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五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
”老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检验到成功的快乐。
为此我觉得班主任心中要有五种方法:
一、注重过程法
老师往往最关心的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绩。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老师应该看的是学生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验、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果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是从次教训却让学生和老师看到了薄弱环节在哪里,从而总结经验,以便在下一次中取得好成绩。
老师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学生,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树立目标法
学生在学习感到过大的压力,甚至可望而不可及。
这往往是来源于老师的过高的期望。
老师要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根据老师的目标让学生给自己也定一个前进的目标。
那么无论是老师的目标还是学生自己确立的目标,一定不能定得太高,超过了学生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
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学生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三、鼓励成功法
当学生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做了好事,很好地完成了你布置的任务时,一定要给学生表扬和肯定。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称赞和肯定,学生也不例外。
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是学生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四、迎接挑战法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会增加一份自信。
克服困难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并不是只有面对惊涛骇浪,才有挑战的意味。
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挑战。
比如说洗衣物、倒垃圾、下棋、打篮球……都是挑战。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类似的活动,成就与胜利自然会增加学生的自信。
五、以身作则法
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言行。
老师要时时刻刻地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难想象缺乏自信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自信力十足的学生。
老师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学生也会深受感染。
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典范。
当然班主任工作除了用这五种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外,还要通过其它手法来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去教育学生,进而使学生有更强烈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