO 4 、CaCO 3 ,CuSO 4 (各1分) (2) CaCO 3 (1分) (3) HCl 气体(1分) (4) BaCl 2 ,NaOH (各1分) 15. (4分) (1) HCl 或盐酸………………… (1分)(2)解:分析图意,(25 g — 5 g) Na 2CO 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全部反应,生成5 g 碳酸钙沉淀设:20g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Na 2CO 3+CaCl 2= CaCO 3↓+NaCl 106 100X 5g106:100=x :5g X=5.3g ………(2分)该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5g 25g 3.5 ×100%=26.5%……(1分)答:该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