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艺术小论文

课堂教学艺术小论文

注重化学用语教学,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
柳州市第十三中学张晶晶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难点、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时,它还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现实。

全部化学教学内容都跟化学用语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教学。

抓住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一化学用语主线,掌握了化学用语这一工具,就能用简明的符号正确表达物质及其变化过程,就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备受重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了学化学的动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作如下尝试:
1、有关元素符号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只有记住了元素符号,理解了元素符号及附加数字的含义才能为化学式的教学建立牢固的支点。

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教少,完成教学任务后,将常见元素罗列出来,变成韵语:投影展示,学生会欣然发现这些常见的字母在化学学习中,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并向学生指出,掌握好元素符号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和必备手段。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掌握好元素符号的紧迫感和内在动力。

引领学生熟读,并进行书面和板演练习,还让学生课后熟记初中化学课本上册第75页表4-3中的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后续的课堂教学,每节课前用2--3分钟对上述元素符号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回忆、再认,强化记忆效果。

当转入化学用语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可以熟练记准常见地元素符号。

其次,利用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的教学机会深化元素符号的学习。

把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步的初步规律、元素化合价等规律同元素符号的理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1--18号元素按其内在规律整理出“初中化学实用小元素周期表”,使学生明白元素符号不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记忆,作为与其他知识紧密相关的技能更需要理解,最终完成元素符号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2、有关化学式的教学
化学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有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为书写化学式的前提;而化学方程式又是以化学式为基础,其中如有一个化学式错误,则全式毫无意义,若再以这样的错误化学方程式作依据进行化学计算,则错得更远,真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可见“用语不清是非不明”。

化学式承上启下,掌握化学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化学用语和其他化学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精讲多练、讲中求精,练中求巧、巧中求熟。

教学中,以书中出现五次以上的化学式为主要记忆理解和综合应用的对象。

突出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一知识链中的桥梁作用。

作好两个强化:①强化物质性质、分类、化合价的教学与化学式理解的训练,②强化化学式的综合运用。

如利用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的课题的课后习题和第五单元各课题后的习题进行化学式的结合性质的书写训练,利用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的运算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等。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不是什么难于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而事实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国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而掉队。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起始于元素符号、化学式,那时,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很少,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上没有学好,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有过关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就会十分困难。

所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不能企图一次完成而要在以后的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

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又讲多种配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首先,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其次教学生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再次教会学生怎样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把短线改为等号;然后设计各类练习让学生巩固,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始终有的放矢,如改错,填空,配平强化方程式的再认等。

最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把全书中的78个化学方程式按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整理成卡片。

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结合起来,使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感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学有所
依,用有所施。

实现化学用语学习的智能飞跃。

总之,改变了过去重视老师的教转变到重视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