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将“读”进行到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加强读、思、议、练的实践,及时迁移形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么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四、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入新知
师生问候,观看天安门阅兵式录像
师:听到了吗?战士们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这口号是毛泽东主席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提出来的,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深深扎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今天,它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

再次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探究学情
1、出示本课词语
指生读,纠正字音。

指导“鼎”字的写法。

指生说带有“鼎”字的成语,写在自主练习卡上。

2、指生说本课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师点明文章体裁,板书:议论文
三、自主阅读,研学新知
1、课件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思考:毛主席提出了什么观点?
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找重点句子,提炼关键词。

师总结:毛主席开门见山,明确提出这篇文章是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来讲的。

2、学会了这种方法,学生各自浏览二,三、四、五段,找重
点句子,提炼关键词。

指生说。

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互相帮助团结起来。

师总结读书方法,板书:薄。

3、师扮演主席演讲,生说原因。

师引导本节课重点,板书:厚。

学生各自读第二段,思考围绕“死的意义”主席采用了哪
些方法说明这一点?读后讨论,指名说。

○1引用名言。

出示司马迁名言,指生读,读出语气,再指生说课外积累的关于生死的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警句,生各自读。

这些名言之所以流传千载,是因为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引用起来令人信服,这就是毛主席的第一招:引用(板书)○2接下来主席又运用了什么方法?
指生说,师板书:对比。

课件出示句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句话围绕一个“死”字,用哪两种人作了对比?生说,你知道那些人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生举例(雷锋、刘胡兰、董存瑞……)对他们的死我们称之为什么?(牺牲、就义、捐躯、献身……)第二种人指哪些人?(汉奸、卖国贼、叛徒……)对这种人的死我们叫什么?(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指生再读这句话,读出不同的情感。

师范读,再次齐读。

同学们,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这就是毛主席的第二招——对比(板书)
○3主席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说:举例子。

师:举的谁的例子?
指生读自己搜集的张思德的故事。

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个个生动典型的事例,就是毛主席的第三招——举例子(板书)。

学生各自读第三段。

从这三种方法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死的不同意义,同时更加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四、课堂练笔,提升认知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读来,它仍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默读三、四、五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生默读后指名读句子。

师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用一段话加以说明。

课堂练笔:学习了毛主席的三个高招,同学们也试着围绕本课你喜欢的一句话,运用三种方法,写一段具体的话。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指生读,师点评。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张思德纪念馆图片,师配乐解说:张思德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当我们来到张思德纪念馆参观时,最令我们震撼的还是毛主席的那句口号(齐读)为人民服务!教师布置课外延伸任务。

板书设计
20 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死的意义引用
不怕批评对比团结互助举例薄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