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论文

全球化中国人经济对策文学院11013411 广电新闻纪伟康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具生产社会化和国际经济关系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经济也正在越来越深地融入这一洪流。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在为我们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新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主权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是值得仔细商榷的问题。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双刃剑机遇挑战对策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第三,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经济文化”已有了全人类认同的标准。

如市场经济的法则、商品流通的规则等,已被普遍认可和遵循。

第二,“科技文化”的普遍性更加不能否认。

第三,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容易,信息网络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

第四,“民主和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第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第二,是市场竞争使一些社会政策面临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中国人的经济对策(1)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

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

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

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加速经济改革,拥有标准占领技术高点四、健全机制,提高风险意识(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20年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经济已深入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之中。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

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真正实行政府与企业职责分开,政府只负责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的布局与协调,以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富有生机、活力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与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体制相关的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开放性不够。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其次,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国有民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规范进出口管理,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投资和贸易体制。

第四,强化商会职能,维持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秩序。

(三)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的发展时期。

我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时,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四)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

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五)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

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各国”。

巴黎赛西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协会会长克莱特?福可得教授在谈到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时如是说。

克莱特?福可得教授在与我们举行的公务座谈中告诉我们:世贸组织目前的成员有134个国家或地区,其中100个是发展中国家。

2001年底,中国到场了世贸组织,在中国的后面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到场贸组织,其中就有俄罗斯。

中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20年时间里中国吸收了400亿美元的外资,其中法国对华投资达40亿美元,占外国对华投资的10%一个法国教授能如其中肯地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中肯地评价中国改革开放2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令我们十分折服。

是的,中国经济正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人正在走向世界。

在欧洲的几天旅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

巴黎,无论是在宾馆,照旧在塞纳河的游船上、埃菲尔铁塔下、在凡尔赛宫,我们都见到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

巴黎的卢浮宫,是绘画、雕塑的世界性艺术殿堂,以前它的地图、说明书的文字只有法文、英文、日文三种文字。

近年来,由于中国游客增多,增加了中文。

巴黎著名的百货商厦“老福爷”,原来设有一个专门接待日本人购物的松坂屋,现在改来接待中国人。

不管是介绍如何购物的、还是介绍如何办理退税的女效劳员,全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在这些女效劳员的引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游客疯狂地购物。

此情此景,让人们联想到:一部份中国人开始富起来了以钢铁工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瑞士银行果为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存款问题声誉下降,卢森堡大公国点窜了法律,吸引外国银行在卢森堡开办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看准了形势,适时在卢森堡开设了支行。

卢森堡也有了中国的金融机构。

在欧洲,我们接触了许多经商的、开中餐馆的华人,交谈中,他们对祖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羡慕不已。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华福中餐馆,老板姓黄,是浙江温州人,来到意大利十几年了。

闲聊中,黄老板对我们说:近年来亚洲发生了金融危机,美、日两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但是祖国的经济每年都增长7%至8%,令人十分羡慕,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年后中国将赶上中等蓬勃国家的水平。

中国人世对经济全球化有何意义?首先,中国需要加入WTO,参加世贸组织对中国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

世贸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性多边贸易机构,加入这样一个组织本来就是中国的权利,而且在多边体制中解决各类贸易纠纷远较双边体制更公平也更具灵活性,对中国自己比较有利、比较主动。

WTO拥有135个成员方,还有30个积极申请加入的国家和地区,其贸易投资占到了全球的97%以上。

它不仅管辖所有货物贸易,也管辖所有服务业的国际交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与投资措施。

根据世贸组织的章程,中国只要加入WTO,就可以无条件的得到该组织成员方相互提供的最惠国待遇(1999年改称正常贸易待遇)。

所以说,尽早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中国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中国的经济能与世界经济接轨。

其次,WTO需要中国。

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占世界第7位。

外贸总额已占世界第10位,1999年的贸易额超过了3600亿美元。

而且,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并迅速扩大的大市场。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便徒有虚名。

如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将有助于扩大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出口商将较少承受不确定因素之苦,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将受国际准则的约束。

当出口商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要求世贸组织出面裁决。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将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是世贸组织对中国的恩赐,而是"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可借助于加入WTO之势而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使国内资源进入国际优化配置的总渠道,以国内诸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优势资源,跟外国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等优势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使中国经济获得腾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