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六年级科目:经典诵读教师:沈东轩2016年9月1日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
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3、齐读课题《水调歌头》。
二、明确诵读要求:学生讨论诵读名作的要求,师概括三点:1、字正腔圆2、有顿、有韵 3、读透文义三、按要求分步练习诵读:1、练习读得字正腔圆,指名读,齐读。
2、听视频范读,领悟“有顿、有韵”的诵读技巧。
3、古人云:诗中有画。
读词中的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什么?生描述句子中的画面。
四.吟唱《水调歌头》1.听王菲的《明月几时有》2.跟唱。
如梦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在诵读品味过程中,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3、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多重诵读,初步感悟“如梦令”这种词牌的格律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几首如梦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余秋雨曾经说过,古建筑是欧洲文明史的见证。
古诗文则是中华文化留在人们心中的一座永久的丰碑。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简介作者情况以及词和词牌名。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1、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7、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多重诵读,感悟意境教师示范擂台竞赛四、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琅琅书声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1、读正确,读流利。
2、读出停顿和节奏。
3、齐读。
(二)想象画面品味词句——体味词之意境1、想象画面(1)画面1:溪亭日暮画面2:藕花深处画面3:一滩鸥鹭(2)学生美读词句。
(3)齐读整首词。
(4)配乐朗读。
2.品语言——醉、兴(1)读读这首词,把这首词读“瘦”。
(2)读后交流。
(三)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自由背。
2、指名背。
3、集体背。
五、对照比读,腹满诗书——拓展读(一)出示3首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吴潜)《如梦令》(枝上蝶纷蜂闹)(吴潜)1、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三首词2、朗读比较,初步了解“如梦令”这种词牌的格律特点。
3、了解《如梦令》词牌的来源。
4.齐读三首如梦令。
六、课堂小结。
满江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并熟读会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满江红》,导入新课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教师出示课件,作简单介绍: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发(fà)冠(ɡuān) 犹(yóu)虏(l ǔ)阙(què)3、划分朗读节奏。
4、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5、学生听配乐朗读,教师相机点拔,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理解诗句,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你们是最棒的。
下面咱们结合注释,结合具体情境,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五、有感情地诵读《满江红》,通过诵读表达感情1、学生自由诵读。
2、配乐诵读。
3、指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六、再次欣赏歌曲《满江红》,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七、小结今天我们读岳飞,读他的傲然脊梁,民族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本词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我们要学习岳飞从小立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志报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板书设计:满杀敌报国(悲愤)上阙精江建功立业(悲伤)忠红深仇大恨(国耻)下阙报重整乾坤(追求)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词,正确朗读词,背诵本词。
2、品析一些名句,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通过词的诵读和品析,感悟词人的情怀。
一、导入,激情激趣。
苏东坡的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会他的爱国情和豪迈风格。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三、朗读、疏通字词,读通读顺。
1、小黑板出示词学生自由读,并用笔记下不认识的字。
2、学习生字:觅、榭、陌、戈、嘉、胥、堪、狸、廉颇。
3、同桌互读,要求会断句,能读通顺。
4、指名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5、齐读词。
(要求能读出气势)。
四、抓点释疑,读清读懂1、这首词中写了哪些历史人物?请你在词中用“——”画出来。
2、赏读词。
上阕:(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3)小结: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4)齐读上阕词。
下阕:(1)指名读下阕词。
(2)体会用典故的目的。
(3)小结: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4)指名读,要求读出词人苦闷心情。
3、归纳全诗: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4、品味鉴赏:5、齐读词,理解词的意思。
6、师说出词意,生齐读出原句。
五、综合操练,读熟读美。
1、生跟随录音读词,体会词人的情感。
2、师配乐诵读,生轻声跟读。
3、配乐齐读词。
4、同桌互读,互背。
5、指名背后齐背。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词。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有好多同学都来自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
后来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于是写了《清贫乐村居》。
二、初读词,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正音)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词、点评。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词,有什么疑惑的地方?6、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再读全词,回味意境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了。
4、师生配乐朗读。
四、品读全词,体会意境。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从读中体悟“醉”。
3、集体交流下阕词。
(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4、齐读全词。
五、朗读成颂,领会词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
六、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师出示图片指名生说出是哪句词。
2、齐读出示的词。
3、视频出示配乐吟唱词,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3、生根据配乐学着吟唱词。
4、指名吟唱。
5、一起吟唱词。
6、学生再次朗读词。
七、小结。
渔家傲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诗词,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