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防范培训
3、从合同产生、履行到终止,都充满着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不仅 需要企业领导人具有娴熟的业务经验,同时也要求其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 管理水平,而这三个方面综合到一起,即为企业领导人的素养问题。因此, 主观上的修养,客观上的能力是企业领导人必备的条件。
4、企业领导人在经营管理中除了用法律思维管理与经营企业,同时还 必须防范因合同签订、履行等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 原因是法律因素。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状况和变化;二是企业没有依据法律 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三是企业间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 包括违反法律规定、违反合同的约定以及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注意的是, 只有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法律因素才会最终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5、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法律是贯穿企业 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重要标尺和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所 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调整。因此,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 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以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6、从根本上讲,防范企业合同风险,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的法 律意识的增强和防范合同风险的能力培养,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而防范合同风险的能力培养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实践中 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企业领导人因合同所出 现的法律风险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以此引起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1、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在某些行业已不乏具有竞 争力的优秀企业,但与众多世界级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公 司治理、企业领导力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 的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决策者就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 中与其他市场主体间发生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纽带。实践证 明:合同履行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和企业 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企业领导人职位的稳定甚至关乎到 自身的安危。
因此,《合同法》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实现个人价值、防范 法律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需要指出的,婚姻、收养、监护等 有关身份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合同法》有广义和狭义概念。 狭义是指调整和规范因合同而发生的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专门 法律,即1999年10月1日实施的《合同法》;广义为与合同有关的诸 如:《担保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均包括调 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实施的《合同法》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 积极的影响,其中对于企业乃至企业领导人的影响最为深刻。
(1)因为,只有通过合同的履行,企业才能将产品通过交易成 为商品,以获得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因为,只有通过合同的履行,企业才能蒸蒸日上,企业领 导人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业绩,以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1、书面形式,即当事人以文字的形式确立双方的合同关系,约定权利 义务。《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 载内容的形式。
2、口头形式,即当事人通过语言表达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未采用 文字形式等。凡是法律对合同形式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均可采用 口头形式订立合同。
《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 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从法理上讲,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独立地以自己 的行为为自己或者他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合同法》第10条规定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几种形式,包括:
3、其他形式,即当事人双方虽然未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通过语言或 者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通过当事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推定出双方当事 人之间成立了合同关系。
根据《合同法》规定,对合同成立有三种情形: (一)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合同法》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承诺的对称是要约。 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可以撤回,但撤回的通知应当在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 要约也可以撤消,但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是不可撤 消的。另外,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已经为履行合 同做出准备工作的,要约也不能撤消。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 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 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自由订立。《合同法》 第十二条规定: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合同法》对合同效力规定有四种情况:
1.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 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 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二)确认成立。《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 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第三 十三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 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另附 案例NO.1)
(三)履行成立。《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 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三十七 条规定:“采用合同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 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