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诊断及治疗
2.为什么0.9%Nacl为等渗液?
Nacl解离出Na和cl. Mg%x10 ×化合价/分子量=MEg=900x10/23+35.5x1= 154×2=308mosm/L
3为什么5%NaHCO3为高渗?
Mg%x10 ×化合价/分子量=5000x 10x1/180=595meq×2=1190mosm/L 5%葡萄糖=5000x10/180=270mosm/L 人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20mosm/L >320高渗、<280低渗 1gNacl=17mEgNa、1gkcl=13.9mEgk、1gNaHCO3=12mEgNa
• (二)补液实施:
• 按“十字”原则,安排补液程序。
1.第一天补液: (1)定量(液体的量):总量=累积+继续+生理需要。 轻度10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累积损失:轻度占体重5%,中度占体重5—10%,重度占体重10— 15%。累积损失欠债还:(5000ml/100kg),轻:50ml/kg。中度50— 100ml/kg,重100——150ml/kg,实际还30—60—90ml。 继续损失30ml/kg.生理需要量:50—80ml/kg。 判定脱水程度,I°II°看皮弹,II°III°看循环。有因无症为I°,有 因加症状II°,有显著症状,加循环改变为III°。 (2)定性:(液体种类) 等渗:失水=失钠3:2:1,1/2张 高渗:失钠<失水6:2:1,1/3张 低渗:失钠>失水3:4:2,2/3张 正常血浆渗压280—320mos/L。
• 酸碱平衡调节,主要靠四个方面:
1.体液缓冲调节作用
• 血浆中NaHCO3/H2CO3、Na蛋白值/H蛋白值、Na2HPO4/NH2PO4 • 红细胞: KHCO3/H2CO3、KHb/HHb • 当酸中毒时,由NaHCO3与之中和,放出CO2由肺呼出,将酸缓冲, 当碱中毒时,由H2CO3与其结合,生成NaHCO3,由肾排出,便碱得到 缓冲。 • 强酸HCL+NaHCO3→NaCL+H2CO3(由强酸变成挥发性 酸)→H2O+CO2(由肺呼出) • 强碱进NaOH+H2CO3→H2O+Na2CO3(由肾脏排出)
• 一.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小肠上皮细胞朝向肠腔一侧的刷状缘上存在G—Na的共同载体 学说,病人口服一定浓度G、Na混合液比单用G或Na液为佳,推出ORT补液方案。
• 预防脱水:
• (1)米汤加盐溶液(ORT) • 配制方法:米汤500ml(一斤装啤酒瓶)加盐1.75g(半啤酒盖) 1/3张,是WHO推荐的预防脱水最佳液体。用量20—40ml/kg,4小时 服完。 • (2)糖盐水: • 配制方法:凉开水500ml加盐1.75g,加糖10g服用,也是1/3张, 方法用量同前。 • (3)口服补液盐( ORS ) • 配制方法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糖20g,凉开 • 水1000ml,张力2/3张,可用于纠正脱水和预防脱水。 • WHO推荐的改良ORS液,用枸缘酸钠2.9g,代替碳酸氢钠,优点口 感好,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用量:100—120ml/kg。方法:少量多饮, 2—3分钟一次,每次10—20ml.
• 4、病因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1)感染性:霍乱、痢疾为传染性疾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病毒性 (2)非感染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饮食性腹泻:蛋白质(臭味便) 脂肪(奶油便) 碳水化合物(酸味、泡沫便) 过敏性腹泻:牛乳过敏 其它腹泻:药物、过凉、肠蠕动加强、过热:喝水、吃奶多:增加肠道负担。 细菌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型(脓血便) 产毒性(产生毒素) 侵袭性(侵袭肠粘膜) 穿肠弯曲菌:近年增多 金葡萄: 真菌:白色念球菌(豆腐渣样便) 原虫: 病毒性:轻状病毒: NO—氏病毒 腺病毒 RSV病毒 杯口状病毒
• 5、临床诊断: • 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肉眼和境下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
• •
• • 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 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成人发生 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轮状病毒肠炎,在夏季以产毒大肠杆菌多见。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粘液脓血便要考虑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或沙门菌感染。
• 6、病因诊断:
•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腹泻病,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诊 断,如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性肠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断为食饵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等。
•
• • •
(二)治疗:
腹泻病治疗原则: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 继续饮食 合理用药 小儿液体疗法:(预防脱水、纠正脱水)
小儿腹泻病诊断及治疗
昌图县第一医院 刘长富
•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为世界 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 性战略问题。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视, 制定了我国腹泻病控制计划。 • 我国腹泻病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 高,且存在滥用抗生素、滥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为规范腹泻病的诊治,特制定此方案,本方案适 用于成人与儿童。
(4)纠正酸中毒:
•
• • • •
酸中毒由H+个或HCO3-↓ 酸中毒:轻中度,不必用NB 重度:5%NB 5ml/kg 新生儿不用5%NB,稀释3倍。 临床上用PH表示酸碱失调,PH>7碱性,<7酸性, PH=Pka+NaHCO3/H2CO3 ,Pka=常数6.1正常血浆中,碳酸 氢盐27毫克当量/L。碳酸为1.3毫克当量/L。 PH=Pka+Log=6.1+Log20,Log20=1.301,PH=6.1+1.301=7. 4,PH改变为失代偿。
(6)补充钙、镁。
第二天补液:(继续损失+生理需要) 继续损失30ml/kg,1/2—1/3张 生理需要60—80ml/kg,1/3—1/5张
补液失败原因
量不准,补液时间短。 补液按体重计算准,观察尿量估计补液成功否。
(三)常用混合液的配制:
配制液体名 称 非电介质 5%葡萄 糖 电介质(等渗) 电介质比非 电介质 0.9%氯化钠 1.4%碳酸氢钠 平衡液用于休 克、扩容 用于等渗脱水 用于低渗脱水 用于高渗脱水 生理需要
3.肾脏调节:
• 主要排酸,排碱(NaHCO3),调节血液中NaHCO3含量,维持NaHCO3/ Na2CO3=20:1,当血液中NaHCO3下降时,肾脏加强排出酸性物质,相反,血浆中 NaHCO3升高则肾脏加强碱性物质排出。 使血浆NaHCO3含量正常 (1)Na+的重吸收:H—Na+交换 K+—Na+交换 (2)NH3的分泌,NH3—H+=NH4由肾排出
• • • • •
(3)定时(输液速度) •
扩容:有循环衰竭用2:1等张液,也叫平衡液20ml/kg 总量<300ml,也可用血浆、全血。速度为30—60分钟静脉, 输注(6gtt/分/kg),且给毛地黄强心。补充累积损失:无 休克,直接静脉输注8—12小时,(3gtt分/kg)。维持补液 (继续+生理需要)8—12小时,1.5滴/分/kg。
• • • • • • • • • • • •
举例:1岁小儿腹泻3天,近日尿少,口渴,有时发热。 查体,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口干,全腹软,肠音弱,四肢温。 补液方案: 体重:年龄×2+8=10kg 诊断:小儿腹泻病,Ⅱ°脱水 总液量:10kg×120=1200ml 给什么液体:按等渗给3:2:1液 1200÷6=200ml 1份200ml,糖600ml,盐400ml 1.4%碳酸氢钠200ml(200÷3=60ml 5%碳酸氢钠) 速度:前8—12小时3gtt/分/kg,后8—12小时10—15gtt/分。 见尿补钾,防补钙,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补钾:
• • • • • • • • • • • • • 早期不补,酸中毒K+从细胞内移出。 注意事项: 时机:见尿补钾,膀胱充盈否。 浓度:0.3%。 速度:不能推,静滴6—8小时。 特点: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生理需要量:2.4mEg/kg/日 生理功能:维持神经肉兴奋性,维持渗透压。
(四)补液总方案
快速补液阶段
总方案 累积损失 Ⅰ° 定量 Ⅱ° Ⅲ° 等渗 定性 低渗 高渗 定时 30ml/kg 60ml/kg 90ml/kg 1/2张 3:2:1液 2/3张 3:4:2液 1/3张 6:2:1液 3gtt/分/kg 1.5/分/kg 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2张—1/3张 1/3张—1/5张 先浓后淡 30ml/kg 60— 80ml/kg 继续损失 生理需要 90-120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 维持补液阶段 总计
用途
2:1等张含钠 液 3:2:1液 3:4:2液 6:2:1液 生理维持液 3 3 6 400ml
2 2 4 2 100ml
1 1 2 1 10%氯化钾7.5ml
1:0等张 1:1 1/2张 2:1 2/3张 1:2 1/3张 1/3—1/5张
1.为什么生理盐水并不生理?
• • • • • • • • • • • 正常人血浆Na:Cl、135:96、3:2、Na:Cl:1 临床上经过改良:2NaCl 1份NaHCO3 3Na+2Cl+1HCO3 接近生理且1份HCO3有纠酸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三、继续饮食:
• • • •
•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PH值升高细胞内H+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外的H+离子升高,PH下降 至正常,同时细胞外的K+向细胞内转移,相反血浆PH下降时,大量H+进 入细胞内与钠交换,细胞内K+外出,导致血K+升高。血K+浓度改变也影 响PH值,血K+升高,K+进入细胞内,Na+H+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1H、 2Na、3K随,K+低时,细胞内K+逸出,Na+H+进入细胞内使PH值下降。 • 上诉四种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如果酸碱紊乱继续加重,超过上述代偿功能, 则血液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就要改变,产生酸碱失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