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菲南海问题

中菲南海问题

中菲南海问题摘要:中菲南海问题和周围几个国家及美国的关系,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复杂关键:南海中菲争端国际管理前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纷纷抢占南海岛屿。

目前南海争端已成为全世界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之一。

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是除越南之外占领南海岛屿最多的国家。

2009年2月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沙部分岛屿与黄岩岛划为菲属,至此,菲律宾共侵占南海10个岛礁,将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其领海。

菲律宾的行为侵犯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有助于解决整个南海争端,特别是在在当前短时期内解决整个南海争端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菲律宾当作突破口,从经济、政治、法律、国防等各方面努力,和平解决中菲之间的争端,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也会容易解决。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以求得和平、发展、双赢。

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一起为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中菲南海争端的内容是南海岛屿主权之争、油气资源之争、海域划分之争。

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争端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菲律宾国内将争端看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是争端产生的菲律宾方面的原因;中国长期对南海争端重视不够,是争端产生的中国方面的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争端加剧的法律方面的原因;美国、日本、印度的介入成为中菲南海争端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菲南海争端出现了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的趋势,归纳出了争端的发展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中菲南海争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

因此,解决中菲南海争端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的对策:加强与菲律宾的经贸合作、资源开发,发挥中国的“巧实力”,是解决争端的重要对策;增强海权意识,维护中国合法的海洋权益,是解决争端的保障性对策;加强国际法研究,削弱菲律宾南海“主权”的法律依据,是解决争端的法律对策;加强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东盟的沟通,避免争端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是解决争端的外部对策;加强两岸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这是解决争端强有力的内部对策。

中菲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解决起来需要智慧、需要努力。

虽然在争端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存在着战争的危险,但中菲关系大局是稳定的,两国关系主流仍然是友好合作。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菲律宾和中国在经贸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菲南海争端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中菲对峙南海美菲联合登陆演习。

美国的角色,将会成为周边国家解决南海领土争端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此次黄岩岛对峙在1949年后的南海冲突史上算不上激烈,但此次对峙隐隐暴露了南海争端升级的迹象。

当隶属中国农业部的渔政310船奉命后撤,菲律宾却在增派舰船前往黄岩岛海域。

黄岩岛对峙会就此告一段落,还是会再次逐渐升级,犹未可知。

新一轮南海对峙。

黄岩岛位于南中国海中沙群岛,鱼类丰富,历来是中国传统渔区。

由于是中沙群岛中唯一拥有露出水面岩体的岛屿,黄岩岛因此成为渔民休憩、避风的去处。

同时,该海域也是东亚往返中东的重要航道之一。

有数据表明,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有80%经过这一海域。

在此捕鱼的渔民经常能看到油轮经过。

对峙几乎是刚一开场便达到高潮。

对峙震动中菲两国朝野。

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可观的经济地位,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不仅拥有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海底由陆架、陆坡、深海盆地阶梯式构成,海洋生物繁殖生长,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

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余种。

南海地区是封闭状态的环陆海,共形成24个沉积盆地,利于各种物质的沉淀,总面积达120万多平方千米,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

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

其中在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区分布有10个油、气盆地,面积约有41万多平方千米,油、气储量可达350亿吨,而且基本位于水深200~1000米之间的大陆架向大陆斜坡的过渡带上,开采条件十分理想。

我海疆线内盆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225亿吨,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储量的8倍,海底油田单产高,质量好,比重轻,含硫量低,在我国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其价值尤显珍贵。

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

主要有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黄铁矿、石膏、伊利石、高岭石等,品质、储量均可观。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激增,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使我军防御纵深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南沙是我海军战略前出重要通道。

随着对外贸易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利益正加速向海外拓展,肩负着维护海洋权益和确保海外利益重大责任的海军,在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海外利益时,必须拥有畅通、便捷的前出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是我海军摆脱岛链束缚,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的重要依托。

——南沙是制衡外来势力干预的要冲南海作为欧亚海上交通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我国事关重大,也是我周边大国的重要贸易与能源通道。

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够提高综合威慑能力,把握战略主动权,可直接制约和影响国际海上石油生命线,成为直接威胁外来势力的一柄利刃,还能够进一步威慑西方强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前沿存在。

菲态度和美国搅局菲律宾政要对于此次黄岩岛对峙频频表态。

4月16日,总统阿基诺三世表示菲律宾不会因为黄岩岛与中国开战。

除此之外,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分别在17日和22日两次就对峙表态,第一次表示将寻求“国际仲裁”,解决争端;第二次则希望东盟各国表明态度,以免它们(在南海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受到消极影响”。

相比于外长的外交姿态,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措辞强硬。

19日,他号召菲律宾人民支持政府目前反对中国的立场,并做好开战准备。

与此同时,菲律宾外交部散发了陈述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立场的文件。

这份文件称,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的主权是根据有效占领并具有管辖权的国际法原则。

对于菲律宾而言,“维权”——对中国而言则属于“骚扰”——自1997年以来就曾多次上演。

虽然,在1997年之前更早的时候,这个国家长期把黄岩岛划在国界之外。

2009年,菲律宾议会通过领海基线的相关法案,将黄岩岛划入菲律宾领海。

东亚领土争端却遵循着一个规律。

那就是争端经常不会对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干扰。

1994年至1995年,中菲之间在南沙美济礁已发生过冲突,中国在该礁设立了渔业避风设施,并在其周边礁石设立了中国主权碑,随即被菲律宾破坏。

但同期,中菲经贸往来的增幅在40%以上。

美国或成搅局者,东亚领土争端,背后往往有美国的阴影。

在菲律宾立法当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宣布美国“重返东南亚”新战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是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战略学者周恒则认为,黄岩岛之争的实质是中国与美国角力。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研究院菲律宾学者陈庆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近两年主张重返东南亚战略,加强了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

陈庆鸿表示,菲律宾此次强硬,可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与鼓励。

不过,美国的表态很微妙。

对于中菲对峙,美国官方释出两种信号。

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司令蒂森说,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依据该协议,任何一方若有需要,另一方将会提供国防援助;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则呼吁中菲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动用武力。

菲律宾外交部也曾表态在4月底菲美外长和防长“2+2”会谈时正式向美方通报黄岩岛局势。

不过,陈庆鸿认为,美国是否介入黄岩岛争端,还有待观察。

陈表示,菲律宾政府制造与中国对峙的事端意在使菲律宾民众接受美国重返东南亚。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加强东南亚战略之前,引入美国因素解决东南亚海权之争已经是东盟国家的共识。

近期以来,美国不仅派遣多艘海上监视船出没于南海区域,甚至派出导弹驱逐舰为这些海上监视船提供护航。

美方在南海“折腾”,一方面是为了监视中国潜艇活动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挑战中国对南海所拥有的主权。

面对美方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向南海派遣了农业部所属渔政船,前往南海宣示主权。

3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船只赴南海是执行例行的渔政管理任务。

此次赴南海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17日中午该船已顺利抵达我国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救援等任务。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此次派遣渔政船前往南海执行巡航任务,与美军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不无关系。

然而,由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东南亚多个国家都觊觎南海岛礁的主权,本属于中美之间的摩擦迅速被复杂化,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周边国家开始对中国渔政船的行动保持警惕。

近期以来,菲律宾加紧了抢夺南海岛礁主权的步伐。

2月中旬,菲律宾国会通过了所谓的《领海基线法案》,将中菲有争议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企图为菲律宾抢占南海岛礁提供法理依据。

菲律宾这份法案自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德新社评论称,此次中国渔政船在南海执行巡航任务也被外界认为兼有抗议菲律宾《领海基线法案》的目的。

美欲借南海遏制中国从目前菲律宾国内反应来看,尽管有众议员试图鼓动国际社会谴责中国“侵略”,但占主流的声音有两种:一是保持克制,不要做出过度反应;二是要求美政府明确表明立场。

菲律宾参众两院的议员都敦促阿罗约政府利用所有外交途径解决与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岛屿问题上的争端,不要对中国的行动反应过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