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线整正

曲线整正



曲线,由于列车离心力的作用,比直线受力
大,轨道几何尺寸不易保持,容易发生晃车、钢 轨磨耗等现象,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因此, 做好曲线养护维修工作,必须按照《铁路线路修 理规则》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合理安排维修工作,经常保持曲线圆 顺,超高合理。


一、曲 线 超 高 的 原 理 二、曲线轨检车波形图的分析与应用
2、设置超高的技术要求
超高的计算公式 未被平衡欠超高 未被平衡过超高 H=11.8V平2/R(取5mm的整倍数) HQ=11.8Vmax2/R-H Hg=H -11.8V货2/R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mm,困难情况下不 应大于90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个别特殊 情况下已设置的90~110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 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 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 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mm。
五、曲线超高顺坡 1、线路容许速度V≤120Km/h地段的顺坡方法:
①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顺坡坡度一般 不应大于1/(9 V max)。如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顺 坡可延伸至直线上。②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按 不大于1/(9 V max)顺坡。在直线上的顺坡超高, 有缓和曲线时不大于15mm,无缓和曲线时不大于25mm。 困难情况下可加大顺坡坡度,但不得大于2‰
设计速度 最小曲线半径(m) 最大曲线半径(m) (km/h) 一般 困难 一般 困难 200 2200 2000 10000 12000
250
300 350
4000
4500 7000
3500
10000
12000 12000
12000
14000 14000
三、缓和曲线 1、连接直线和圆曲线、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 与圆曲线半径相同的曲线。
冲击角a 车轮 曲线外轨
四、曲线外轨超高的原理
1、设置超高的目的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产生向外的离心力,以F表示 F=mV2/R 由公式可知,离心力的大小决定于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曲线 半径。速度越高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 离心力使曲线外轨受到很大的挤压 F 力,不仅加速外轨的磨耗,严重时会造 P 成机车车辆脱轨或倾覆。 G Q 为了平衡离心力,应在曲线外轨上 设置超高,借助车辆重力的水平分力来 抵消离心力,以达到曲线里外两股钢轨 h 所受的垂直压力大致相等,钢轨磨耗均 匀,增加旅客的舒适度。
车载仪的上述两大特点,通过对列车实时运行状 态的监控,达到了解线路的技术状态,为线路维修提 供及时的信息,对保证行车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方法在国外高速铁路也被广泛应用。它的缺点为不 能像轨检车那样检测出线路的具体几何形态,而这一 点正可由轨检车来补偿。 需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车载仪、添乘仪通常安 放在头部,列车头部与列车中部以及尾部其晃动的情 况有所不同,需引起关注。
曲率测角弧长
水平
特长
30m
真实水平
曲率、水平优于五 型 车对寻找晃车原因 有利 按高速条件而设计, 车适应高速线路 传感器安装不全, 不能提供完整数据
1.5---20m 1.5---70m 1.5---70m
70m
相对水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m
真实水平
宽带更适合 高速线路
30m的效果明显 真实优于 优于70m 相对
a—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
HQ—未被平衡欠超高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 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
在曲线上设置的最大超高必须有所限制。如设置的 超高过大,当列车以低速运行时,会产生过大的未被平 衡向心加速度,列车的重量会偏压在里股钢轨上,加剧 里股钢轨的磨耗;如在曲线上停车,车体向内倾斜量也 大,车上货物可能产生位移,以致造成偏载,对行车安 全不利。 双线按上下行分开行车,同一曲线上的行车速度相 差较小,因此,最大超高可大一些。单线两方向运量可 能不同,上下行的行车速度相差较大,因此,最大超高 应小一些。
铁道部“z”字头所挂的轨检车为五型车,带宽为 20m ,其曲率的测量采用了70m弧长转角的测量。惯 性平台精度与四型车相比精度不足,使“水平”经滤 掉低频波后输出,影响精度,采用70m弧长转角测量 曲率,滤掉部分有用成分,降低了对曲率的检测精度 和对晃车现象的表达能力。部检测中心最近将高低、 轨向带宽的波长展宽为1.5---70m进行试用,从检测 效果看较为理想,线路上高低、方向长波病害得到表 达,可以清晰看出车载仪所检测出的信息在此得到表 达,此带宽至少涵盖了机车作用线路的部分响应范围。
一般 困难
为什么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 能大于0.8‰? 因为:车轮的升降速度对旅客的舒适度有直接影 响。根据实践经验,线路允许速度为120~160km/h时, 车轮升降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应不大于28mm/S,困难情 况下应不大于35mm/S。 假设列车速度为160km/h(即44.4m/s),顺坡坡 度为0.8‰,则车轮升降速度为: 44.4 m/s× 0.8‰=35.52 mm/s≈ 35mm/S
顺坡 长度
不小于25m
顺坡 长度
>25m H1
H2
小于25m
④反向曲线两个超高顺坡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 25m。不足25m时,正线上可不短于20m,站线上可不短 于10m。必要时,超高顺坡可延伸至圆曲线上,但圆曲 线始终点的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得超过容许值。
YH
HZ
ZH
HY
h1
≥25m
h2
2、线路容许速度120Km/h <V≤160Km/h地段的顺坡 方法: 曲线超高必须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 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0.8‰,困难条件下 不应大于1‰ 允许速度为120km/h~160km/h的线路,在直线上顺 坡的超高不应大于8mm; 同向及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一 般应满足表1-1规定。
直圆点
解:该曲线无缓和曲线,按照线路容许 速度V≤120Km/h地段的顺坡方法,在直 线上的顺坡率为: 1/(9 V max)=1/9×120≈1‰
顺坡长度为:20mm÷ 1‰=20m 因此:该曲线应从直圆点(圆直点)向 直线方向量出20m,作为超高顺坡长度。
圆直点
二、曲线轨检车波形图的分析与应用
2、车载仪 车载仪是将加速度计固定安装在列车的机车上,用于 测量机车在运动中的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分量,间接获得影 响列车平稳运行线路位置和影响程度的信息。它最大的特 点是价格低可广泛安装,实现对大部分列车的实时监视, 这是轨检车所不能及的。特别是它可安装在机车上,机车 是一列车中轴重最大、对线路作用力最大的最不利位置, 此时线路的变形较大,显然测量是有意义的。从分析中可 以看出,它的响应是有别于客车,加大了监测范围。为了 分离由于车辆原因而引起的晃车,采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 晃车现象的区分方法是有效的。采用对水平、垂直加速度 的测量是科学的,提高线路质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列 车平稳运行,而检测列车的摇晃程度既不平稳性,间接反 映了线路的技术状态。
3、添乘仪 添乘仪其检测原理与车载仪相同,区别在于不是 固定安装在车辆上,为便携式,为添乘人员提供测量 晃车的量化仪器,使用方便,它还可输出测量的波形, 更有利于线路状态的分析。但由于安装位置不固定, 因此,同一线路多次测量有离散性,再有,由于采用 GPS定位,其位置信息误差较车载仪大。
高低轨向带 宽 波长 四型车 (北京局 997990) 五型车 (铁道部 ) 动车综检 (铁道部 ) 对比效果 1.5---20m
我国目前所应用的轨检车是从美国进口,在国 内被划分为四型、五型。我局所用的轨检车为四型 由美国ENSCO公司生产,用于测量高速线路 (V>140公里/小时),该车的曲率的测量是以陀螺 仪为核心的惯性平台为基准,其低频特性很好,精 度较高,采用了30m弧长转角的测量参数,对中长 波、晃车有较好的表达,它所测的波段恰在我们的 线路上多有出现,对于曲线不圆顺,直线大方向不 良都有较明显的表达,给寻找晃车地点提供较好的 支持。四型车的惯性平台精度和灵敏度都高于五型 车,曲率和水平测量好于五型车。
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列规 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 于25m。
表1—1
线路允许速度 (km/h)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 小长度(m)
200 160 140 120 100 140 130 110 100 80 70 80 50 60 40
80 50 30
ZH HY
h ZH HY
返回到思考题
②复心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 小超高均匀顺坡。
10m
10m
R2 R1
h1
h2
③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不短于 25m,不足25m时可在直线部分设置不短于25m的相等超 高段。在困难情况下,可在直线部分从较大超高向较 小超高均匀顺坡。
一、动态加载检测设备 目前,工务加载监测线路技术状态的手段有三种: 1、轨道检查车;2、车载仪;3、添乘仪 1、轨检车 轨检车是将专用测量仪器安装在客车上,在动态既 加载下测量线路的几何形态和力学指标的专用车辆。它 采用惯性基准原理在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下对线路的高低、 方向、水平、曲率、轨距进行测量并派生扭曲、曲率变 化率项目,同时通过安装在车厢的加速度计测量垂直加 速度和水平加速度以表达车厢的摇晃程度。轨检车主要 技术性能取决于测量精度、频响范围和对检测数据的二 次处理能力。
三、绳 正 法 整 正 曲 线
一、曲 线 超 高 的 原 理
一、平面曲线的种类
直线 铁路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20m
设有缓和曲线 单曲线 未设缓和曲线 插入缓和曲线
复曲线
两圆曲线直接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