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涡阳一中 2018 级高二年级开学第一考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25题,第Ⅱ卷26至29题。

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2.做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8 年 9 月 28 日北京时间 18 时 2 分,印度尼西亚(图中黑点处)发生 7. 4 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完成下列各题。

1. 印尼地震、火山多发,其成因主要是( )A. 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B.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C. 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D.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2. 地震引发的海啸,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1. C 2. B【分析】考查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1题详解】根据题意,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正确答案选C。

【2题详解】海啸是属于地震引发的海洋灾害,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影响到的主要圈层是生物圈以及水圈。

正确答案选B。

【点睛】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他们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这两条地震带上,都属于板块碰撞挤压的边界,是消亡边界。

要牢记板块的位置。

下图为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4.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B. 乙地夏季高温降水稀少C. 丙地有大片热带雨林分布D. 丙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答案】3. B 4. B【3题详解】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A错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风的气候,D错误。

【4题详解】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冬季积雪较少,A错;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B正确;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热带雨林分布,C错误;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D错误。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 16时-17时B. 17时-18时C. 18时-19时D. 19时-20时6.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5. C 6. B试题分析:【5题详解】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

【6题详解】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自然奇观(图1),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回答下列小题。

7. 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8. 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其的风主要是( )A. 西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9.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 属于外流区B. 纬度高,蒸发量小C.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D.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答案】7. A 8. D 9. 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调用知识的能力。

【7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推冰”是指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天气变暖,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现象。

选A。

【8题详解】博斯腾湖沿岸的“推冰”奇观是大量的冰块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堆积到岸边形成的。

博斯腾湖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的白鹭洲景区形成“推冰”奇观时,说明风是向西南方向吹的,故湖区的风为东北风。

选D。

【9题详解】博斯腾湖属于内流区域,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达到,降水量小,晴天多,蒸发量大,湖泊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使得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

D正确。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理解“推冰”自然奇观的形成条件,根据材料提示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A. 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B. 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C. 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D. 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11. 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答案】10. C 11. D【10题详解】读图,图中海水等温线向北递增,应为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可知海水等温线在洋流影响下向高纬弯曲,说明中间水文温度高于两侧水温,即为暖流经过。

所以ABD错误,C正确。

【11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A是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暖流,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海区。

读右图,甲、丙位于北半球,A、C错。

乙位于大陆西岸,是寒流,B错。

丁位于大陆东岸,是暖流,所以D正确。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

完成下列问题。

12. 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3.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阴雨绵绵B. 乙地狂风暴雨C. 丙地大风降温D. 丁地台风侵袭【答案】12. A 13. C【12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图中①等压线最为密集,故风力最大,其余等压线较①稀疏,风力小于①地。

【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特征。

甲处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A 错;乙地在青藏高原上,冬季较为寒冷干燥,B 错;丙地处于冷锋的锋后,冷锋降水、大风、降温主要在锋后,故C 正确。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是冬季,故丁地不会受到台风的侵袭,D 错。

下面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下左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 A. ①B. ②C. ③D. ④15. 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洋流C. 大气环流D. 地形【答案】14. B 15. B【14题详解】据垂直自然带图例可知道甲对应热带草原带,而根据垂直自然带图,山地东侧基带为热带雨林带,故甲为热带草原带。

与左图中的②相对应,选B 。

①是热带雨林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5题详解】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本格拉寒流的影响,B 对。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17.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 人均消费剧增B. 老龄化进程趋缓C. 人均收入剧降D. 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16. C 17. B 【16题详解】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9. 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⑤【答案】18. A 19. C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城市水泥路面多,地表径流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