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传统服饰

印度传统服饰

印度传统服饰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国,得名于印度河。

而河名出自其梵文名“Sindhu”,意为“河”。

我们在东汉时称其为“天竺”,唐代时改称印度。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国内民族众多,有印度斯坦族、泰鲁固族、孟加拉族、泰米尔族等。

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就有有十多种,但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

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

所以他们以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

信奉伊期兰教的印度人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

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

他们不吸烟,也不吃牛肉。

正统的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

印度南部男性着装以白色为主,传统的男子服装上身为肥大过膝的长衫“古尔达”(Kurta),下穿"托蒂"(Dhoti),实际上就是一块缠在腰间的布,通常为三四米长的白棉布,也有麻质或丝质的,围裹在腰间,下垂至膝或脚背,有的带滚边。

男子在家一般都穿这种传统服装,在部分农村地区,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围住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头上包头巾,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

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毛。

老百姓很少穿袜子,多数人即使在寒季也是穿凉鞋,有时穿皮鞋也不穿袜子。

由于气候炎热,男子出外流行穿猎装。

印度传统正装类似于中山装,小竖领,中间一排扣子很醒目,下面搭配窄腿的长裤。

由于印度长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故西服很流行,穿印度正式民族服装的反而不如穿西服的多。

印度传统男装
印度女性服装色彩艳丽,传统服装主要有纱丽(sari)和旁遮普服。

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据传,纱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

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普通装束。

“纱丽”是一块长约6米、宽近2米的布料,穿时配有叫“贝蒂果尔”的衬裙和叫做“杰默帕尔”的紧身胸衣裹在身上,露出两臂和腰部。

纱丽有各种质料,有纯棉、化纤、真丝等,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制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颜色五彩缤纷,图案千变万化。

“纱丽”的缠法也因地区和种姓的差异而不同,劳动妇女和养尊处优的贵妇人穿纱丽有不同的风格。

纱丽的式样繁多,最有名的纱丽是丝绸纱丽和产于古吉拉特邦的印染细麻布纱丽,价格自然不菲。

除纱丽外,印度女性最爱穿的是另一种民族服装,叫“旁遮普服”,上身是一条宽松的长及膝部的外衣,一般都在领口、胸前和袖口绣有美丽的图案,下身穿一条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脖颈上从前往后披一条薄如蝉翼的纱巾。

现代城市里的女子喜穿宽大的T恤衫和牛仔裤,校园里时髦的女学生则穿紧身衣和超短裙,或穿西式长裙。

印度女子纱丽
笨鸟先飞组
刘芃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