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PPT
此外,他还出版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66,1972, 1977),因此被称为第三届获奖者西蒙· 库兹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
4· 成就荣誉
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1936年,自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发表了他最 有影响的《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后,美国 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逊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 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萨缪尔逊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 到确有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协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做了进 一步的补充。 萨缪尔逊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 配弟到亚当· 斯密,从李嘉 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 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 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 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 影响。萨缪尔逊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做了精辟的 论述。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逊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 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尔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他 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以来在 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首次把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研究
1932年,保罗· 萨缪尔逊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此时的经济学发展 ,就如萨缪尔逊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 哥大学攻读经济学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 萨缪尔逊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在26岁那年取得博士学位。其 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以此为基 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萨缪尔逊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评奖 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逊)的 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 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3· 主要著作
萨缪尔逊的巨著《经济学》(1948)流传颇广,被翻译成 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400多万册,成为许多许多 国家的高等学校的专业教科书。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 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 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 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 新的创见。而且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 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像是在读一部有文学 色彩的史书。 。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之来, 西方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三部公认的里程碑之作,而《经 济学》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两部是约翰· 穆勒的《政治 经济学原理》和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5· 建言中国
萨缪尔逊于2008年11月撰文并在他去世后、于2009年1月在《中欧商业评 论》发表,该文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他的“中国遗嘱”。文章称,到2050年 ,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他建议 :中国将来应该以奉行“适度中间路线”的经济体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中间路线是将深受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雷德里希· 哈耶 克(Friedrich Hayek)等自由论者所钟爱的不受管制的自由放任体制排除 在外的。 他指出,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 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 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它的目标。
1947年,萨缪尔森出版了为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分析基础》 。 《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 ,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 理结合在一起。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有了经典的数学表述形式。这 正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1958年,萨缪尔逊与R· 索洛和R· 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 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这部书成功地把价格理 论、线性规划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
保罗· 萨缪尔森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1· 人物简介
· 保罗· 萨缪尔逊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其兄弟罗伯特· 萨默 斯、妹妹安妮塔· 萨默斯、侄子拉里· 萨默斯均为经济学家, 另一个侄子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 萨默斯。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 萨缪尔逊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 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 · 萨缪尔森写出了影响数代人的著作《经济学》,许多国家的 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2· 人物生平
保罗· 萨缪尔逊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 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 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 熊彼特、华西里· 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 哈 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 汉森研究经济学。 1940年,25岁的萨缪尔逊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44年,萨缪尔逊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及辐射实验室经济 学研究员。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来到美国战时生产局和战争动员重 建办公室任职,并担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 1945年兼任福莱切法律与外交学校国际经济关系教授。 1970年,《经济分析基础》协助他赢得诺贝尔奖。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