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九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章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税、金融和分配体制第十一章建立与市场经济下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评价其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优越,其惟一的标准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高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范围的大小D.能否促进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是一种( )。
A.阶级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C.经济利益关系 D.社会利益关系3.(B)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 )的实现形式。
A.国家所有制 B.个体所有制C.股份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 )。
A.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 D.个体所有制6.一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优越的判断标准是( )。
A.所有制的性质 B.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C.其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情况 D.政治标准7.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要求( )。
A.完全实施混合所有制,扩大公有制规模B.将个体经济纳入公有制范畴C.公有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D.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8.关于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所有制只能实行一种实现形式B.不同所有制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C.公有制只能采取一种实现形式D.不同的实现形式只能用于不同的所有制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 )。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C.物质生产领域 D.非物质生产领域10.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其必要性在于( )。
A.初次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悬殊B.国家要从中分配一部分作为公共国有资产C.在微观分配领域,主要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基础上的分配方式,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公平目标,甚至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D.政府管理国家财政的必要手段之一11.在经济学中,洛伦茨曲线所表明的是( )。
A.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关系B.收入分配相对不平等的程度C.公平与效率的替换关系.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互补性12.1988年,中国、印度、泰国和韩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8、0.42、0.47和0.36,在上述四个国家中,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泰国 D.韩国1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使生产要素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以( )为前提。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清晰C.机会平等D.劳动具有谋生性质14.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或再分配的最重要的主体是( )。
A.国家 B.社会团体 C.集体组织 D.企业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中进行的。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C.物质生产领域 D.非物质生产领域16.(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劳动的谋生性质17.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劳动的谋生性质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 )。
、A.是个人而不是企业 B.是个人而不是国家C.是国家而不是企业 D.是企业而不是国家19.产权所有者凭借其资本分配的收入通常表现为( )。
A.工资 B.利息 C.租金 D.特种津贴20.土地所有者凭借其产权获得的收入通常表现为( )。
A.工资 B.利息 C.租金 D.特种津贴21.一般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 )性。
A.替代 B.互补 C.相互排斥 D.同一22.在现实生活中,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 )以下,属于分配过于平等。
A.0.1 B.0.2 C.0.3 D.0.423.199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52,这说明当年收入分配状况( )。
A.过于平等 B.低度不平等C.中度不平等 D.高度不平等24.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分配环节和不同的分配机制下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来说,在( )应更强调效率。
A.宏观领域 B.微观领域C.再分配过程 D.政府分配机制2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 )所决定的。
A.我国人口状况 B.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共产主义的要求26.( )的分配方式是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和有效途径。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需分配 D.按个人资产分配27.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是居民的( )。
A.总收入 B.纯收入 C.劳动收入 D.可支配收入28、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个人资产分配 E.按福利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D.劳动差别的存在E.劳动的谋生性质3.公平包括的内容有( )。
A.机会公平B.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C.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D.绝对的收入平等E.人身与人格尊严平等4.在市场经济中,机会平等是指( )。
A.劳动者受教育或人力资本形成上的平等B.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差距或过大差距C.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及其他自然资源占有和利用上的平等D.公平竞争E.基尼系数接近于零5.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 )。
A.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C.经济政策的倾斜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D.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E.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营风险的存在6.要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我国得以贯彻执行,必须提供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证,()A.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B.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的权力均衡机制C.建立清晰、有效的公共产权制度D.建立科学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E.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7.关于效率和公平,说法正确的有( )。
A.效率和公平不是截然对立的B.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在微观领域更应强调效率D.牺牲效率而追求社会公平易造成社会贫困E.只有收入分配的适当公平,才能不断地提高效率8.我国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 )。
A.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B.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相结合C.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的收缴运营相结合D.城镇保障制度与农村保障制度相一致E.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合理分担风险9.关于基尼系数(G),描述正确的是 ( )。
A.若M=O,则G=O,表示收入绝对平等B.若G=O,表示收入绝对不平等C.在一般情况下,G>0D.在一般情况下,G<0E.在任何社会中,G不可能等于0.10.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 )。
A.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分配制度B.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一种分配制度C.是以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界定清晰为前提的D.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率E.是实现社会公平、避免两极分化的重要机制和制度保证三、辨析1、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有制比重的降低和非公有制比重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请综合分析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影响。
2、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3、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拉开收入差距就能有效率。
4、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有巨大作用,所以要经常提高税收收入。
5、国家税收主要来自于国家大中型企业,个人交不交无所谓四、问答题1、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3、简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和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是什么?4、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5、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5 DCBAC 6-10 CDBBC 11-15 BDBAA 16-20 CADBC21-25 ABDBC 26-28 BDC二、多项选择题1-5 AC CDE ABC ACD ABCE 6-10 AE ABCD ABE ADE ACD三、辨析1、答: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中,公有制比重的降低和非公有制比重的提高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2、答:(1)财政是国家的收人和支出,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建设等各项支出,才能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3、答:(1)这种观点不够科学。
(2)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没有差距,因此,没有收入差距就没有效率”的观点是正确的。
(3)收入上的合理差距,因此,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公平,而不能笼统地说“拉开收入差距就能有效率。
”4、答:①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有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的特征。
如果随意扩大税收的征收,必然减少企业与个人的所得,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
5、答:①税收是国家依其强制力向纳税人无偿收取的。
②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积极依法纳税并且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四、问答题1、答: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
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
⑶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之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它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